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时事作文素材解读与运用

点赞:10701 浏览:447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江苏好人”朱能养:坚守“孤岛”教学58年

1952年,朱能养考入江苏省太仓师范学校,身为班长的他立下了“立志教育、教书育人、报效国家”的志向.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个只有1.8平方公里的小岛――三山岛教书.今年77岁的朱能养19岁登上这座小岛,从此便在岛上教书、安家,扎下了根.朱能养坚守孤岛58年,目前岛上80%的人都是朱能养的学生.他获得了“感动东山”、“最美苏州人”、“江苏好人”等荣誉.

上世纪90年代初,朱能养与几位退休教师一起,办起了校外辅导站,每到寒暑检测,朱能养与老师们便义务教孩子们书法、绘画、作文.朱能养在村民中德高望重,邻里之间有纠纷了,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请“朱老师”调解;村里有什么重大事项,村干部也会找他支招等朱老师成了岛上村民们最信赖的人.

阅读点睛:朱能养作为一名老师,坚守在“孤岛”58年,他不仅为孩子们讲授着知识,传播着文化;他也为当地的百姓调解纠纷,为村中事情献策献计;他成了村里最可信赖的人.58年的时光,他的头发白了,他已不再年轻,但是,他让“孤岛”的孩子们认识到了世界的多姿多彩,让他们走出了“孤岛”,让他们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58年,他成了岛上的风景,成了爱与责任的代言人;58年,他无怨无悔,他乐此不疲;58年,他用精神撑起了生活,他用文明展现着明天;58年,他用行动诠释着爱的内涵,他用坚持谱写着生命的价值.

适用话题:坚守,传播,信赖,坚持,风景,爱心,责任,精神,文明,教育,生命,价值等.

六个“义渡人”免费摆渡村民56年

一片碧水,一条渡船,六个摆渡人,接力扬起手中的木桨,半个多世纪来,坚持义务护送水库周边村民过河.这份在渡口码头56年接力义务坚守的感动,发生在大足区珠溪镇玉滩湖水库旁.

1958年,退伍老兵冉华中当起了村里第一位“义渡人”.此后,村里的李益安、余登厚和贺家三兄弟先后接过“义渡人”的木桨,日复一日摆渡送人.其中,第5位“义渡人”――贺贤书摆渡24年.不惑之年的壮汉在船尾,一直坚守到了古稀之年.贺贤光是村里的第6位“义渡人”.今年是贺贤光当“义渡人”的第4个年头.4年多来,贺贤光几乎天天都要摆渡送人,少则七八趟,多则十几趟,一趟路程来回水路有4公里左右.贺贤光每滑动一下木桨,铁船前进约0.7米.按此计算,每出一次船,老人就要滑动木桨5714次.

自从当起了“义渡人”,贺贤光赶集、走亲戚的时间都少了.无论严寒酷暑,或是深夜清晨;无论农忙时节,或传统佳节,只要有人要坐船,贺贤光都是随叫随到.

阅读点睛:几十年的时间,6位“义渡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村民一次次迎来送往.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不分寒暑.他们不求回报,不求索取.朴实的“义渡人”,他们用双手坚守着这份不可或缺的工作,他们用自己的默默坚持义务地摆渡.他们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很充实.因为他们知道,帮助别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他们的热心在相邻间传递着,他们的爱心在生活中延续着,他们的决心在船桨中滑动着.他们是普通的农民,但他们也是我们值得尊重的人.

适用话题:坚守,回报,坚持,精神,追求,传递,爱心,尊重等.

为让儿子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男子放弃国外工作到重庆定居

为让儿子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43岁的海归博士刘念,放弃了世界500强的医药公司,带着儿子和妻子回重庆定居.

刘念是四川泸州人,2003年进入坦普尔大学化学系研读有机化学博士,同时也进入世界500强的美国百时施贵宝公司,成为研发部的科学家.

