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旅游合作开发与管理机制设计

点赞:31018 浏览:1436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流域旅游经济圈的建设有自身规律,总体要遵循一体化发展战略,政府要搭建宣传促销平台、投融资平台和建设经营平台三个平台.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企业建设、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建设四大内容来进行建设.并培育五大管理机制,保持高层对话常态化、决策协调经常化、事务处理日常化、利益分享公平化、产学研一体化.

[关 键 词]流域旅游经济圈建设与管理模式

一、旅游与流域高度耦合

流域是不同地理单位以河流为纽带连接在一起自然体和经济体.由于流域本身独特的资源基础、文化力、资本力、通达性、易沟通性等优势要素资源,流域往往是发达的经济共同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极点,是全球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常态.比如,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诞生于四大流域,而今北美的哈得逊河流域、欧洲的莱茵河流域、中国的长江三角、珠三角等等都是发达的经济圈.事实上,由于流域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水上交通,相通相似的民族、文化、语言,以及经济形态,旅游与流域也是高度耦合的,往往流域地区要么旅游非常发达,要么就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东北亚的图们将流域、东南亚的澜沧江-湄公河次流域、广西泛北部湾、泛珠江流域、三江并流等流域旅游经济圈日益被打造出炉,并且相继成为世界旅游经济的热点板块和增长极.因此可以预见,流域旅游经济圈也必将是未来旅游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常态.

流域旅游合作开发与管理机制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旅游经济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流域旅游经济为何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如此追捧,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于以下三点:一是如前所述流域与旅游经济具有高度的耦合性,二是旅游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的边缘经济地位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经济或先导经济地位.即便不是支柱或先导产业,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显赫,旅游业对各行各业的联动效应和经济乘数效应也日益彰显.旅游在产业沟通、产业融合和产业集成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任何产业无以替代.三是旅游产业恰好对其他相对高污染产业具有一定的替代功能,因此发展流域旅游经济从产业宏观层面来看对流域的生态环境是具有保护作用和优化功能.

二、流域旅游发展优势分析

1.水资源富集,具备水陆交通潜力

流域旅游区往往水域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在高落差的河流上往往会衍生水电工业旅游与高峡平湖景观.丰富的水资源往往也会培育出大片的森林景观和密度较高的溪流跌瀑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流域内往往有着天然的水上交通通道和潜在的水上旅游黄金线路.提高水道通航能力和打造以主干河流为纽带的流域黄金旅游线路是流域旅游开发的重点和首要内容.河流从也是天然的公路选址专家,一般地来说,早期的公路都是沿着河床来选址和进行建设的,但其缺点是弯道多,行程远.但不管怎么说,流域地区陆路交通建设也具备一定的潜质.

2.经济与产业双重梯度


流域资源受地理分异规律的影响非常明显.流域的上游地区坡降大水流急,电能蕴藏量大,通航能力弱;地貌以山地地貌为主,陆路交通较差,由于被群山分割,民族多样,文化多元、资源丰富.由于如上述原因,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下游地区往往坡降较小,河域宽广,通航能力很强;地貌以平原或丘陵为主,陆路交通非常发达,但文化形态和民族种类比较单一.由于如上述原因,下游出海口往往成为经济发达地区.流域资源的地理分异规律形成了流域经济梯度和产业梯度,流域内双梯度的存在意味着在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存在经济要素和产业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动的冲动和可能.因此,大尺度的双梯度为旅游开发和合作提供优势互补契机;而小区域内的资源相同和相似则为旅游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3.经济与文化相似相通相容

流域首先是一个自然体,其次它还是一个经济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流域内的民族往往同根同源,语言相通相似;在历史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合作基础,区域内各伙伴地区的社会文化认同感较高.根据相通相似相容原理,往往流域内在经济、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意愿较强、合作行为习惯相通和合作认同较高,形成一定的地域归属感,其成功的可能性较高.

三、流域旅游开发

所谓的模式就是一种规律性的总结,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的套路.流域旅游经济圈的建设在实践和理论上一定有自己特定的模式.本文尝试从发展战略和建设内容出发,把流域旅游经济圈的建设模式归纳为“一个战略,三个平台,四大内容”.

1.一个战略

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流域旅游经济圈的建设按照“大旅游、区域一盘棋”的开发观念,通过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引导,积极促进旅游要素资源在全区域内自由流动,包括客源、技术、资金、人力等的无障碍流动,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旅游规模经济.

2.三个平台

纵观全球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历来都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民间参与、百姓受益.对于流域旅游经济圈的建设,政府要搭三个平台和实施一个建设,包括宣传促销平台、投融资平台、建设经营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三个平台和一个建设是其他主体做不到的或者做不好的,而企业关注和致力的领域则是景区、产品和企业经营.

三个平台的逻辑关系是通过宣传促销平台,吸引客源和投资者的“眼球”,旅游是注意力经济和炒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旅游资源是期货,期货的价值取决于炒作的成功程度,旅游关注一旦成为经济,政府要通过一系列的投融资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搭建流域旅游的投融资平台,吸引战略投资者、风险基金和私募基金的进入,引导和维护资金和资本的流入.与此同时,政府要积极做好旅游资源的普查、旅游景区景点规划、旅游人力资本储备、社区居民教育、旅游企业培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构建流域旅游建设经营平台.

