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生教育

点赞:33420 浏览:1564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我国机械工业和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前我国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造成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改革思路及实施策略.

关 键 词:机械工程;专业学位;应用型;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李学艺(1972-),男,湖北巴东人,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钟佩思(1966-),男,山东莱阳人,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山东青岛26659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DYY11031、SDYY110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022-02

机械工程学科作为最具综合性和工程实践特征的学科之一,是首批纳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的专业领域.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对有效提高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体培养水平、促进地区乃至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从当前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影响培养质量的原因和改进策略三个方面对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体系进行了剖析与探索.

一、当前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始于2009年,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发展迅速,但目前仍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法没有体现“工程”特色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应届本科生,无任何从业经验和职业背景.在培养过程中应该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国内高校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建立系统完善的培养体系.[1]目前,多数高校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沿用或模仿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法,在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内容上与学术型研究生相差无几,仅在论文选题的难易程度与工作量上有少许差别.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从未参与过工程实际项目,学位论文几乎通篇是理论分析与公式推导,不仅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相差甚远,也背离了国家设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初衷.专业学位研究生强调的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和指导学位论文无法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特色和“应用”背景,同时由于学制短,也达不到学术型研究生在理论与创新方面的要求.

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生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机械类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课程设置不能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多数院校目前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专用于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体系.绝大多数高校机械类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与学术型研究生几乎完全一致,在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方面也沿袭了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甚至连课程教材、授课计划及授课教师也与学术型研究生没有区别.目前市面上根本没有针对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课程教材和学术著作,各个高校也几乎没有专门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授课教师,许多高校都是同一名教师采用同一本教材对学术、专业两种研究生班级授课.为了节约成本,甚至将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合班上课.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教学课程侧重于理论与创新,工程实践性较弱,因此难以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对“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

3.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

从培养目标看,学术型研究生主要立足于校内培养研究型人才,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充实和储备人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则主要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怎么写作,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2]因此,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握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确保学生培养质量.目前各大高校在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较少考虑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研究、轻工程实践的传统观念.教学模式基本上沿袭学术型研究生授课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多灌输,少研讨.在课程考核方面,考核方式大多沿用本科生考查理论基础与记忆能力的笔试方法,缺少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学位论文选题及撰写方面,双导师制没有得到真正执行,校内导师多数缺乏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经历,行业专家和企业副导师没有真正参与对学位论文的写作指导和评价.高校在制订与执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时既没有相关行业人员的参与,也没有考虑企业的现实需求,必然难以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影响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主要原因

1.培养目标与教学定位不清晰

无论是从招生考试方式和命题上,还是从招生对象条件上,目前我国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都存在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混淆了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差别.许多研究生培养单位在招生和培养过程中思路不清晰、定位不明确,混淆学术型学位与专业性学位,对专业学位的“职业性”、“应用性”缺乏确切、清晰的认识,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还普遍照搬或借鉴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忽略了对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3]由于社会上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普遍缺乏认知,导致生源严重不足,近半数专业学位研究生由落榜的学术型生源中调剂而来,势必对后续的学习与课题研究产生影响,甚至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

(2)混淆了在职工程硕士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差别.机械类在职工程硕士大多来自企业生产一线,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接受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为满足其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适当提升理论水平.而全日制专业硕士一般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体,他们缺少实践经验,接受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为满足其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由于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差异,在职硕士与全日制专业硕士在学习方式和教学安排等方面也应有所区别.许多培养单位在制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时没有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偏离正确轨道,与企业现实需求相差悬殊.2.实践教学环节严重不足

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而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从欧美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看,注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这些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共同特征.[4]我国实施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时间较短,多数高校仍延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法,对实践教育与应用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设立双导师制的宗旨是通过企业副导师的指导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校外导师多是名誉导师或挂名导师,没有真正参与指导.校外导师的缺失直接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先天不足.此外,培养单位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实践课程学时不够、授课教师实践经验缺乏、指导老师缺乏应用型研究课题等都导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严重不足,无法真正实现专业学位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3.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从体制上看,我国成立了由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地方协作组和培养单位组成的多级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招生、教学、考核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多数情况下,由于缺乏明确、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各项规章制度在执行落实时通常大打折扣,难以确保教学活动按计划执行,最后由任课教师或指导老师来决定学生的考核结果,缺乏客观公正、令人信服的考核机制,尤其缺乏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机制,这就势必影响到包括机械类专业在内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


三、提高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对策

要有效提高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善、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1.建立一套具有行业特点的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

针对制造企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依托企业的实践环境和高校的教育资源,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原则,打破以往的单一理论型或单一实践型教学运行模式,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摸索出具有行业特点、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使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综合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全面综合发展,以大机械人才观培养更具特色与竞争力的高素质实用复合型人才.

2.构造系统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

针对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建立一套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在课程教学方面不能过于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理论性,应针对专业特点和企业现实需求按专业领域科学地设置课程,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教材建设方面,应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教授与行业专家专门编写适用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课程教材,因材施教,摆脱专业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共用教材的尴尬局面.在教学方法上,把应用与实践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强化教学科研互动,使学生把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将第一课堂的内容向第二、三课堂延伸;在教学管理与考核方面,应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规范性,梳理管理体制,严格课程教学管理环节,建立合理有效的考勤和考核机制.

3.依托校企联合培养,完善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条件

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当注重以实际科研项目锻炼研究生的科研素质、专业素质和管理素质.学校应在建立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校外培养基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延伸到企业,保证良好的实习环境与实践条件,学校为企业既提供了技术支持又培养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了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学校和联合企业应加大对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科研和资金支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应用研究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和应用实践能力提升.

4.强化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师资保障体系

要树立“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对于研究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多导师联合培养模式,有效改变原有单一导师指导模式存在的知识面不宽、专业领域过窄等缺陷,激发研究生的求知兴趣,使他们具有更广阔的学术视野,扩大就业适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