刘念表示,他有一个马上就要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虽然国外的条件比较好,但身为中国人,我的儿子就该知道春节是什么,中秋该吃什么?唐诗宋词是什么?等”为此,他与妻子反复商量后,决定放弃美国的所有事业回国发展,让儿子能够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刘念称,虽然他是四川人,但他妻子是重庆人,而且重庆发展前景好,因此他们决定定居重庆.“到重庆也有一段时间了,我觉得这里确实是一个人美、山美、美食美的地方.我相信我儿子在这里能系统地接受中国文化的传统教育.”

阅读点睛:为了让孩子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为了让孩子不忘本,刘念辞去了美国的工作,一家三口回重庆定居.这份勇气值得鼓励,这种做法值得肯定.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坚守,更看到了他们对故园的无限依恋,对国家的无比热爱,这份情感让他们无法割舍.刘念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知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不能让他们远离祖国,疏远祖国,而回国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个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刘念也是一个敢于传承的人,他知道,祖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地传承中才能继续发扬光大,才能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运用,才能更大程度地展示其内在的魅力.

适用话题:勇气,坚守,传统文化,热爱,责任,传承,执着等.

全民“谜思”让传统文化焕生机

在2月13日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谜语大会》中,主持人周涛的一道谜语让另一位主持人撒贝宁迷惑了一晚上:“清明前夜,打一食品.”当周涛解释了答案为什么是“元宵”之后,撒贝宁才恍然大悟.

这档名为《中国谜语大会》的节目以及云南卫视的《中国灯谜大会》,以全新的形式,和观众一起体验快乐、分享知识,也让我国日渐式微的传统习俗“观灯猜谜”焕发出生机.

元宵节逛花灯、猜灯谜的习俗,在我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猜灯谜的传统习俗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今年元宵节,随着央视和云南卫视两档节目的热播,猜谜热大有重焕光彩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安德明认为,谜语是一种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民间文学形式,在一些节庆晚会上都会出现,元宵节只是出现最集中的一个时间点.而要继承和发扬这种文化遗产,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人人都是传承人.”阅读点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谜语这一传统习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随着国家对民俗文化的重视,谜语大会再次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在猜谜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开发了智慧,更体验到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有对知识的渴望,有对传统文化的痴迷.只有全民“谜思”,才能在生活的点滴中渗透出来,才能将这种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真正焕发出生机,才能成为我们民族不断发展下去的源动力.为了国家的美好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吧!


适用话题:传统文化,知识,共享,智慧,体验,快乐,传承,发展等.

六成小学生不掌握文明礼仪

调查显示,有60%的小学生并不真正掌握该年龄段应该掌握的文明礼仪要求.不少孩子在学校表现好,在家里和社会上表现弱.在学校遇到老师能够主动问好的学生占78%,而在家里进出家门主动向家长问好的占45%.低年段的学生比高年段的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表现得更好.

此外,在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方面,仅有8%的学校拥有文明礼仪教育校本教材,14%的学校设有文明礼仪教育专门课程,真正经常性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的学校仅占23%左右.家长经常过问孩子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和日常表现仅占42%左右.

中小学校园里都有《文明礼仪规范》,规范中特别提出了“八礼四仪”.其中“八礼”主要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四仪”主要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最新时事作文素材解读与运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明礼仪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阅读点睛: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六成小学生不掌握文明礼仪,这个数据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未成年人之所以不能真正掌握文明礼仪要求,不仅仅与我们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有关,还与我们的学校、社会是否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有关,还与在我们成年人中是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是否在我们的社会中形成了良好的风尚有关,而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孩子们能在学校表现好,可在校外却差很多,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在教育、引导方面是否欠缺,是否坚持.我想,只有从根本上提高文明礼仪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加强引导,才能真正改变现状,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认识,才能提升社会风尚.

适用话题:规矩,文明,礼仪,反思,教育,践行,习惯,坚持,改变,风尚等.

让善心善念成为社会风尚

“爸爸”陆泉良13年默默守护车祸遗孤的爱心故事触动人心.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月26日在宁波日报作出批示:陆泉良的善行善念令人感动,这又是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希望每一个人的善心善念成为引领我们前行的社会风尚.

