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开发主旨

点赞:33429 浏览:1554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开发“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旨在增加该课程教学中的学校和地方人文历史特色资源,并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文化根底较差、学习与理解“哲学与人生”国家规划教材有困难的中职生们,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奉献家乡发展、创造美好人生的志向与情怀.

关 键 词:“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开发主旨;人文素养

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力量开发旨在提升德育基地成员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并被纳入南通市教科研中心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资源开发项目之一.一些同志为我们的设计与行动叫好,亦有同志为我们的做法担忧,2008年部颁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下称部颁大纲)载明“未经批准,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编写和推荐德育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自主开发校本课程,会不会有违规之嫌.

我们深知,作为反映国家意志,作为部颁课程的“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教材、教参的编写、修改(事实上目前已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对2008年部颁大纲、教材作了新一轮修改)、推荐权限不在地方和个人,我们也无意去改变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事实是我们为贯彻执行好新一轮的德育课改方案,正在制定和试点“哲学与人生”等德育必修课程学业全市统一测试工作,以确保各校用好部颁教材,用力抓好德育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实施“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开发这一项目呢?

开发“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符合课改的大方向

2008年部颁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下称“三贴近”)的原则,“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财经,政法类专业及其他文科专业,由于其专业课程与德育课的内容上有交叉”,各地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适当调整有关课程的内容和学时.”由此可见,开发符合学校、专业与培养目标实际与文化背景的“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不但不是对“哲学与人生”国家课程与部颁大纲的否定,而是有助于课改精神在基层学校的生根落地,有助于部颁大纲与教材的有效实施.

开发“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是为了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1.为了增强针对性

“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针对本学校、本地区的实际,让课程与学校专业实际、培养目标、与地区人文历史、所处经济与社会环境、发展走向、人才需求更好的结合起来,打上深深的学校与地方烙印.而这是“哲学与人生”国家课程所无法实现的.可以说,校本课程为“哲学与人生”国家课程增添了生动的学校特色和地方特点,是对国家课程的生动演绎和有益补充.

2.为了增强实效性

现行“哲学与人生”国家规划教材尽管已作了大幅度的改革、调整,打破了2001年使用的国家规划教材《哲学基础知识》明显存在的系统性、学究性烙印较深的缺点,采用了较多的案例和丰富的栏目(如名言、相关链接、插图、体验与探究),来启发学生思考人生问题,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为学生走好人生路,提高人生发展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而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现行“哲学与人生”教材后,仍感到教起来困难,学起来吃力.对文化课底子普遍较差的三年后将直接走上就业岗位的各专业的中职生们,要求他们去接受和理解这种仍不离概念、关系、哲理与人生成长道理的论述,实在是有点像“蚂蚁啃大象”,无能为力.难怪有同学说,上“哲学与人生”课就像是听天书一般,“上了这种课,我就是要睡觉,讲也是白讲,听也是白听,不如睡一觉”.虽然学生听不懂,不能全怪教材,肯定也有教师的因素.但是,这也不能不引起我们从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等诸多方面思考如何增强“哲学与人生”教学的实效性,开发更具人文色彩、地方特点、能为学生愿学、乐学的校本课程,就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选项.

“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开发主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德育课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为了增强时代感

规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国家规划教材修改总会滞后于形势的变化.2013年职教使用的“哲学与人生”教材,虽已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了若干修改,但教材总不能年年修改,校本课程可以比较快地适应形势的变化,如运用活页等办法迅速地对有关章节作出增删修改,把更具时代感的事件信息与观点增加进去,把已失去时代性的陈旧内容与提法作出删除.

开发“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是为了更好的消化、理解国家规划教材“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内容

1.开发“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是为了优化现有“哲学与人生”教育资源,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奉献家乡

一个人的成长,与他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文化有着渊源关系,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积极运用地方人文历史资源渗透于“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之中,无形之中强化了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传承,必能既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又推动地方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还能让学生更甘心情愿地为怎么写作家乡和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贡献才智.

2.开发“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是为了完善学生的人格个性,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审美情趣

具人文色彩的“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对学校、企业与地方文化予以调查了解、学习记忆、整理归纳、鉴赏审美的体验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接受人文修养的过程,从对各类优秀文化的采风、鉴赏、体验中必能让他们受到熏陶,从熏陶中收获成长,完善人格个性,提升审美情趣,增强关注各种人文历史、文化现象、公共道德等社会问题的公民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3.校本课程资源的收集、整理、编制,由师生共同动手,又来源于学校、企业和地方文化,必有利于实现对国家规划教材“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有效补充

“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构建开发的过程,正是师生对国家规划教材“哲学与人生”反复琢磨并还源于现实生活、学校、企业与地方文化的过程,可以说“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编制与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消化、理解国家规划教材“哲学与人生”的极好机缘,也推动了教师们对“哲学与人生”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助于让教师们对教材把握得更深刻,教学得更自如,让同学们学得更明白,更愉悦,在体验中释放更深的感悟与情感,为走好人生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箭在弦上,已无退路,也不能倒着走,我们将本着探索研究的精神,力争在不长的时间内,把基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开发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吸取智慧,完善提高,把德育课改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