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儿童文学教学课外延展模式探究

点赞:7478 浏览:236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中不仅关乎语言教育,其他四大领域也多以儿童文学形式展现,同时儿童文学素养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我们在儿童文学日常课程教学之外,充分引导学生兴趣,利用各种途径,建构了“导引兴趣—指导方法—夯实技能—展示成果”的教学课外延展模式,以多维多元的角度进行儿童文学学习,多姿多彩的形式展现儿童文学学习,建构了一个立体化的、全方位的课外延伸性学习模式,成为了儿童文学常规课程的有益补充与巩固,由此强化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素养、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培养了“有业”、“乐业”的新型人才.

关 键 词:学前教育;儿童文学;教学课外延展模式

一、研究背景

儿童文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儿童文学的素养直接关系着学生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但是,现有的儿童文学教学体系都是沿袭中文专业体系而来,而忽视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目前儿童文学教学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重理论研究,轻教学研究;二是重学科理论,轻专业特色.而且任何一种文学素养的形成都不是一日之功,故而为提升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强化儿童文学教学科研能力,我们在日常课程教学之外,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延展教学,形成了“导引兴趣——指导方法——夯实技能——展示成果”的教学课外延展模式,从而形成了从学生主体出发,自主学习,自动训练,自我展示的训练模式,从知识到技能,从学习到运用,从学院到幼儿园的完整教学体系.


这一模式是充分考察当下学前教育所需人才情况、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儿童文学修养现状,以及参照王昆建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的“两个统一”和“两个侧重”儿童文学教学方法而构建而成的.其“两个统一”,即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性与继承性相统一,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与传统性相统一;所谓“两个侧重”,即在理论学习中侧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1](P.21-22)此模式即符合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又是日常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有益补充,可有效巩固常规课程教学的效果,又多效度地提升了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教学能力.

二、研究内容

(一)多元社团,导引兴趣

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中不仅关乎语言教育,在其他四大领域也多用儿童文学形式展现.同时各大高校和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重视程度却不容乐观,很多高师院校或是将《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可有可无的选修课程,亦或根本没有开设《儿童文学》课程.究其原因无外乎两者:儿童文学的边缘学科属性的不被重视或没有专业的人员承担教学科研.而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师范生对儿童文学不感兴趣.

兴趣,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它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儿童文学课程以前,多数学生认为儿童文学不过是小儿科的东西,学习和掌握它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当他们真正学习后才发现,知其一更要知其二,儿童文学其实是融合文学、儿童心理学、儿童生理学、儿童教育学、儿童游戏学等诸多门类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学,单从儿童文学的催生来讲,也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其中包括启蒙运动、中产阶级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潮、妇女解放运动、工业革命等等.由此,参加儿童文学社团,是以自我主体兴趣为导引,从学生自我主体出发,使学生在自我兴趣的导引下,形成活动主体,并且可以生生交流,生生指导,相互促进,组织多元的儿童文学相关社团,也在学生内部形成主动地定期地开展主题活动.

我们形成的活动社团有:结合作家作品教学的“儿童文学作品推介”推广活动社团,结合儿歌、儿童诗的“儿童诗”活动社团,结合童话、儿童故事的“讲故事”活动社团,结合图画书教学的“幼儿图画书阅读指导和制作”制作活动社团,结合儿童戏剧的“童话剧编演”编演活动社团,结合名家名作赏析的“小小配音员”配音活动社团,结合各体裁创作与改编的“我的儿童文学作品集”编辑活动社团,结合儿童文学基础理论教学的“自主合作学习与教学”活动社团等等.这些社团从作品赏析推广,到各种文体深入研究,到学生自我制作、创编,再到儿童文学的教学研究等,涉及儿童文学的诸多方面,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使学生在耳熟能详的的影视等等对儿童文学兴趣盎然,由而自觉进入到儿童文学的深入研究与学习中.

