《无人区》:好莱坞,又怎样?

点赞:33177 浏览:1555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无人区》由于杂糅了多种好莱坞经典类型而遭到批评,认为影片盲目模仿类型,对本土化造成了威胁.本文从宁浩对类型的运用谈起,探讨类型的本义、《无人区》是怎样将多种类型“化为我用”的,最后提出在学习类型方面,《无人区》仅仅是一个开端,任重而道远.

关键字:宁浩;无人区;类型化

经历了长达四年的调整期之后,《无人区》终于与观众见面了.影片在上映伊始就轻松过亿,并收获了9分的超高评分,与公众的过分关注不无关系.在对影片的诸多讨论中,一些学者认为,宁浩多年来一味模仿好莱坞的类型化叙事,《无人区》则抄袭了西部片、公路片中的经典叙事手段,将好莱坞玩弄成熟的范式搬进,罔顾中国的文化语境,将类型推崇至“唯一化”甚至“神化”的境界,不仅讲不出好的中国故事,甚至威胁到中国电影的本土化.

一、类型化、宁浩与《无人区》

什么是类型化?简单来说,就是情节具有明确的走向和节奏、人物设置及其矛盾关系有特定样板,镜头语言有图解式的规范,影片结局输出固定的价值观.显然,《无人区》与众多好莱坞类型电影都有丝丝缕缕的关联.影片的镜头语言和摄影风格与西部片《老无所依》风格神似,由多布杰饰演的贩鹰人在“法外之地”制定了一套霸权一样的规则,阻挡的人都被残忍粗暴的杀害,像极了《老无所依》中巴登扮演的冷血杀手,只是在此处,特写从巴登手中的灭火器变成了多布杰的铁制脚蹬――都暗示了两人在这条食物链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影片前半段的追车镜头,怎么看都有《决斗》的风范,对斯皮尔伯格经典公路片的致敬亦有所显露.最引起“抄袭”诟病的还是主人公的名字――由徐峥饰演的“潘肖”――不自觉的就让人想到《不准掉头》(U Turn,又名《U形转弯》)里的男主角肖恩潘,不仅是名字,单线的叙事手段、巧合的情节设置,都与《不准掉头》展开了对话.充满黑色戏谑意味的荒诞幽默贯穿整部影片,对极致的追求、对戏剧冲突炫技般的运用,这使宁浩的《无人区》与昆汀和盖里奇的电影美学勾连起来.

影片杂糅了公路片、西部片、犯罪片、黑色幽默等多种类型,并映射出昆汀、盖里奇、斯皮尔伯格、科恩兄弟的影子,正因如此,《无人区》才会被看作只是对好莱坞现成模式的抄袭.虽然如此,《无人区》显然有别于一些低级模仿好莱坞类型的中国电影,是导演对类型的一次中国化的探索.宁浩超越其他导演之处,在于他将不同类型的多种元素重新组合,既十分自然、毫无匠气,又能使故事始终沿单线程前进、集中表现主题,加上宁浩一贯娴熟的中式幽默,使全片显现出浓厚的“宁浩式”本土色彩.

从《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到《无人区》,宁浩虽然舍弃了一贯擅长的多线并进,转而用单线叙事扎实的讲故事,但他设计人物和情节的理念始终未变.在宁浩的作品中,有的影片中许多人物分成几派,有的则人物稀少,但都建立起了蜘蛛网般稠密的社会关系,再在关系的图谱之上,辅以具体的时间节点和事件节点(情节),使故事既逻辑严密,又洒脱利落.《无人区》里既有追名逐利的律师潘肖、又有盗猎真禽的团伙老大(多布杰饰)和他的狗腿子(黄渤饰);另一条线有黑店的父子俩、被贩卖的舞女、小卖部自作聪明的女掌柜以及开车拉黑心油的哥俩(巴多、王双宝饰).故事从潘肖为老大辩护,因为得不到尾款而开走了老大的一辆车开始,一路上各路人马之间摩擦不断、充满凶险,最后汇为潘肖与老大的“决斗”.其中潘肖的种种遭遇、巧合,仍来自于宁浩一贯擅长的多线索叙事技巧――配角们在关键时刻出现,适时制造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契机.而且不难发现,《无人区》中被盗列的珍禽阿尔泰隼,相当于《疯狂的石头》中的翡翠、《黄金大劫案》中的黄金,虽然由多线转向了单线叙事,但《无人区》的人物设置、演员选择、情节推进方法、幽默的节点等等,始终有“疯狂”系列的影子.

