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与实践

点赞:14422 浏览:600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与机制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技术课.它的特点是符号多、标准多、专业术语及定义多且抽象,而且内容枯燥难懂.而对于中职生来说,初中知识薄弱,基础差,生活经验少,并且没有任何生产实践经验,所以想学好这门课就有点吃力并具有一定的难度.面对这样的授课对象,如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是我们中职学校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关 键 词 】极限配合;技术测量;中职生;教学实践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与机制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技术课.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以及有关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它的特点是符号多、专业术语及定义多而且抽象,内容枯燥难懂.而对于中职生来说,初中知识薄弱,基础差,生活经验少,并且没有任何生产实践经验,所以想学好这门课就有点吃力并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讲究教学方法,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兴趣不高,更谈不上融会贯通.因此如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是我们中职学校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多年来,为了解决“学生不易学,老师不好教”的这一教学难题,结合自己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及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在此与大家共享.

首先,教师要自我完善,深入浅出.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面对一批“特殊群体”,如何把握教材?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本身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自信,学生才能崇拜.因此,教师必须理解、精通教材,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把教材最基本的东西都弄清楚;所谓“透”,就是不仅懂而且能熟练运用;所谓“化”就是教师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生动自如的讲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自我完善,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二章“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这一节中,术语多,概念多,公式多.讲授时如何使学生打下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如“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这一知识点,首先要明白“配合”的应用场合,即“零件在组装时,反映零件组装后的松紧程度”,从而弄懂“配合”的概念、分类,以及“配合类型”的判断;并能熟练掌握极限盈隙值的计算.如:最大间隙和最小间隙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1)根据极限尺寸计算.最大间隙等于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最小极限尺寸(Xmax-Lmax-lmin),最小间隙等于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最大极限尺寸(Xmin-Lmin-lmax).

(2)根据极限偏差计算.最大间隙等于孔的上偏差-轴的下偏差(Xmax-ES-ei),最小间隙等于孔的下偏差-轴的上偏差(Xmin-El-es).学生在记这一类公式时要避免死记硬背,在理解术语、概念的情况下就容易多了.像最大间隙只要记住:孔处于最大尺寸,轴处于最小尺寸时间隙应最大;而最小间隙只要记住:孔的尺寸最小,轴的尺寸最大时间隙应最小.像最大过盈,最小过盈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记.

其次,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大多数中职生初中知识薄弱,基础不好,自信心及求知欲都不高,接触深奥的理论说教会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希望所学的知识浅显易懂,形象生动,这就需要教师要从教法上下功夫,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例如在第一章概述中要讲“互换性”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次教学活动:上课了,我拿着一个圆珠笔笔壳到教室对同学们说:“我的笔芯用完了,现在有偿征集笔芯”.同学们争先恐后的积极尝试着,结果有很多笔芯被淘汰,也有一些笔芯被入选.然后我就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笔芯会被淘汰,而有些却被入选呢?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从而引出“互换性”的概念.所谓互换性就是指在制成同一规格的零件中,不需要作任何挑选或附加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组装成部件或整机并能达到设计要求.然后再慢慢引申,讲解互换性的作用及种类,让学生自己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互换性的实例,从而做到学以致用,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这样学生会学的轻松,学的有趣.

第三,适时启发,点拨,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能力.教材中有许多术语名词只是一字之差,学习时要适时启发,点拨学生注意比较,对比记忆.如:极限偏差和实际偏差(极限偏差是指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的代数差,实际偏差是指实际尺寸与基本尺寸的代数差.),基孔制与基轴制(基孔制即孔的基本偏差为一定,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轴制即轴的基本偏差为一定,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最大实体尺寸与最小实体尺寸(最大实体尺寸是指提取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的极限尺寸,最小实体尺寸是指提取要素在最小实体状态下的极限尺寸.).像这样的术语还有很多,如“独立原则”与“相关原则”,“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等等,在这里不一一列举.还有如第二章“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中关于“三种配合的特点”在记忆时也可启发学生总结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通过对“三种配合的特点”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三种配合的特点都有三条表述,每条都有规律,它们分别是从(1)孔、轴实际尺寸的大小关系,(2)孔、轴配合时是否存在相对运动,(3)孔、轴公差带的位置关系三方面来表述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三种配合的特点的.只要记住一种配合的特点,其它两种配合的特点相应的就都能记住.另外还要注意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如学完第二章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配合类型的判断方法有哪些?(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可以得出如下方法: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主学习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当尺寸中只标注偏差的大小时可以根据极限偏差来判断.当孔的下偏差大于或等于轴的上偏差时为间隙配合;轴的下偏差大于或等于孔的上偏差时为过盈配合;即:EI≥es时为间隙配合,ei≥ES时为过盈配合,以上两条同时不成立时为过渡配合. (2)根据公差带图来判断.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上方为间隙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下方为过盈配合;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为过渡配合.

(3)根据配合公差带图来判断.先画出零线表示基本尺寸,零线上方为正,代表极限间隙;下方为负,代表极限过盈.用极限间隙和极限过盈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就是配合公差带.当两直线所限定的区域在零线上方时为间隙配合,在零线下方时为过盈配合,当两直线一条在零线上方,一条在零线下方时为过渡配合.

(4)根据基本偏差代号来判断.当配合件与基准件相配合时,大致归纳如下:

a~h(A~H)为间隙配合,j~zc(J~ZC)为过渡或过盈配合.但在国标规定的优先配合系列中,j~n(J~N)为过渡配合,p~zc(P~ZC)为过盈配合.总之,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规律,勤于思考,定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谓教学就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因此,老师的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学生走上社会后,原有知识满足不了生产实际需要,只能不断更新知识,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会学习.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抓住一下几个环节:首先要树立学习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二是预习指导.预习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针对中职生的特点,老师每节课都要提出预习目标,制定出预习题,思考题,要求学生有针对性的看书,上课时抽查提问,检查预习效果,促进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三是听课指导.指导学生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以听为主、记为辅.适时启发,积极动脑思考,听重点,听预习中的难点和自己不懂的内容,学习老师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归纳、概括思维的方法.四是巩固记忆.通过做作业,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做作业前最好是先复习有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检测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练习,促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巩固,使学生计算、概括、分析、判断能力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总之,要搞好《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就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走教学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