连日来,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在为这位“爸爸”点赞,赞扬他是一个诚信友善、书写大爱的人.网友说,“爸爸”的故事无声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他诠释着什么是善良,什么是深沉的父爱!有网友感慨地说,在这对特殊的父女面前,血缘只是名义,无私的爱是通透灵魂的温暖.网友认为,如果我们每一位社会的成员,在履行各自职责时,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存着这样一份善念,对他人多一份力所能及的帮助,社会就会多一分温暖,少一些冷漠.

(2014年2月28日《宁波日报》)

阅读点睛:一个人,13年,默默坚持着,用自己的爱心守护着车祸遗孤.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信誓旦旦,他用自己的善心温暖着一颗受伤的心灵.13年风雨无阻的背后,是他对生命的呵护,是他对生命的尊重.“爸爸”陆泉良的故事传递着爱心,传递着感动,更感染着你我.陆泉良是朴实的,是善良的,他的善念让这个社会感受到了一份温暖,一份震撼.人们在为“爸爸”点赞的同时,也一定能触动自己内心的那份善念,从而让这份爱“遍地开花”,让这份情布满天下.还记得当年的“小悦悦事件”吗?路人的冷漠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如果每个人都能向陆泉良学习,我们的社会将会怎样,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我想,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吧!

适用话题:坚持,守护,善良,生命,尊重,传递,爱心,感动,点赞,反思,和谐等.

济南最美妈妈:可贵的个人文明一小步

一位年轻的妈妈,为捡回宝宝丢进水池中的一个塑料酸奶盒子,想尽办法,借来一把伞最终将酸奶盒捞出.

一个小小的举动,竟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天天微公益为此发起微博寻找,愿意为她的正能量奖励2万元.网友称其为父母言传身教的典范,孩子最好的第一任老师,更有网友戏称要抄送给梦鸽,希望她能从中有所领悟.

为了一个酸奶盒,耗掉大把的时间,借用陌生人的物品,尝试各种打捞方式,苦口婆心地教导尚在婴儿车内的宝宝,计算起来,这一切是否值得?这位妈妈是否有些小题大作?一个酸奶盒难不成能影响孩子一生?我们要看到,事情由酸奶盒而起,意义却远在打捞酸奶盒之外.这位妈妈打捞起的是一位公民的社会公德,是一位市民的文明素质,更是一位母亲的以身作则.

这位年轻妈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没有放过个人文明的每一小步.不要忽视你那迈向文明的一小步,要知道后面孩子们的眼睛正看着你,你的这一小步,正是他们即将迈出的那一步.

阅读点睛:这位年轻妈妈在捡回垃圾的过程中,她的认真与执着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公德课.要知道,在我们身边,乱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但是,很少有人能像这位年轻妈妈一样,把丢掉的垃圾捡起.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公德意识的思考.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环境保护,那么,“垃圾满天飞”的情况还会出现吗?当我们在抱怨的时候,是否想过这其中也许有我们的责任呢?

孩子在母亲的举动中,会发现自己的错误,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言传身教,这样的以身作则,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让孩子真正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从而真正促进社会文明.年轻妈妈的举动可能就是出于对孩子的教育,可在无形中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树立了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改错的榜样.这是社会需要弘扬的一种文明.适用话题:执着坚守,社会公德,环保意识,担当责任,面对错误,养成习惯,社会文明,教育方法,榜样的魅力等.

文明是一场愉悦体验

近日,一则“武汉游客在回国航班上打架”的新闻,成为舆论关注热点.

中国正成为世界最大旅游输出国,出境游人数接近9000万,武汉出境游人数也破百万,在这样的背景下,“航班上打架”虽是极端个例,却分外突兀.因为,在地球村语境中,个人的言辞和行为有可能被放大,牵系着对国家的认同与尊重,正如读者乐伟麟所说:“我在外地就代表武汉,我在国外就代表中国.”

这些道理,人尽皆知.但是,知易行难.出境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大多源自细节和琐事,多半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冲动使然.以这起斗殴的当事者为例,他们想必也不是刻意破坏国人形象,而是一时冲动.他们能从冲突中收获什么?不外乎愤怒、沮丧、懊恼、噩梦般的回忆,还有额外的物质代价吧.

