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定势语文课堂教学

点赞:25752 浏览:1191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语文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本文列举的“三种现象”是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集中表现.要创建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超级链接”,让学生走出教室,用自己的眼光观察、认知、研究、思考社会,把学生培养成谙熟事理、了解社会的新型社会成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组织演讲、辩论、讨论、朗诵、讲座,创设宽松和谐氛围,使学生行动起来,自觉学习.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形式,掘深深度,拓宽广度,激活潜能,激发兴趣,使学生学习更积极、更主动.

21世纪是世界全面竞争的年代,各种竞争的实质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教育肩负了培养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能否培养出具有广阔的胸怀、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适应竞争环境、各方面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关键取决于学校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竞争精神摆在突出地位,学校教育担负的这种使命向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语文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育的课堂教学,由于其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那么,如何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现象构建创新型语文课堂呢?

打破思维定势语文课堂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从“三个现象”看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现象之一:语文教育处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过渡时期,语文学科应有的特征还不完善、不突出.如: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思想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作文,什么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成了录音机,强化突出了复制功能,主动、自由的个性没有得到张扬.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压制和挤压.

现象之二: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但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因为学习经验告诉他们:只要能认识一两千字,稍具分析能力,多看几本课外书,即使上课不认真听讲,也可让试卷上的分数不下于六七十.于是,对语文的新鲜之感、喜悦之情荡然无存了,其结果是语文能力日益低下.况且,当前的语文课堂还主要是为“应试”作准备,这样的课堂教学容易让学生索然无味,无论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学生顶多欣赏一下教师的口才.无论你怎么用陶潜的悠悠南山、杜甫的笔底波澜、李白的青天揽月或用程海笔下的三颗枸杞豆来启示生命的意义,但这些在一部分学生的眼里,毕竟有时间和空间差距,离现实太遥远,难以起到启迪心智的作用.

现象之三: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学典型文章为理论指导的教学法,教师一般是从文章结构解析“范文”,从积累的语文知识入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再把对范文的解析同时扩展为模仿范文的写法来进行作文教学.中学语文教科书以体裁编组课文单元,教师归纳、阐述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知识,学什么文体的范文就设计什么文体的写作,许多教师视课文为阅读和写作的共同参照物,因此出现了用文章结构分析来置换、代替读写信息的现象.从写作的角度解读文章,使语文读写处于尴尬境地.由此,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受到遏制,学生作文出现了千人一面、千腔一调的现象.

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这种旧的思维定势,打破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2.采取“三项举措”,创新语文课堂教学(1)创建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超级链接”.传统教学偏重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活动,而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在创新性语文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比如督促学生阅读报刊杂志,关注社会热点.走出教室,研究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懂得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理解社会现象,打破思维的定势,通过实践获得新的看法和思想.

因此,当今时代,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解决“为何学语文、为谁学语文”问题.通过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现实社会生活,让学生明确学语文的实用性.要建立课堂教学系统与社会生活系统之间的“超级链接”,把学校变成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小环境,把学生培养成谙熟事理、了解社会的新型社会成员.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各种语文活动.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如:以学生阅读课内外读物为主并进行摘抄和讨论、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组织学生实地采访和调查、编写课本剧、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等.依据教材、围绕如何利于学生掌握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开展各种兴趣性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讨论、朗诵、办讲座等.因此,语文教学应通过不同渠道,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境下开展认知活动.只有学生真正行动起来,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形成和发展.

(3)运用多媒体,实现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形式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看,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属于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范围,这几种能力都与信息密切相关.因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应当作为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实践证明,有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的教学活动得到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大大超出课堂的时空,学校教育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这有利于学校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以达到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方面的转变.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制作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有一种现象老师们都知道,那就是每当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学生的情绪都很高涨,这正好说明学生们是非常喜欢多媒体教学的,我们要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兴趣爱好.比如讲《白杨礼赞》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并茂,加之视频,课堂上新旧知识结合,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学的愉快,教师教的轻松.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创造性课堂教学,适当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信息的处理呈现多维化、集成性,使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