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

点赞:30107 浏览:1416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不同于本科阶段的教学,更强调系统性,更注重对学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衔接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阶段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生专业特点,实现针对性教学,并把握好专题教学中的行动策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关 键 词:研究生;思想政治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206-02

目前国内关于课程建设的行动策略诸如具体教学的组织、教学案例的设计等问题研究整体较少.笔者拟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实践,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做一些思考,为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发展积累经验.

研究生阶段从基本和直接的知识基础来看,主要承接本科阶段,这就有一个内容衔接的问题.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本科阶段所开设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密切相关.本科阶段《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侧重于从“论”的角度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及其理论成果,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则更偏重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史”的背景讲解.研究生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本科阶段两门课程为主要史论基础,在统编教材的教学大纲中明确了课程设计的意义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1]13-14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本科和硕士阶段课程衔接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从宏观的层面看,研究生阶段在教学内容方面更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怎么发表展和实践发展内容;在教学目的方面更侧重培养研究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获得性”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的能力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研究生阶段教学的目的是以研究作为载体,以研究促学习,以应用促进认识进一步深化,着力培育学生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意识和能力.

从教材的设计来看,研究生课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一个总体的概括,对本科阶段知识的概括可能存在重复,但这种重复更多地体现了对基本理论的温故知新,同时这种概括并非简单重复,不仅突出了一些重点,而且理论的阐释更富有系统性.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的第二讲至第七讲,每讲第一节都有一个“概述”,对于概述不能简单理解为如本科教材一样是对本讲内容的概述,而是要对以往学习过的与此相关理论问题的概述.这样一种陈述方式,起到了对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连接作用.同时,结合教材,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地体现专题教学的理念,每个专题与本科教学内容相比,不是完全面面俱到地介绍,而是列出一些重要的和主要的问题进行讲解.具体以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为例,研究生教材相似度检测绍的内容基本在本科教材中都有涉及,但不同点在于:第一,本科的教材是将政治建设的理论、政治建设的发展道路和政治体制改革等实践联系在一起讲的,而研究生教材则对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发展道路等问题分列而论;第二,研究生阶段除了对基本概念如政治、政治观等进行介绍外,还将政治理论的内容概括为六个方面,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人民的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系统地对政治理论进行讲述.除此以外,研究生教材将本科教材中与政治建设相关但均单独设章的内容,诸如一国两制、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战线等内容列出,更容易在本科阶段学习基础上,获得系统性的认知.如果说本科阶段的教学把马克思主义包括其中国化成果的基本观点,放到一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陈述,引导学生体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与这一理论所面对的历史起点的一致性,那么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则在温故知新的基础础上,更以专题探讨的整体性向研究生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理论所包含的基本观点同它所涉及问题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以及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更提升了研究生阶段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立场和科学方法的教学目标.

生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理论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研究生阶段突出专业教育的特点,这就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实现针对性教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导论”一讲中指出,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阶段的学习相比更需要注重学习的理论性、研究性,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中要结合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的新思想、新知识,以此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创新能力[1]13-14.因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为体现理论性和研究性,同时也为了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提高专业素养,需根据专业不同,在内容方面各有详略,在不同课堂对教学重点难点各有侧重设计,不能平铺直叙.

在课堂教学中,应考虑文理科研究生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专业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对教材进行的详略处理,同时考虑文理科德育目标的差异,在教学要求方面有所不同.200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0】3号)中就已经讲到研究生德育工作务必要分层次,有重点,突出针对性.在加强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指出,要特别注意加强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专业学习和研究;在研究生德育培养目标方面又特别强调,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生,还要注意从中培养出一批政治坚定、思想敏锐、学识渊博、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这些指导性意见,实际上已经指出了对文科研究生必须提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科的研究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而且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成果,分析各种国际和国内矛盾、社会热点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是什么,这些逻辑联系和矛盾关系背后的实质等.具体到各个专业而言,对外语专业研究生更多地要了解当代中国国情、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理解“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为何会引起世界热议,掌握中国对外开放的变化等理论与实际问题.而对理工科专业研究生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时,教师更多地不是要求研究生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而是应引导研究生结合各自研究课题对于能源、环境、气候等问题给予更多研究性解读,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渗透科技观教育.对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则要重点讲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的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思路和方式问题,以此纵深展开其他理论与实践问题,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三

专题式教学设计是在教学大纲基础上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再创造,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整体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教育目标、相对独立的理论主题,因此,每个主题的确定要有慎重和严谨的科学论证,以避免主观随意性.

