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设施农业植入“智能芯片”

点赞:23588 浏览:1072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据北京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北京设施蔬菜生产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温室年平均用时达3600小时/亩以上,人均管理面积仅相当于日本的1/3、西欧的1/5和美国的1/10.蔬菜病虫害防治仍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防治,广大农户对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认识不够,盲目用药现象比较突出.

北京:设施农业植入“智能芯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设施农业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但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促成了上述问题的解决.实时自动采集温室内环境参数和生物信息参数,通过物联网智能灌溉控制系统进行灌溉控制;通过智能化施药系统,提高药液的附着,减少损失和污染;通过智能施肥系统,实现水肥一体精准施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对土壤水分的精确控制等这便是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应用,这里也是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核心区示范基地之一.

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以设施蔬菜生产综合管理与病虫害防控为切入点,集中示范应用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技术产品,初步建设了5000亩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核心应用示范区、两万亩直接带动示范区和5万亩辐射带动区,建设了基地、市两级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怎么写作体系.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为京郊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据测算,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核心示范区蔬菜产量平均提高约10%,5000亩核心区基地每年增收1600万元以上,节约投入人工成本1250万元,肥、水、药等节支显著.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项目实施后可实现早期预警,通过配套的防控技术与系统支持,实现事前防治,对病虫害的防治由被动治疗转为主动预防,大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与使用量,用药效果显著.与常规防治相比,在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下,一个生长季可以节省用药3次以上,核心基地平均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50%以上,5000亩核心基地减少投入30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