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的主因

点赞:7177 浏览:306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当代文学以《苍天在上》的问世为标志,许多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作家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这种火爆的局面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前进过程中的社会现实的文学影像,满足了中国百姓爱看“清官戏”、爱读“清官文学”的心理需求.腐败一日不除.文学就必然存在,并有它的新的发展时期.

关 键 词 :文献,发展主因,流变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小说,以陆天明的《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张平的《抉择》,周梅森的《人间正道》、《绝对权力》等为代表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现象.2000年,张平的《抉择》获得第五届矛盾文学奖,小说的创作出现了.本文试图探索新时期文学酝酿、发展主因、流变并对其前景做出预测.

当代文学的主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文学的酝酿

新时期文学自初始即具有败因素,并不断地在酝酿.早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阶段.权力腐败问题就已经受到注意.如《天云山传奇》、《花园街五号》、《剪辑错了的故事》、《芙蓉镇》等写实作品,都触及权力腐败问题.80年代后期开始的“新写实小说”创作中,一批作品集中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权力腐败现象.如刘震云的“官场小说”、方方的《黑洞》、陈建功的《前科》等,这些作品集中揭示权力腐败,实际上是文学的先导.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张平《天网》、《凶犯》等作品的问世.

90年代中期,文学终于举起了自己的旗帜.标志就是《苍天在上》的问世.1995年年初,电视剧《苍天在上》热播,创造了令人极为吃惊的高收视率.同名败长篇小说《苍天在上》热销.紧随其后.举国震惊的王宝森、腐败案爆发.腐败和败遂成为全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党明确宣布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加大了败工作力度,一批高官纷纷倒台.人们积蓄已久的对严重腐败问题的愤懑得到宣泄.这样,适应了人们的社会心理.符合政治形势,加上对现代电子媒介的利用,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自此以后,许多作家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并且出现了一批长篇巨著,一批知名作家,文学走向繁荣,在文坛上取得了自己独立的地位.

二、文学的发展主因

旗帜既举,文学的队伍迅速壮大了起来.面对这个热潮,我们要思考的是:它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在众多作家中,张平是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作家们的一个代表.在他笔下,平民总是最大的受伤害者,官场是最黑暗的.最坏的总是官员,他总是为弱势群体说话.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作家对现代政治的基本评价,作家是把一些社会的理想放到了那些代表某一政治团体的人物身上,但对于这个团体的基本评价,作家有他自己的价值取向,我们在其小说里总是可以感觉到,这个政治团体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看不出这些理想的真实性.特别是在《抉择》当中,那个中阳纺织厂“集体的腐败”.可以说是一个象征性隐喻.这就是为什么张平小说里职位最高的人,通常就是最坏的,也是作恶最多的人.因为作家所叙述的当代生活中是有那样的人和事,真实的,达到了社会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

其次是社会现实的文学影像.中国社会正处在转犁期,体制、法制,都注定这个发展阶段是曲折前行的,而腐败现象的产生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种腐败并不是个人性和人格性的,而是群体性、结构性的.这种官场腐败的政治情绪要得到释放,而文学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是休戚相关的――文学于是成为适时、恰当的载体.因此.说到底,是社会现实的文学影像,文学在任何时代和任何国家都存在,但是在中国一定阶段如此走红是有着必然原因的.

在创作文学的作家中,周梅森无疑是比较重要的一位.周梅森的《绝对权力》、《至高利益》、《中国制造》引起较人的社会反响.其中,《至高利益》是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至高利益》把一幅社会现实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李东方等人面对政治局势的窘境和险境,把国家和人民利益奉为至高.令人崇敬,也给我们留下了希望.小说中农村选举的失败,官员之间的微妙关系,腐败分子的发迹史等等,都被周梅森刻画得惟妙惟肖.尽管该小说的结构有凌乱之感.躯体内容似乎缺乏精雕细琢,但它依然堪称败小说的成功之作.

再次是社会的前进和体制的松动.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繁荣与社会的前进和体制的松动有密切关系.文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揭露官场腐败、批判现实中不合谐因素的同时,也呼唤着良知和正义.一方面.现行体制正在不遗余力地败.需要发腐文学的“鼓”与“呼”,以为主题的小说正是在这样的政治气候下,乘兴而起,取得了合法的政治身份,另一方面.文学的大量涌现,检测如没有体制的宽松,难以想象,这些作品不要说能够发行畅销,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恐怕这些作品连出版前的审查也通不过,更不会出现文学如今的火爆局面.


最后是普通大众的看客心理.普通大众的心理需要也是文学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心理需要有时候表现为一种政治理想.官场与百姓生活太密切了,这是一种现实.中国百姓爱看“清官戏”、爱读“清官文学”,也是一种现实.尽管这一类作品存在这样那样的诸如“人治”之类的毛病,但只要是惩治了腐败及,百姓仍然很振奋.文学堪称我国文学文化上的一个传统.是文学作品通向读者,引起呼应的一个重要通道.会长久存在下去.文学作品畅销,其文本另一种形式――电影、电视剧的热播,又进一步刺激了普通大众的“消费”.从而使他们产生心理期待――普通大众痛恨腐败,希望在文学作品中印证、实践其想象.

三、文学的流变

最近几年来,文学这股“热”现在已经明显减退了,文学由热趋冷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

从文学思潮的发生因素的角度来看,并不难理解.作为对时代的反映,文学热潮的出现是必然的,而国家雷厉风行的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必然要探讨更为有效的手段,大众的心态也会趋于冷静,对严重腐败分子的查处不会再像成克杰案那样引起轰动.文学也就难以像以前那样引起他们那么大的阅读热情.

从文学本身来看,质量不能精益求精甚至下滑也是一个原因.模式化是故事无法摆脱的一个毛病,千篇一律的面孔无法再激起受众的阅读兴趣,这个倾向其实也是腐败生态类作品难以避免的.大量作者迅速生产大量作品使他们的创作资源很快开发殆尽,难以有新的创造.

但就像新时期历次文学思潮一样,旗帜的降下绝不是创作的结束.这是因为,一个时代的社会热点虽然转移了,但那个引起热点的问题不仅属于那个时代.例如,“改革”作为全社会关注焦点的年代迅速过去了,但“改革”仍要向更纵深处发展.改革文学作品仍要出现.虽然已经不再高举改革文学的旗帜.改革的存在是改革文学存在的充分理由.同样,有腐败现象存在的年代,文学作品就必然存在,腐败一日不除.败的文学作品一日发展不止,虽然它继起的必定不再是“文学”的旗帜.我们确信,若干年后的将来,总会有再提起文学并褒扬它的新发展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