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作文教学的那片绿洲

点赞:22906 浏览:1058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多年来我总是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各种各样的写作理论,写作技巧.但每每都是收效甚微.近年才越来越认识到,千变万化的写作技巧,厚厚的高考满分作文和写作指南都只不过是小技巧,作文的真正大技巧是抒写生活.检测如没有生活(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或无视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依托,单纯的技巧教学就如同在沙漠上种树,无论你怎样辛勤都只是白费,最终也不能绿树成荫,而“关注生活,抒写生活”就是我们需要的那片绿洲.

[关 键 词]作文;技巧;生活;绿洲

无论是曾经作为学生,还是现在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学生有三怕,最怕写作文.但大家又都知道随着高考语文试卷的不断改革,作文越来越重要,可以豪不夸张的说,作文就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得作文者得天下”.于是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在寻觅提高作文的宝典,厚厚的作文指导丛书应运而生,课堂上我们也总是在大谈特谈作文的各种技巧.我想我们的那些技巧学生们都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但为什么作文就是提高不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于是最近越来越有一种强烈的意识,总觉得大谈写作技巧的所谓“作文课”不过是教师们自娱自乐的表演,我们把写作技巧弄得太复杂,但回过头来来想想有作用吗,没有.再想一想,一些完全写不好文章的教师也能把“写作技巧”讲的头头是道――这也可以反过来证明这些写作技巧对学生的用处不大吧.思来想去笔者认为那些一条又一条的理论最多不过是“小技”而已,对写作来说,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是生活.对于一篇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来讲,什么才能在极短暂的一分钟时间内抓住阅卷者?选材与立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什么样的选材立意才是好的,才能抓住读者,我想那就是有“生活”的材料.今天我想就一篇考场作文谈一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记得那时玉树地震发生后不久,我校组织了期中考试.语文的作文题目是这样的: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我当时负责阅作文部分.阅卷中感到十分苦恼,因为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是从历史着眼选择材料、用着千篇一律的排比开头.当然笔者并不反对以历史为材料进行作文,但当几百个学生都不约而同的把眼睛瞄准屈原,李白,苏轼,王昭君的时候,还能有什么新意,还怎样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阅卷老师就如同是面对一大桌子的菜肴,18个盘子装着同一种菜,就算它再美味,我想也是吃不下去的.况且,部分同学是真喜欢,对所写古人了解,怀着真情而写,也能写出好文章.写出真感情,发表新见解.而大多数同学对古人“叶公好龙”,许多材料道听途说,甚至张冠李戴,实在让人乏味.他们已被教师长期的“技巧”――那些所谓的作文套路挤压得没有语言个性,更没有对这个世界的真切感受,只有模仿套作,于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怎不让人生厌?我想这就是我们长期单纯的技巧教学惹的祸.


然而令人还算欣慰的是,就在几百人疯跑着奔向自己并不认识的古人,说着自己并不熟悉的历史,抒发自己并不真挚的感情,用着千人一面的排比开头时,我们也总会惊喜的看到那些以“我手写我心,自说自话”的精神,执着的追求鲜活人生的孤独写作者.下面仅以一篇文章为例.

倾听

岂因声小而不呐喊?岂因轻狂而不倾听?

―题记

年少轻狂,多少回,我们仰头叛逆呼喊过:“岂因声小而不呐喊?”然后,向喧嚣世界怒吼,年轻的心固执地认为世界的繁华为我们,而今日,静心倾听.

不听微波轻拍案,那是沙和海浪的温柔缱绻;不听秋风卷落叶,那是叶曾许下的壮丽誓言.且听微弱呼吸下,倔强的心跳声.

那是来自青藏高原的心跳声,早已承受多时的重压,仿佛再也无法支撑,温暖的藏歌在耳边唱响!人们心中又燃起生命火焰,喊响的是“青海长青,玉树不倒”的口号,使心跳声愈发强烈,透过废墟,传递着勇敢的搏动.这一声声轻的像针尖点地,这一声声又重得像巨石压心,我们用心跳感染心跳,凝聚成中华的一声巨吼:“我们心连心!”你可听见?

不听急流下深潭,那是无畏的急流奋不顾身;不听骤雨打新荷,那是雨和荷叶的无忧游戏.且听微弱呼吸下,倔强的心跳声.

那是来自王家岭煤矿的心跳声.矿上忽的消失了矿工们出矿后的欢声笑语,取而代之的是救援人员汗滴落入大地的微弱声响.矿下,太深太深,呼吸妄图发出求救讯号,却微弱得无能为力.心跳!这里!倔强的心跳拼着最后的气力,不肯放弃.我们好像听见心跳声呢喃:“我和阳光有着约定,我不能失信.”如是,坚毅地不停歇,不停止跳动.这你可听见?

千千万万种声响都有将歇的一天,而心跳不会,它时而放声歌唱,时而温柔低语,它刚毅坚强,它永不疲惫.你听见了吗?

繁华世界的喧嚣固然令人醉心,但若不倾听这心跳声,一切由何而来?

少年,别再听那无意义的流行歌曲,去听听用生命唱响的劳动号子!

少年,别再听那天高云淡小桥流水,去听那用生命唱响的原始山歌!

倾听心跳声吧,它是生命之源.

别因声小而不呐喊,别因轻狂而不倾听.

我想每一位阅卷者在众多的古人考据里看到这样的文章都会为之感动.小小的少年,他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关注鲜活的人生.其所取材料皆为当时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在对这些事件的描述与认识中让我们看到小作者的心地善良和火热的青春情怀.谁能不为之动容?于是我想以此告诉正为写作而发愁的广大考生,真正的好作文,是生活.真正的好材料来源于生活.借用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的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的广大同学之所以怕作文,觉得作文难,难就难在一个字“检测”.我们的中学生往往视明著美文如罕物,而置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于不顾.写作“底气”不足,思想空洞,如何能不检测呢?要想摆脱这个恶习,那就只能走进“鲜活”的生活.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这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也是一种习惯,需要练就.笔者认为要想培养从生活中发掘材料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要将视角投向家庭、社会,投向生活这个大舞台,用自己的一双“慧眼”观察生活,捕捉灵感,品味生活,表达情感,放飞思想.不能将自己捆在“学校,书本”中出不来,电影电视,读书读报,游山玩水,鸡鸭猫狗,都是生活的“活水”.要留意,要在意,写作的材料全在其中.

要积累具有个性的材料.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也应当具有个性,也就是说,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有个性的材料才是真正独特的“活水”

呼唤作文教学的那片绿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要以善感的心灵体验真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感人”.情感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文章的材料若能拨动读者喜怒哀乐的琴弦,溢出感动的泪水,何愁不能引发共鸣.所以生活中我们尤其要把这类表现真情的材料用心体验,收集整理.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给那些总在忙着运用各种技巧仿作套作的中学生一点建议:回归生活.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取得“活水”,才能使我们的写作真正具有活的灵魂.也才能使我们从心底爱上写作,而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让写作变成一种快乐,自由生活的快乐.另外也想给仍沉浸在技巧教学难以自拔的广大教师一点建议:写作的技巧不是不要,但如果缺少生活的那片绿洲,单纯的技巧教学就只能是种在荒漠里的种子,长不出绿叶,更结不出累累硕果.我们要想自己在课堂上的付出收到效果,就必须给学生灌输“关注生活,书写生活”的硬道理.必须呼唤作文教学的那片绿洲.

作者简介:刘冰清,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