首先,要回应时代的实践问题,但避免陷入有些社会热点的无谓争议.一些社会热点虽然也会引起研究生热议,但仅仅是由于具体工作的差错或者政策等造成,并不必然包含重大的理论问题.思想政治课虽然需要抓住热点,也要避免“包打天下”,陷入无谓的争议,脱离主题.如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讲时,对于很多地方的政绩GDP所折射的社会全面建设的问题,要避免陷入案例的堆积,而重点是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两节的讲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对策性建议.讲授“中国的建设”一讲时,对于媒体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的案例等,必要的针砭时弊是需要的,但更重要地是引导研究生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行研究型学习,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否则,无谓的争议将降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

其次,要注意思想性,但避免纯粹学术性.研究生教学要强调学术性,但纯粹的学术型倾向要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是起到有效引领和提升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效果作用的课程,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也不是其他专业课程体系的补充和拓展性课程.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如果围绕文化的问题,以纯粹学术性的方法来探究文化的内涵、中西文化的比较、学术界对文化的争议等,就容易偏离课程主题.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时,侧重于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以及理论、体系和道路和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问题.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注重的是整体性的讲授,如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的多种说法、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机制等问题逐一开展讲述,就对整体性有所影响,而且也不一定符合大多数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

最后,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问题导向意识要紧密结合.研究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知识,由于强调自主研究,他们普遍对过去思维习惯存有质疑,联系社会现实,还对过去学习的理论知识存有一些质疑.在专题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提出的大量问题往往呈现发散性.同时,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本身基本都是宏大的主题,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的主题充满联系,但又有宏观微观层次的明显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无法详尽地提出和解决所有社会热点问题的具体方案,也无法对学生内心的困惑提供具体的思路,因此,学生对课程的问题意识与教师的期待之间总是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问题导向非常重要.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准备专题讲义,另一方面要充分预设、研判学生的问题,最好事先征集学生的问题,同时在讨论中按照问题逻辑设计授课进度和教学目标,避免偏离课程主题,陷入具体问题的争议中.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讲时,学生提出的可能既有西方人权的问题,又有中国基层的问题、人大与政协的关系问题,或者还会有关于选举与协商的比较问题等等.这其中既有理论探讨,也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困惑.无论哪个层面均可能是一些非常具体问题的探讨,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知识储备等都有很大挑战.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就事论事,那么教学进度、重点等就可能无法完全实现.将学生的问题综合起来,而非逐个讨论,以整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优势、面临的问题和改革作为一个体系,对比西方三权分立和制的一些优劣的分析而展开,可能更符合当初教材编写中特别增加“不能搞‘三权分立’和制”这一小目、突出专题性的初衷.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要有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价值评价能力;既要引导学生观察和用什么样的思想来观察世界命运和社会前途的问题,又要对如何看待和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等问题给学生解疑释惑.因此,授课教师一方面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能力,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有更为贴近的了解,另一方面还需要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训练和各方面专题知识的强化训练.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为例,授课教师基本需要通过理论培训、集体备课等弥补知识结构的缺陷.目前大多数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师在自身接受硕士和博士生阶段教育时,其专业背景多为法学、历史学等.从具体研究领域来看,主要集中于中国近现代史、党史、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为知识基础,零星还有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其他教育背景的教师.由于各领域学术研究日趋交叉和精细化,因此授课教师在接受研究生阶段的基本训练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实际上在整体性上存有不足.在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足会造成与课程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及需求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如第二讲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内容,对于经济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可能相较于政治学、哲学背景的教师而言,在本讲课程中更容易游刃有余,但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如教师从事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或者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于中国现阶段所有制的部分所熟悉的分析角度可能又会显得不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角度来分析所有制的形成,而西方经济学则主要对市场经济、产权制度的角度对此进行剖析.因此,对于经济学教育背景的教师而言,即使在专业领域内,想要从整体上把握每个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需接受进一步的理论培训和集体备课,同时在教学的组织方面,也可辅之以组织教学模块、专题教学,由多人专题授课,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总之,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既承续了本科阶段的教学内容,同时又具有独立性;既强调知识性,更强调政治性;既为学生解疑释惑,更注重对学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培养.知识传授可以作为分析解释政治问题的基础,但却不能用纯粹的专业知识传授取代意识形态、政治观的教育.分析和解答思想困惑可以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但并不是全部.在教学中唯有发挥理论教育的理性,揭示和批判社会矛盾,同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成果辩护,才能使研究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感受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魅力以及它对现实的有力回应,培育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同时提供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实现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