除此之外,中式冷幽默的加入削弱了公路片、西部片的压抑感和犯罪片的残暴.最明显的就是导演有意选择了喜剧演员,如黄渤、徐峥,都能起到“一出场就招笑”的效果;黑店加一桶油要1500元,潘肖还不无正义的反问“你们这不是加黑心油吗”,却得到了“捆绑经营”的搞笑回答,是一出典型的“中国式”乱象;潘肖将车里的GPS挂到马上“英雄救美”的情节,也将西部片中惯用的骑马元素狠狠地恶搞了一把;当然,最典型的宁浩式幽默莫过于潘肖的“上头条”:一开始是功利的追名逐禄,最后却演变成悲催的大义凛然.当潘肖临死前,还不忘戏谑自己一句“这回真要上一回头条了”时,杀戮的窒息感得到缓解,观众压抑的情绪得到了升华.

二、当我们在谈论类型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谈到“类型化”时,我们想到的首先是模板化的叙事,“类型化”是某个类型的故事长久积累下来的、行之有效的叙事方式的有机组合.归根结底,类型只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可以说,任何类型最终都是为故事的内容、价值观怎么写作的.宁浩在学习西部片、公路片、犯罪片等多种类型的过程中,事实上是在寻找一种将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巧妙地构建起来的方式.

虽然,中国观众对“优秀的商业电影”的标准还仅仅停留在“讲好一个故事”的阶段,但好的电影不仅仅讲明白了一个故事,还在于明确的表达主题.麦基的《故事》有言,“你越是围绕一个明确的思想来巧妙地构建你的故事,观众在你的影片中所能发现的意义就越多,因为他们会接受你的观点,而且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能领会这一观点的含义.与此相反,你企图在一个故事中塞进去的思想越多,它们就越容易互相挤压,直到影片最终崩溃成一堆游离于主题的乱石,没有表达任何东西.”[1]在这方面,《无人区》显然更为出色,相比《全民目击》(非行)、《中国合伙人》(陈可辛)、《人在途之泰》(徐峥)等同为类型化色彩浓重的片子,宁浩不仅讲明白了一个故事,还在对各种类型的把玩中,完好无损的表达了他的主题――“人性与动物性”,并将西部、公路、犯罪这些类型元素寓言化,事实上暗示了人每时每刻必将面对的竞争场域,探讨了人类的无能和生存的荒诞.换句话说,宁浩只是借用了经典类型电影中的元素,却表达了人类的共通感,如果《无人区》是公路片,那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海上公路片,而《地心引力》无疑就是太空公路片,但它们无疑都传递着一种生存智慧――既然我们关注的是主题的表达和价值观的传递,那么探究《无人区》是否在“模仿”或“抄袭”好莱坞类型,就毫无意义了.


长久以来,中国电影人倾向于将好莱坞“类型化”作为一堆毫无灵性的“公式”,认为它与“艺术”是根本相悖、背道而驰的.尤其自2012年以来,《失恋33天》、《致青春》、《人在途》、《泰》等影片对类型化借鉴、并广泛应用到电影营销之中,不断刷新着票房纪录,使电影人对类型的运用越来越重视的同时,也引发了“唯我独尊”、“艺术至上”的心态,认为类型化正在侵蚀中国电影对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连好莱坞的“面子”都不屑一用,更不用说学习先进的工业生产方式和创作理念了.美国电影制片人迈克麦德沃也说过,“中国电影走不出去的最大原因是方法不对:应该进入电影这个领域,拍有趣的电影,而不仅仅是借用电影,去讲述中国人的故事.”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电影产业化十年间,曾引发坊间轰动的大类型仅仅只有古装大片而已(张艺谋《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冯小刚《夜宴》,陈凯歌《无极》等),自古装类型泛滥并逐渐搁浅后,一直没有一个类型形成“横扫天下、包举宇内”之势,这只能说明我们非但盲目照搬好莱坞类型,反而学的很不到家,《失恋33天》《致青春》是爱情片、《人在途》《泰》算得上公路片、而《无人区》却算是西部、公路、犯罪的合体,它们虽然都红了,却有巨大的类型差异,且显示出“打一换一个地方”的不可预知的特点,这恰好反映了中国电影产业在类型运用上的不成熟.因此,我们的危机心态倒大可不必,相反,我们对《无人区》类型的研究,应该集中在怎样用好莱坞的类型元素讲一个“中国好故事”,传递有本土特色的价值理念.如此看来,《无人区》只是一个开端,对类型的学习还“路漫漫其修远兮”.

《无人区》:好莱坞,又怎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无人区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注释:

[1]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