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后记

点赞:3439 浏览:128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大水》是我的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这部长篇小说是写黄河的,我对它构思了差不多十年,为写作它我准备了很多资料,阅读了很多书,对河南至山东入海口的沿黄县志、水利志、治黄史,包括河南、山东的《清实录》,我都基本上研读过.我自从认识黄河的那天起,就认为黄河是一部大书,是一部雄浑的史诗,于是我便狂妄地想把《大水》写成一部大书,写成一部雄浑的史诗.我孜孜地准备着,不敢有一点儿怠慢和偷懒,仿佛一旦怠慢和偷懒,就对不住这生我养我的黄河似的.我一向对黄河充满了敬畏,我一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浩浩渺渺、滚滚奔腾不息的一河浑黄大水,敬畏感便油然而生,便不由得感慨万千,顿时觉得自己非常渺小,绵薄无力,所以我就一直迟迟地不敢去写它.

其实,我在写《大水》之前,就一直在写黄河,关于黄河题材,我曾经在一个时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也出版过长篇小说《巫河》.我的中篇小说《黄河纤夫》发表后,曾经产生过不小的反响,青年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同时发来电报,要求把它改编成电影,我最终选择了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来改编它.我的中篇小说《黄河纤夫》改编成电影剧本《黄河纤夫曲》后,北京电影制片厂决定由田壮壮来导演.在选拍摄外景时,我和田壮壮沿着黄河走了很多地方,沿途一边读地方志,一边找老船工、老纤夫座谈,也找一些作家和诗人座谈,座谈黄河的风情民俗,座谈黄河的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记得有一个青年诗人,他独自一人从黄河的入海口徒步走到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麓的日喀则,我和田壮壮把他请来,聊了一个上午,听他讲黄河的故事,听他谈徒步考察黄河的感受,也听他朗诵自己创作的咏叹黄河的诗歌.他朗诵的一首诗名叫《黄河,是一棵大树》,那首诗的独特意象,我至今不忘.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日喀则,汇积渭水、泾水、汾水、涑水、伊水、洛水、漳水、洹水之数百条支流,形成浩淼水体,横切积石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吕梁山、太行山之巍峨群峰,弯弯曲曲,泥沙俱下,挟山神水伯、地风民俗,滔滔东注,汇入苍茫大海,形成了这条野蛮骄横、桀骜不驯、独特而又神奇的河流.诗人把数百条支流比喻为黄河这棵大树的茂密的枝条,深深地扎在青藏黄土高原上,树干扭曲,且苍劲,而大海就是黄河这棵大树的蓝色树冠.我听了这首诗,深深地折服于诗人的独特想象力.诗人朗诵完诗,便沉寂下来,眼睛盯着远方,仿佛仍然徜徉在他的黄河里.过了一会儿,诗人捋起自己的衣袖,让我们看他的胳膊,他的胳膊上布满了一个个圆圆的疤痕和一条条蚯蚓般的伤痕,他指着那些伤疤说,一个人走在黄河的身边,既孤独又恐惧,精神几度都到了崩溃的边缘,他为了顽强地走下去,便用烟头灼伤自己,便用尖刀划伤自己,在那种情景下,他只能用疼痛来治疗无边的孤独和恐惧.我望着诗人胳膊上的累累伤痕,仿佛触摸到了黄河的疼痛,也登时深刻地认识到了黄河的内涵,心中盘桓已久的东西也逐渐地明朗起来,那就是我要继续写黄河,我要把黄河写成一部大书.

从那时开始,我就更加自觉地去感受黄河、触摸黄河和阅读黄河.我把这本书的名字初步定为《洪水》,或者是《大水》,我在洪水与大水之间徘徊不定,犹豫不决.中国自古就有许多关于开天辟地时洪水的传说,西方的《圣经》也有很大篇幅在描述洪水,我认为,洪水之说不但是东方的,也是西方的,它是全球性的.“洪水”这个词,不但带有旷古的神秘感,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用它作为一个书名,仿佛更有底蕴.我在喜欢《洪水》这个书名的同时,又挺不情愿放弃《大水》这个书名,两择一,的确困难,也的确痛苦,为此,我讨教过很多朋友,请他们为我定夺,最后是广州外国语学院的一位朋友解决了我的问题.他说,从英文的角度考虑,用《大水》作书名感觉更好一些,把它翻译成英文,发音也更响亮.于是,我决定用《大水》作书名,并踌躇满志地等待着、寻找着那个书写的契机.当然,等待和寻找书写《大水》契机的过程,是异常艰难和痛苦的,很多时候是在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中度过的,因为我面对的黄河大水太强大了,我在它的面前是那么卑微,我没有胆量面对它,没有胆量对它说三道四,也没有胆量去书写它.

