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文结尾的画龙点睛之效

点赞:25394 浏览:1178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结尾和开头一样,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尾”,就是说应该像一个人注重晚节那样重视文章的结尾.古人把“豹尾”和“凤头”并提,既说明了结尾的特殊作用,又包含着结尾要有力度的主张.好的结尾要能使人回味整篇文章,重新咀嚼,这是需要苦心经营的.对快速作文来说,收笔不仅要好而且要快,因此,明确结尾的基本要求、熟练地掌握结尾的基本方法是快速作文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结尾的基本要求

1.完成主题

结尾要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认识.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赞美“卒章显志”的写法,就是说篇末要归纳全文,照应标题或者中心论点,体现主旨.

2.简洁有力

结尾要给读者以最后的、决定性的印象,不能拖泥带水,要言简意赅、明确有力.

3.令人回味

这与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一样,结尾要令其念念不忘,产生“余音袅袅,三日不绝”的效果,给读者以启迪、思考或者鼓舞.

另外,结尾要注意:一、要简洁,最好单独成段;二、不要脱离文章内容或者风格空喊口号.

议文结尾的画龙点睛之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结尾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议论文结尾的几种形式

1.推进式

如《机遇》一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一个人要把握好机遇后,顺势由个人推及到国家,写出了这样的结尾――机遇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每一次竞赛、考试、评比又何尝不是机遇?正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不断学习准备着,准备充分者,自然能脱颖而出.机遇待人如此,待国亦如此.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已经把握住了一次改革开放的机遇.在第三次产业革命蓬勃而起的今天,开放国门的中国又同样面临着机遇,中国人在努力发展生产力,这生产力便是“必然”的准备.只有准备充足,才能把握住每一个科技腾飞而来的小机遇,把握住这些小机遇,才能把握住振兴中华的大机遇.

这样的结尾,对上文进行了小结,然后又深化开去,由小及大,由个体到群体,在原有的基础上推进一步,使整篇文章提升了一个层次.

2.照应式

如《把握机遇》一文,作者在用“比尔盖茨摸准市场行情抓住机遇获得成功”和“三国时期袁绍优柔寡断,未趁许昌空虚一举攻下而坐失良机、兵败官渡”这两个事例从正反论证论点后,写道――

“幸运之机好比市场,只要错过机会,就将变化.”希望历史的教训能够打消某些人对“下一次”所抱有的幻想.成就事业,尤其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个敏感的头脑,培养一份过人的胆识,这样你才不会错过机会,也不会因此付出代价.

就像比尔盖茨,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我相信他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出来的.他的成功就是因为他能够抓住一个好的时机,去为自己创造机会,从中表现出了他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聪慧的大脑所储蓄的条件.

这个结尾,先由上述反面论证顺势议开,与上段形成照应,深化论点,再回应正面论证一段,进一步论证,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联系式

如《机遇出人才》一文,作者在用战国的毛遂、三国的孔明的事例论证他们在机遇面前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之后,这样写道――

机遇不喜欢懒汉,也不欣赏投机,机遇总伴随着勤奋努力的人,不断开拓的人,持之以恒的人,力求创新的人.若你没有“千里马”的本领,再多的机遇也是徒然,因为只有能力作保证,机遇作为条件,你才能脱颖而出.

机遇出人才,时势造英雄,只有把握好机会,创造出机会的人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等

这样的结尾,紧密联系实际,先从反面说,再从正面提出要求,使全文具有了较强的时代性.

4.感召式

《成功靠机遇》一文在列举柯南道尔写作侦探小说、领导中国革命、鲁迅弃医从文等事例证明机遇等成功的重要性后写道――

厚重的人类历史,客观的社会现实,无可争辩地证明了:成功靠相遇.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志反复强调,要抓住机遇,把我们中国自己的事办好.中国当代名人九大成功素质排行榜中的老大即为“抓住机遇”.让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抢抓机遇,大显身手,为祖国的现代化建功立业吧!

这一结尾先对之前的议论进行了总结,接着用同志的话、中国当代名人九大成功素质排行材料鼓动我们,发出号召,进一步阐明作者的议论意图.

5.发问式

例1: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等同品味生活了吗?

技巧点拨:一篇好的文章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你看,在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在结尾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体现了作者思考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例2: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

技巧点拨:这段结尾针对老师的评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先用排比句的形式说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不必磨灭学生个性,最后再以问句结束,启示人们进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内涵.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