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撰写格式离校注意事项

点赞:7840 浏览:318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东北农业大学"播种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共青团东北农业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月

目录

第一部分制度篇

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5

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等等等等等等等等9

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等等等等等11

第二部分指南篇

四、备赛"挑战杯"的几个问题及评审原则撰写参赛论文与准备作品展示及问辩的几点提示

六、"挑战杯"竞赛课题选择指导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7

七、学术论文撰写指导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21

八,"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格式要求等等等等等等等26

九,关于竞赛中课题研究的几点建议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28

附录

十,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29

十一,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部分获奖作品名单等等等等33

十二,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东北农业大学选拔赛报名表等等36

十三,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申报书(样本)等等等等等37

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草案)

第一章总则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

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

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3.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

第九条竞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全国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二名,评审委员若干名.

全国评审委员会经主办单位批准成立,有权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所规定的原则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第十条全国评审委员会职责如下:

1.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基础上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2.审看参赛作品及其演示,对作者进行问辩,

3.确定参赛作品获奖等次.

竞赛设立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在全国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时成立,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名,评审委员3名(根据被评判作品学科分布选定),主办单位各1名代表,全国组织委员会高校委员中抽签产生的10名代表组成.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担任.资格评判委员会会议由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

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职责如下:

1.授权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在预审开始至终审决赛结束前接受参赛学校和学生,评委,社会各界人士对参赛作品资格的质疑投诉,

2.在终审决赛结束前,如出现被质疑投诉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应召开会议,对被质疑投诉的参赛作品的作者及所属学校进行质询,

3.表决被质疑投诉作品是否具备参赛资格.

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对质疑投诉者的姓名,单位予以保密.质疑投诉者需提供相关证据或明确的线索.资格评判委员会开会时,到会委员超过2/3方可进行表决,表决时实行回避制度,若参加表决委员中有2/3以上认为该作品不具备参赛资格,则评委会对该作品不予评审,其参赛得分随之取消.全国组委会秘书处不受理匿名质疑投诉.

第十四条主办单位根据团体总分优先原则,确定上届竞赛总分前70名的学校为联合发起高校,并可根据终审决赛规模,地区平衡,学校类别及代表性,承办地区等因素作部分调整.

各省(区,市),各高校应举办与全国竞赛接轨的届次化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省(区,市)团委,科协,教育部门,学联联合设立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负责本省(区,市)竞赛的组织协调,参赛作品资格审查和作品初评等有关工作.

第三章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第十八条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第二十条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第二十一条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限报一件,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l件.参赛作品须经过本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和本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初步评定,方可上报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各省(区,市)选送全国竞赛的作品数额由主办单位统一确定.每所发起学校可直接报送3件作品(含在6件作品之中)参加全国竞赛.

第四章展览,交流,转让

全国评审委员会推荐通过预审的一定比例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及全部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参加展览.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

第二十三条全国组委会将在竞赛的终审决赛阶段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活动,并适时举办单项展示赛或邀请赛等丰富"挑战杯"竞赛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全国组织委员会在终审决赛期间,举办成果转让活动,成果是否转让不作为作品评审获奖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全国组织委员会拥有组织转让获奖作品的优先权.成果产权及利益分配由学校和作者协商确定.

全国组织委员会可以结集出版竞赛获奖的作品及评委评语.

第五章奖励

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各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预审,评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进入终审决赛各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获奖数与其进入终审决赛作品数成正比例.科技发明制作类中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

参加全国终审决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全国组织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并视情况颁发相应的奖金.参加各省(区,市)预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而又未进入全国竞赛的,由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

第二十八条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荣誉"挑战杯"为流动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设"优胜杯"若干,分别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学校.累计三次捧得"挑战杯"的学校,可永久保存复制的"挑战杯"一座.

第二十九条各等次奖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上报至全国组委会但未通过预审的作品每件计10分.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特等奖的个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

竞赛设10个左右省级优秀组织奖和进入终审决赛高校数30%左右的高校优秀组织奖,奖励在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省份和高校.省级优秀组织奖由主办单位评定,报全国组织委员会确认.高校优秀组织奖由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提名,主办单位定后报全国组织委员会确认.

在符合竞赛宗旨,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前提下,可联合社会有关方面设立,评选专项奖.专项奖不计分.

