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的视角开阔的视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

点赞:9505 浏览:354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认同度低、角色意识不强、角色定位不准确、角度冲突不断、角色塑造失范等问题突出,引起了和社会各方面的密切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是目前非常迫切的任务,它直接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的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研究,是目前应该密切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任何社会都离不开“传道者”.古代有教化者,当代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社会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社会形象乎学生的身心成长和人生前途.在党和国家的要求、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之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最为键的桥梁和纽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的一支特殊队伍,过去被称为“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修养课)教师等.与一般教师队伍不同,这支队伍不只“授业”,更重“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正如有文件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这一主渠道的主导者,处于非常键的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能否有效实现,直接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与大学生直接相.大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感染力的键.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扩展,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环境生态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网络媒体的发达,直接冲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课堂内容与网络传播之间,争夺着教育阵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也呈现着日益复杂的形态,处于不同是非观念的冲突之中,为不同价值观念的差异所困扰,心理问题甚至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有时甚至令人触目惊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角色冲突空前加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社会变革不断,这支队伍经历的不只是知识更新,往往面临的是人格“蜕变”,甚至是灵魂“革命”.专业课教学可以不直接涉及教师个人的思想信仰,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仰和价值观却直接影响着学生和教学效果.专业课教师的角色是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信仰、社会形象、身份、社会地位不仅要随着社会的激烈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要迅速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信仰和理论.这种不断更新的特点,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塑造.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总是被动转换,那么,其角色的稳定性必然受到冲击,角色冲突必然加剧,角色意识模糊就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此类角色的人格冲突和焦虑,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特殊性,迫切要求我们不能泛泛地讨论教师角色,而是必须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内部进行集中的分析探讨,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这一特点及其影响.我们不一定能深入这支队伍每个成员的内心去了解他们,但注他们的特殊“角色”即行为模式,却无疑是解读这支队伍的键.抓住“角色”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无疑是一个有效的视角.

从政策上宏观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和有部门一直进行的工作.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系及课程设置不断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也有所革新.2004年10月教育部下发的16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以及队伍建设等.2008年9月23日,、教育部下发的《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以下简称5号文件)提出,要从大力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认真做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聘配备工作,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切实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从16号文件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到5号文件强调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这一进展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深入的思路.但是,这些宏观政策要求是自上而下的,亟待自下而上地学习贯彻和落实,需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建设的主导者即教师的地位、期望和职业行为模式进行内化这些要求.这两个过程方向不同,但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因此,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问题研究,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实效性以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来讲,是目前更为重要的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一定意义上本身就是角色教育.什么是角色?角色就是具备一定社会地位,按照社会期待的要求,表现出一定行为模式的人.角色是一个社会学和心理学概念,其核心在于,每个人都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角色,只有按照个人的社会角色的权利义务行事,才能达成相互交往和更好地合作,以增进对他人角色及其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实施自身的角色行为.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在确立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大学生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做人修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现代公民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角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明确的角色意识要求自己和大学生,将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角色的主导作用,是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教育系的前提.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是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相似度检测.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研究,2008年以来逐渐增多,主要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定位、社会价值及特点等.不过,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限于一些论文,还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标准化要求,更多地陷于经验描述阶段,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体成长,未能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内部成长角度进行思考.

由李海峰博士撰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一书,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特殊性入手,紧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特征,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角色素质、角色重塑,从理论上回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专业化等基本问题,为改进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这部学术著作的出版,是非常及时而有价值的,它以系统而深入的体系,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问题,视角新颖,立足学术前沿和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问题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在一定意义上说,李海峰博士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一书,是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的开拓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李海峰博士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的出版,进一步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论的研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塑造问题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颖的视角开阔的视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理论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李海峰博士以开阔的视野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问题.“角色”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教师角色研究是教育学教师论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既属于教师论,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李海峰博士立足于教师专业化理论,借鉴了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以列夫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以罗金斯、库姆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等教师角色理论,以先进的教师论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大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角色.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的键,其实,从当代国际视野来看,学生的学习质量才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归宿.教师不只是“传道”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首席学习者.从“大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既体现了开阔的理论视野,又体现了新颖的教育教学理念.

李海峰博士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一书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观点也很鲜明.在本书中,他主要研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定位、素质及塑造三个方面的问题.本书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素质及其结构.他以飞机模型结构为例,指出品德素质为导航系统,角色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为机翼,角色能力素质为动力装置的结构特征.这些是静态的分析.他进而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动态过程分析了其角色冲突,提出了缓解其角色冲突的基本思路.该书以清晰流畅的理论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在许多方面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李海峰博士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一书,让人感受到作者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通观全书,无不洋溢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风采.这是需要大力肯定的.

当然,李海峰博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还只是一个开端.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纵向研究、从比较视野进行横向研究、从教育哲学角度进行深度探讨、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进行个体角色研究等等,这些都是未来可以做进一步研究的领域.我们由衷地希望在本书的启迪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论成果.

[责任编辑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