(二)多维课程,指导方法

兴趣有了,如何使兴趣成为永久的动力,就需要再予以学生正确的方法,有效地提升其自我能力,由此我们开设了选修课、第二课堂和主题讲座,作为日常课堂的教学延展.

我们教师每学年都会开一次儿童文学选修课,如:《中外儿童文学作品赏析》、《外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童话研究》、《儿童小说研究》、《图画书阅读指导和制作》等,使学生在多个方向得到更为深入地学习.并开设第二课堂《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戏剧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独特性和创作性,把所学知识予以应用,把儿童文学的学习所得创作性地反映出来.

同时我们在常规的课程之外,教师还会做各种儿童文学专题讲座或报告,如关于儿童作家论、作品论的,儿童文学与幼儿园语言教学等等.

对知识的消化能力,我们还给他们开列了些参考书目,如浙江大《儿童文学教程》、广西人民出版社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重庆出版社的《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安徽教育出版社的《儿童文学原理》、江苏少儿出版社的《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你只年轻两回——儿童文学与电影》和《理解儿童文学》、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冲破魔法符咒:探索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中的激进理论》和《儿童文学中人物修辞》等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更为深入地研究儿童文学,并为其继续深入学习奠基深厚的基础.(三)多项训练,夯实技能

“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双重的教学任务:既要提高学生儿童文学综合素质,又要培养学生对文学学习的转化运用能力.”[1](P.20)我们坚持把职业技能夯实,把职业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进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儿童文学》实践教学技能纳入学分,进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内容,其学分为0.5+0.5等于1学分,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参加2个儿童文学课外社团活动小组,必须能熟练背诵朗诵儿歌、儿童诗50首,生动讲述儿童故事50个,创编并表演儿童剧1-2部.并汇编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手册》,明确了训练的具体内容及篇目、方法、考核方式,采用学业导师制和职业技能训练部监督制.

每学期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儿童文学职业技能(读、讲、写;演、教、研)的考核,各学期教师都进行定期全体指导和分散个体指导,学业导师和学生职业技能部进行监督,学生可根据自我情况在规定的几个学期范围内自行申报考核,已经得到规定级别奖项者可直接免修,考核优秀者方为过关,直接计入学分,后面的学期可不再进行此类训练;未过关者下学期继续考核,直至通过,最终未通过者无此学分.有了明确的职业训练内容方法,严格的考核制度,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都得以落到实处,学生的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使其教学科研更为得心应手.

(四)多彩活动,展示成果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儿童文学学习,给学生一个竞争、展示的平台,形成良好的生生互动、生生互学的氛围,我们已初步建立儿童文学的立体化学习、展示体系.

我们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全员选拔、全面展现、全院嘉奖的比赛和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部门负责不定期地开展儿童文学课外活动,如儿童文学创作竞赛、讲故事比赛、儿歌儿童诗朗诵比赛、名著配音、儿童剧表演、儿童文学教学比赛等等,使学生在学习体悟后以自我的解读来展示他们的创编、编演.如我们的话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凶恶的厨师等都成为校内谈论很长时间的话题,诸多的学生也因此受到关注.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儿童文学教学课外延展模式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儿童文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另外立体化的儿童文学阅读鉴赏、教学科研、作品创编等的网络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预习、复习学习内容,可以上传自我作品、评价他人作品、撰写小论文,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园校互动的立体学习、展示平台,让学生在更为多彩多元的学习和展示中增加对儿童文学的学习.

我们建构的“导引兴趣——指导方法——夯实技能——展示成果”的教学课外延展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为导引,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基础,以教师的方法讲授为指导,以职业技能训练为落实,以比赛、网络平台为展示;将儿童文学理论学习与创、编、演、教、研实践相结合,将考核与奖励相结合;充分强化、夯实职业技能,以多维多元的角度进行儿童文学学习,多姿多彩的形式展现儿童文学学习,建构了一个立体化的、全方位的课外延伸性学习模式,成为了儿童文学常规课程的有益补充与巩固,由此强化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素养、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培养了“有业”、“乐业”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