一九九六年底,《大家》的主编李巍到北京找到我,说《大家》下年度缺少一部有分量的长篇小说,约我给他写一个.李巍是我的好朋友,他每次去北京都要找我,并在一起吃饭.那天我喝了不少酒,在醉意蒙中,便把《大水》这部长篇小说答应给了李巍.李巍非常高兴,当场约定了字数与交稿时间.我酒醒后,便暗暗叫苦不迭,在我的心目中,《大水》是一部大书,篇幅起码要写二百万字,但我答应李巍为适合刊物发表的限度,只写二十万字,这么小的篇幅,远远不是我要书写的意愿,而且难度也增加了很大.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既然答应了李巍,也只好硬着头皮写下去.我最初结构《大水》,就把基调定下了,它应该是一部以古老的黄河文化为载体,真实描绘黄河入海口地区近一百五十年沧桑变迁的著作.小说从清朝末年黄河铜瓦厢决口写起,纵跨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义和团运动、民初军阀混战、大革命、抗曰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等波澜壮阔的各个历史时期,写出黄河岸边炎、黄、华、夏四个家族世代众多人物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建设家园、保卫家园、保卫黄河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我决心把这部小说写得汪洋恣肆一些,故事写得气势磅礴、生动感人一些.在写作《大水》时,我在叙事角度上颇费了一番踌躇,为了把《大水》写得更加汪洋恣肆,更具有史诗性质,我决定采用流年式的叙事手法,采用流年式的叙事手法是一个冒险,写不好,就是一大本流水账,但流年式的叙事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写出黄河的气势――大河奔流,泥沙俱下.与此同时,我还采用了家族叙事与宏伟叙事这两种叙事角度:从近景来看,《大水》选取的是家族叙事的角度,主要是炎、黄、华、夏四大家族;从远景看,《大水》叙述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又是宏伟叙事.家族叙事与宏伟叙事互相结合的叙事角度,与流年式的叙事手法,在我后来写作《大水》时,运用得还算顺心应手.


我动手写作《大水》之前,一连几天坐在书房里修心养性,那几天,我什么书也不看,什么事也不做,什么人也不见,关着门一遍又一遍地听钢琴协奏曲《黄河》和小提琴演奏曲《梁祝》,几天下来,我沉浸在一种崇高的氛围里,我在《黄河》里心游万仞,我在《梁祝》里神骛八极,黄河在我面前流淌奔腾,大水在我面前浩浩荡荡,一些宏伟的事件向我迎面扑来,一些人物在我身边喧嚣、呐喊、干嚎、嘶叫,那些事件和人物从荒蛮走向文明,从亘古走向现在,它们在浩淼大水里腾挪跳跃、翻滚沉浮等几天里,我一直在《黄河》和《梁祝》里如醉如痴地徜徉着,冥想着,乃至我开始着手写《大水》时,已经离不开这些音乐了.可以这么说,我是自始至终听着《黄河》和《梁祝》写作《大水》的.那些日子,我一到晚上九点钟,就准时地坐到书桌前,一边听《黄河》,一边书写;一边听《梁祝》,一边书写,一直写到天亮,窗外的树枝上麻雀开始叽叽喳喳地叫了,我才起身去睡觉.在那些寂寂阒静的夜晚,是《黄河》和《梁祝》伴随着我,并带我去黄河里遨游,去堆砌一些文字,去书写历史,去书写现实.当我书写到宏大和悲壮的场面时,我就听钢琴协奏曲《黄河》;当我书写到阴柔委婉的人故时,我就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到了后来,我天亮后去睡觉时,也得听着它们才能入眠.就这样,大水开始在我的稿纸上漫延、拓展,历史和现实开始在我的书写中凸现凹隐,我的艺术追求,我的理想和企盼也在《黄河》和《梁祝》中开始兑现了:从家族叙事的这条线索上,那些事件和人物,始终是清晰的,是现实的;而从宏伟叙事的这条线索上,那些事件和人物,随着日月的流失,随着历史的进程,却渐来渐模糊,渐来渐混沌,渐来渐演变为传说和神话――如我在《大水》中叙述的“黄鼬家族”和“秃尾巴黄”――而现实却愈来愈清晰、愈来愈残酷,愈来愈成为现实――如我在大水中叙述的黄克牛和他的紫檀木船――我的用意就是:历史永远是美好的,是值得赞颂的,不是么,历史上有很多残酷的事情,不是被后人津津乐道,变成了美好的传说和神话了么!而现实无论多么残酷,它最终成为历史,也将会变成美丽的传说和神话.这就是历史的残酷无情.我不知道这样的书写给读者带来的是快感还是疼痛,但我认为,它符合历史的实质,符合诗歌的实质,所以,它应该更接近史诗的性质.

《大水》后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水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本栏责任编辑: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