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管理文化视野下的会计监督

点赞:4303 浏览:113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将会计的职能概括为“核算”和“监督”,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会计的监督职能,使得“会计监督”一词从此得到法律认可.

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的重要内容.不同的企业管理背景对会计监督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西方企业管理背景对会计监督发展的影响

管理的思想由来已久,但在西方成为系统的管理理论,较一致地认为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管理理论产生到企业文化理论产生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产生技术革命最先导致了科学管理的兴起,形成的所谓“古典管理理论”.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法国的法约尔等人.泰罗等人认为,当时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是很大的.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用标准的操作方法对全体工人进行训练,制定较高的定额,并通过实行差别的、刺激性的计算工资制度,鼓励工人完成工作定额.而这一时期,股份公司兴起,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管理者通过科学管理机制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公司利润的增长,但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背景”的矛盾却不断加深.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不断发生.股东脱离经营管理出于自身利益,非常关心公司的经营成果,以做出相应的财务决策,而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只能通过会计报表来反映,因此,加强会计监督便日益重要.只是这一段时期,管理研究者还没意识到通过完善相应的内部监督机制来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而是仅仅促进了外部监督的发展.

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等人,由于在古典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企业强调生产和管理中的科学性、纪律性和精密性,忽视了工作中人的感情因素,从而在实践中,造成员工与企业主之间的对立关系,会计错误与舞弊现象时有发生.行为科学应运而生,行为科学就是对员工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一步复杂化,跨国公司迅速崛起,管理层次快速分解.巨变的经济环境对会计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为科学理论虽推动了企业中情感需求的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以及管理者之间相互勾结侵吞企业财产的现象.在实践和理论的摸索中,约翰瑟斯顿1941年出版了第一部内部审计专著《内部审计学》,宣告了内部审计学科的诞生.约翰瑟斯顿还联合一群有识之士在美国纽约创立了“内部审计协会”.这两件大事的完成促使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部审计发展成为一支社会力量,并由此揭开了现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序幕.

第三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经济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渠道推动本国企业向海外拓展、跨国公司空前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管理理论丛林阶段,主要有社会系统学派和决策理论学派等.其中,决策理论学派的思想又占得主导地位,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而决策是由许多阶段、许多步骤所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的第一个步骤都是建立在搜集到足够丰富的信息资料基础上,并通过信息反馈来加以调节和控制.因此,管理就变成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具体运用,突出表现在强调定量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计算.这段时期,随企业经营环境的进一步变化,企业的管理当局日益重视加强内部经济监督,在控制理论指导下实行事前预防性控制,而管理论所强调的定量分析和数模计算也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标准和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1978年,西方一部用以评价和衡量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标准《内部审计专业实务准则》应运而生.

中外企业管理文化视野下的会计监督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监督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第四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间,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人的反思开始.在1980年,美国《商业周刊》在一篇报道中首先使用了“公司文化”这一概念.在美国《理论》、《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和《寻求优势一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四部著作相继问世,一股在结合本国文化背景、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基础下建立企业精神、塑造企业文化的热潮在全世界范围掀起.这一时期,提倡从价值观上影响员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要求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独立性,并引入了独立监事这一职能,以此从内部审计角度加强会计监督的力量和效果.

二、中国企业管理背景对会计监督的影响

中国作为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其中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在管理思想上,儒家强调“柔性管理”或“情感管理”.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仁爱”管理.主要表现为:在行为取向上,重视家族和群体的存在,强调权威、服从;在组织观念上,强调个人与组织的融合关系,重视集体观念,重视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追求群体发展;在价值观上,主张“和为贵”,强调个人与群体“人和”气氛.中国企业由早期明末的家庭作坊管理到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大家族企业管理至计划经济时代的“大锅饭”分配或管理,直至现当代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以“情”为纽带的东方管理模式始终存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内部情感交流频繁,成员之间认同效应高,往往易于采取一致行动,从而大大降低相互协调的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益.柔性管理背景下,会计监督的主体和客体都处于一种相对和谐的环境之下,会计监督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被人为弱化了,因为在柔性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建立具体的会计监督机制这种暗含着对企业成员不信任的行为会影响群体和谐工作的氛围,进而影响企业效益,因此,会计监督,尤其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在中国理论和实践上发展都相对较晚.


在当前网络时代快速发展过程中,企业集团会计监督尤其应当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如在网络经营中,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真正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精神,能显著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当前网络经济条件下,网络业务组织之间的会计信息不规范,短期内无法真正实现财会制度统一化,部分联盟企业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很大.譬如,选择能提高或降低收益计算的办法等侵占其他联盟企业的利益;再如,不同的加盟企业因性质不同,有的除从网络经营中获利外,还能从外部市场中获利,而有的企业只能从网络经营中获利.如何公平分配,建立一套有效的转移体系将成为网络经济下集团财务收益分配的新课题.从现阶段看,本着协调矛盾,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即从“软硬”两个方面促进集团财务的监督与管理:“硬”的方面是集团财务运用内部、内部审计、内部企业破产、兼并等各种“硬”手段进行有效监督,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达到有效地调控整个企业,保证企业内“分而不乱”:“软”的一面是通过完善企业文化(CIS),以企业文化规范来引导全体员工的行为(包括网络加盟企业);同时运用战略计划等手段引导各内部公司(包括网络企业)向符合企业整体利益的方向发展.

西方管理理论和东方管理文化构成世界管理文化的两大主流.西方管理主要是微观管理,强调“法律、制度、科学”的管理,其本质是追求卓越、效率至上,即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管理上表现为制度、规章和条例,反映在会计监督上则是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程序防错查漏以及一套严格的会计监督制度和规章.东方管理文化是东亚以儒家文化为背景的国家传统文化精髓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管理理论更体现为“人治”,善长于协调人际关系,追求群体和谐,因此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中表现为自觉、自愿以维持整体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度的发展.

企业会计监督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实践问题,所涉内容很多,本文在许多所论及的问题上仍有待于深入探讨.同时,企业会计监督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问题.面对激烈竞争、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必然处于动态之中,其战略目标的修改或修正频率越来越高,组织结构也要作不断的调整和重新设计,在财务控制上,其控制方式、重点等也要相对改变和变化.这需要我们同时结合中西方企业管理文化的长处分析会计监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完善与创新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模式.

(作者单位:盐城市水利工程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