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阅读教学探究

点赞:12332 浏览:552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要“多而杂”、“专而精”.教师要创设文本情境,明确阅读目标,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质疑,养成学生勤于练笔的良好习惯.

【关 键 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阅读要“多而杂”,就是要家庭、学校提供丰富有益的图书,要“专而精”,是要求教师因材施教的指导点拨学生阅读.有效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得法,一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采取多种途径激发学习兴趣;三是要创设文本意境引发诵读冲动;四是要珍惜学生的质疑科学引导其答;五是要引入第二课堂拓展阅读空间;六是要养成勤于反思勤于练笔的习惯.

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我发现,当前的课堂阅读教学带有普遍性的两种倾向:一是教师依然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困扰,课堂教学依然以教师为本,以教为中心,学围着教转,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学本末倒置,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合作学习意识,明知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感知,却没有行之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二是课堂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以讲代学、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没有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依然把学生视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发号施令,是学生思维得不到拓展.

现代阅读理论揭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交流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首先是一个阅读者,他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教师与其他人无法取代的,而他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只能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实现.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任务只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激发他们阅读文本的,促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跟文本的作者直接对话、交流感情,组织和调控阅读主体的能动性,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捕捉活动中的创造灵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为此,笔者将自己的阅读教学心得总结呈现,以求教于方家.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美国行为科学家布鲁姆认为: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人们对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这个目标的激发力也就越强.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之前就应该使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到学习目标的,进而调动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学阅读教学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阅读编写说明、单元提示,教师告知课文教学目标等形式,让学生明确三个教学目标:本册书对学生的目的要求是什么?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样,便于学生清楚文本的层级要求以及反馈检查.

二、采取多种途径激发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文本,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设置感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创设情景、开展比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谜语故事等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如教学《祝福》时,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看电影《祝福》.然后引导学生辨析电影与教材的不同之处,或用课件介绍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迫切的阅读期待,进而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悟文本之美,形成自己的个人感受,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如学习《荷花淀》可采取让学生改写对话的方式;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可采取为别里科夫写死因调查报告;学习《项链》,可采取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等形式.达到以读,以写促读的目的,从而达到阅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


三、创设文本意境引发诵读冲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中学语文课本与读本中的文本大多是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富有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的好文本.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文本,在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内容、情感,才能提高学生语言理解和应用的能力,进而提高其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

在教学中,应遵循让学生成为第一朗读主体的原则.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再采取声情并茂的朗读,播放朗读录音、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再次感知,通过比较阅读,然后进行加强语速、语调、语气等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充分享受听觉美感,自觉进入文本情景中去.如教学《绿》一文,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播放课件,在那优美的旋律中,生机盎然的画面上,学生就会被朗读者欢快愉悦的语气所感染,对文中所蕴涵的情感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珍惜学生的质疑科学引导其答

古人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可见质疑之重要,有疑问,说明学生正在独立思考,正在独立自主地感知读物、解读读物,与其交流.提出疑问,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应该非常珍惜学生的问,鼓励学生的问.这样才使学生更相信自己的眼光,更愿意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而在不断的质询、思考中,学生可以挑战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也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多向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应先教会学生质询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在题目、首尾、描写、环境、内容矛盾处和修辞角度、展开联想等方面进行质询.而且,对学生的质询,也并不是有问必答,应该是引导学生来答.通过讨论方式,让大家各抒己见,老师相应点拨,但是不给出明确答案,最后由学生归纳得出.这样,就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学习的地位,才会学有所获.

五、引入第二课堂拓展阅读空间

课外的“海明威”比课内的“海明威”精彩是学生的一种普遍的阅读心理.教师应该根据这一心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阅读,好的作品大家交流.当然,为了使学生在阅读时不至于漫无边际,可以适当规定一些课外阅读量,让学生作点读书笔记.为促使学生课外阅读能有序开展,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美文推荐比赛、自编教材、读书征文比赛、古典诗词联句比赛等活动.这样,学生在大量的、有一定质量保证之下的课外阅读,就能大面积提高其阅读能力.

六、养成勤于反思勤于练笔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品质.在阅读教学中,读完一篇美文,美在什么地方?需要勤反思,写下自己的反思笔记,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见的.当然也可以仿美文进行练笔.若持之以恒,形成以读诱思,以思促写,以写促读,读、思、写水平共同提高的良好习惯.也就形成了勤于反思勤于练笔的习惯,将终身受用.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要“多而杂”,就是要家庭、学校提供丰富有益的图书,要“专而精”,是要求教师因材施教的指导点拨学生阅读.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现有教材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就要从教材外部寻找材料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寻找材料,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和品味.简要概括为:课外阅读多储备;朗诵评点谈感受;简要概括明中心;深入分析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