3.四大内容

流域旅游开发的四大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企业建设、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建设.“要想富,先修路”这一原理同样也适用流域旅游圈的建设,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往往是其“通达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丽江的旅游和泰国普吉岛的旅游其关键的开发内容就是修了一个机场,足见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基础设施是公共领域建设,投资建设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逐利的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提高流域内河流的通航能力是流域旅游发展的独特优势所在.就目前中国国力来讲,对于发展前景尚不明确旅游目的地投资建设旅游公路,可能性不大.因此,旅游公路的建设要善于打“擦边球”,借势经济干道的修建,照顾知名大型旅游项目的交通需求.等到旅游业能够实现经济回报,再利用业内资金修建旅游公路.一旦有一定规模的高端游客出现,便可以考虑机场的修建.

旅游企业建设、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建设都属于区域性旅游实体的建设,三者都是流域旅游发展的生力军.流域旅游经济所依靠的旅游经济实体一定要是跨区域型的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因此,要不惜一切财力、物力、人力培育骨干型和支撑型的跨区域型的大型知名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区域性旅游实体的建设其实就是培育区域内各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体,它是吸引和维持各方合作意愿和兴趣的主要吸引物,也是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点.跨区域型旅游企业主要是区域性旅行社,旅行社是旅游链的下游,具有龙头作用和核心地位.对跨区域性的风景名胜区、名山、湖泊、森林公园等国家列级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多边合作的形式建设成跨区域型旅游景区.对分散于各独立行政区内的知名景点和项目,用跨区域性旅游线路产品的形式连缀起来共同推广.

四、流域旅游管理机制设计

应该说所有的区域经济合作形态,其最高级形态都没有超过国家的行政能力,世界上合作水平最高的欧盟内部国家形态也没有消失.因此,区域合作一旦触及重大的国家利益,最后牺牲的肯定是区域合作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流域经济合作圈的建设中的合作伙伴必须要明白,这种合作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松散的合作形态,每个伙伴都有自己的底线和利益诉求.因此,可以说流域旅游合作也是一种“带着链条的集体舞蹈”.要想合作成功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和配套的管理怎么写作,否则将会流于形式,最后一拍多散.为此流域旅游合作必须要基于五大合作机制,以及基于机制背后的相关体制建设和组织机构管理.

1.高层对话机制

流域旅游合作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的,因此政府高层的意愿表达和沟通对合作的未来起到了“提纲掣领”的作用,也是把流域旅游合作纳入国家战略和政策影响的主要渠道.因此,流域旅游合作的政府高层对话应该常态化,以保证流域合作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保持相关政策诉求传导真实和顺畅.

2.协调决策机制

政府高层意愿表达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该积极协调各方,形成正确决策,并下达基层执行单位和实施决策后项目监控与管理.因此,主管部门的协调决策应该及时化和经常化,保证决策的准确和及时下达和良好的决策后监控管理.

3.事务处理机制

决策的执行力依赖于基层单位,包括流域旅游合作的常设机构、相关的旅游企业、相关的旅游组织等.其中,流域旅游经济常设办事机构相当重要,是流域旅游管理链条的关键环节,是处理合作开发和建设中的日常事务的惟一机构.一般的区域经济合作体都会设立合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常驻办事机构,像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在云南省政府和云南省旅游局都设立了办公室.因此,设立流域旅游事务处理办公室,并保证事务处理工作日常化,是决定流域经济圈建设成功的关键.事实上,是否设立流域旅游经济事务处理办公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合作各方的合作意愿的强弱,也决定了流域旅游合作发挥作用和影响的大小.

4.利益分享机制

由于伙伴各方合作能力和意愿往往并不均等,因此必然存在弱势和强势方的问题,流域旅游合作要从机制、体制和政策的层面保证合作伙伴各方能够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各获应得,实现利益分享公平化和公正化,构建和谐的持续合作利益分享机制.

5.旅游论坛机制

旅游论坛的设立主要用于吸纳学界、民间、业界等人士和力量参与到流域旅游圈的研究建设和管理中来.同时也搭建一条非政治化的与非的交流沟通渠道.通过旅游论坛机制能够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

五、区域合作的“两个基础理论”

1.区域合作的“蛋糕理论”

如果把区域旅游合作所带来的利益视为一个蛋糕,那么有三种情形是可以预见的:一是蛋糕很小甚至没有,那么人们就都会离席而去.二是蛋糕的大小一般,分享公平公正,桌子上的人就不会走了,而会留下来吃蛋糕,而如果蛋糕大小一般,而分享不公平不公正,那么其中的一部分人会离去,最后蛋糕也会越做越小.三是如果蛋糕很大,分享公平公正,那么坐在桌子上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区域旅游经济圈建设与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做出蛋糕来,再每个人都能分享到自己应有的份额.

2区域合作“涟漪理论”

区域合作类似一个生命体,它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人们可以加快它的成长,但不能拔苗助长.所以人们往往羡慕欧盟一体化进程如此之快和效果如此之好.而相反,全球其他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则不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好.其实都是区域合作成长规律使然.区域合作,不管是经济合作还是旅游合作,它成长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小范围的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一旦这种小范围的合作活跃之后,就会进一步形成中等范围的区域合作活动;中等范围区域合作成熟之后,整个区域的一体化进程才有可能.因此,区域合作的成长过程就像“涟漪”,形成内圈之后才能形成外圈,并由此荡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