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6版

点赞:4280 浏览:139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6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6版】

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6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课程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原10条,现7条,更紧凑)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改"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5条,现4条)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 键 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原第3条)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原8条,现6条)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删:努力用语言打动人)(原4条,现3条)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识字,写字中的目标,调整)(原4条,现5条)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调整,原第8条)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调整)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删原第6条: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原11条,现8条)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调整:不提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原7条,现5条)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略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科书(原称教材)编写建议

1.教科书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科书要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科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科书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调换词序),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科书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科书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化,应该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科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0.教科书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增)(原9条,现10条)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学校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增)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原: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同时注意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六)具体建议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见修辞格),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3.关于写作教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第一,第二学段可从写话,习作入手,以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检测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

四、评价建议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二)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分数或等级以外,还应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零碎,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三)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社区机构等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实施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不同学段的目标为参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五)具体建议:

1.识字与写字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2.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朗读,默读的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评价默读,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精读的评价.

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略读,浏览的评价.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在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写作

写作评价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例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表达是否得体恰当.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

提倡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4.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检测设或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