去年秋天,新《旅游法》出台,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会议〖HJ4.6p〗也在国家层面召开,旅行社义务、经营者义务、法律规范等正在逐步完善.但是,行为是内心信仰与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全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最终仍取决于个人的自律.让文明成为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仍是一个长期工程.

阅读点睛:随着出境游人数的增加,国人不文明的行为越发凸显出来.不管这种行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国人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不文明行为产生的根源,同时,国人不注意细节,缺少必要的自律意识,不能时刻注意保持形象,约束自己的言行,这也是客观因素.要知道,走出去自己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国家.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快乐而将自己置身于被谴责的位置,从而有损于国家形象,这是得不偿失的.

对于国家而言,应该加强对公民的文明素质教育,让文明成为一种意识,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现状,才能改变别人对国人的看法,才能让出境游真正变成愉悦的体验.

适用话题:文明行为,学会反思,养成习惯,注重细节,国家形象,自觉意识,改变看法等.

汉派漫画打造“萌系文明宝典”

生动展现文明规范

“一赤膊老汉在前面跑,他的婆娘在后面边追边喊:站住!穿衣服!”昨日,极具武汉特色的漫画版《武汉市民文明规范百例》首次亮相.

中国式过马路、武汉式翻栏杆等“文明宝典”的内容涉及语言、仪表、餐桌、乘车、民风民俗、志愿怎么写作等21类文明,135句话,每句话配有漫画,图文并茂,生动地展现了文明人的行为标准.

“一座城市,因文明而美丽.一个市民,因礼仪而优雅.”武汉市长唐良智专门为此作序.他在序言中写道:“文明始于细微.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文明体现在每位市民的举手投足间,当我们在游人如织的景点,面对地上的果皮纸屑,文明就是一个简单的弯腰;在繁忙的路口,面对亮起的红灯,文明就是一次耐心的等待;在拥挤的公交车上,面对站立的老人,文明就是一个主动的让座等只要我们大家都从点滴做起,即使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乘以1000万,就会积水成川,积沙成塔,汇聚成温暖人心的文明清风.”

阅读点睛:一幅漫画是一种生活,一句话就是一种标准,它揭示出一种生活的准则,它揭示出一种文明的规范;一个城市的文明,一个城市的底蕴,需要我们每个人注意细节,从点滴小事做起,做一个懂规则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规则来约束生活,用规则来考量行为.我们知道,行为是一时的,而规则是永久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自我的素养,才能成就城市的品味,才能成就城市的文明.

适用话题:文明,规则,底蕴,细节,约束,素养,提升,生活,品味等.

实现“文明过街”需要几味良药?

作为交通参与者的行人,应该明白,乱穿马路不仅仅是坏习惯,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更是引发交通伤亡事故的主因之一.

如何解决行人乱穿马路这一顽症?许多人指望于公民素质和自我约束力的提高.其实,这只是一方面.一些在国内从来不看红绿灯走路的国人,为何到国外后就遵规守纪?一些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人,为何在自己家里十分讲究?除了个人素质的差别,恐怕还有守法环境的迥异,营造好的遵纪守法环境,需要市民的自觉配合,更需要城市保持一以贯之的严格管理.

在治理行人乱穿马路的问题时,提升交通硬件设施、提高人们对交通法规的认识与遵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目前过低的行人乱穿马路违法成本.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这样的惩处力度,恐怕难以起到强有力的威慑作用.

(2014年02月27日《长江时评》)

阅读点睛:“中国式过马路”已然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只是这风景不能令人赏心悦目,反倒令人反感.这其中原因我们可想而知.国人之所以会乱穿马路,不仅仅在于人们的坏习惯,心中缺少对生命的敬畏态度;更在于缺少必要的规则意识,违法观念.要知道,乱穿马路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也会给他人带来伤害.我们不能老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来做事,因为有时候这种侥幸会让我们付出血的代价,会让我们后悔莫及.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行人乱穿马路的惩罚力度不够,造成很多人不重视,甚至是熟视无睹.为了改变“中国式过马路”这种不文明的现象,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对国人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要加大惩罚的力度,增加违法成本,从而让国人形成自我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明过街”.

适用话题:文明,习惯,敬畏,生命,规则,教育,思想,引导,力度,约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