第六章附则

竞赛联合发起高校应向全国组织委员会交纳规定数额的发起组织费.参加全国终审决赛的作品,作者所在学校应向全国组织委员会交纳规定数额的参赛费.发起组织费,参赛费主要用于竞赛的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经费的补充.

第三十三条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投诉,竞赛领导小组将委托主办单位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调查,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者,取消该作品获得的奖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取消该校,该省所获的优秀组织奖,通报全国组织委员会成员单位,并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所在学校取消下届联合发起单位资格或参赛资格的处罚.

竞赛组委会保护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四条承办竞赛的高校应按当届组委会通过的申办办法,申请承办下一届竞赛活动,获得历届"挑战杯"和"优胜杯"的学校具有承办下届竞赛的优先权,当届组委会通过一定的程序产生下届承办单位.

第三十五条竞赛承办单位有权以全国组织委员会名义寻求赞助.最高荣誉"挑战杯"不得用于寻求赞助.

第三十六条tiaozhanbei.为"挑战杯"竞赛专用网站,由主办单位和承办高校共同建设.

本章程自全国组织委员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由竞赛主办单位及全国组委会秘书处负责解释.

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

(草案)

一、本规则依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制定.全国评审委员会依据本规则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二、全国评审委员会的组成

1.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非高校的具有高级职称的40名左右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和20名左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组成,

2.全国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2名,副主任若干名,秘书长一名.下设若干专业组,各组设组长一至二名,

3.全国评审委员会下设由秘书长领导的秘书处,负责对参赛作品分类,统计,送阅和评审的组织怎么写作工作,

4.全国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正,副主任,秘书长除外)在终审完毕之前实行保密,在终审结束后可以公布,

5.全国评审委员会在向全国组织委员会报告终审结果后解散.

三、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

1.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3.全国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分预审,终审两阶段进行.预审要评选出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作品的80%左右的作品进入终审.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按照3%,8%,24%,65%的比例评出特,一,二,三等奖.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各奖励等级之间的标准是相对的.


4.评审注意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各等奖的获奖比例与其进入终审的比例基本一致.

5.涉及需由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的参赛作品,须按章程第三章第十八条的规定严格把关.

6.评审实行回避制度和保密制度.评委不得参与对其同省(区,市)高校,其本人亲属作品的评审工作.在评审结束之前,任何评委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宣布,泄露评审情况和结果.

7.全国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按《评审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四、评审程序

1.各省(区,市)的组织协调委员会要按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报送的作品进行严格的资格和形式审查,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对报送作品进行认真的初评.

2.全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对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报送和发起高校直送的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不合格的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3.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的作品在承办高校所在地进行预审,预审要提出是否进入终审和获奖等级初步意见,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在全国评审委员会负责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评审工作的常务副主任的主持下先期进行评审,选出一定比例作品赴承办高校所在地进行展示.

4.终审决赛期间,评委在组委会安排的专门时间集体到展厅对作者提出问辩,并审看发明制作类作品的实物.每个评委须向自己负责评审的作品的作者至少询问一次.

5.评委可以对所评审的作品的资格提出质疑,并提出质疑理由,证据或线索.受到评委质疑的作品,将提交竞赛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按程序评定其参赛资格.

6.评委会应于终审开始时在主任的主持下召开评委会全体会议,听取组委会对竞赛活动情况的通报.

五、各省(区,市)初评工作,由该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参照上述规则主持.

六、本规则由竞赛主办单位负责解释,并由主办单位根据全国组委会的意见修改.

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

本实施细则依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制定.全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和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时须参照本细则执行.资格评判委员会依据本细则判定被质疑和投诉作品的资格是否有效.

一、关于资格审查

1.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含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2.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专科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或博士研究生作品,

3.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4.参赛作品涉及下述内容时,必须由申报单位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上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5.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6.参赛作品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

7.每个学校选送参加全国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只限报一件作品,其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总数的1/2件,研究生作品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1件,集体项目按学历最高者划分,

8.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二、关于形式审查

1.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大类.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参赛学生须在作品申报书封面相应作品类别中划"√".

2.作品申报书相应栏目须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签章确认.

3.作品申报书中B1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据实填写,B3表(科技发明制作)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发明点和创新点所在类别据实填写.此栏如填写有误,将影响作品的最终成绩.

4.作品申报中的B3表(科技发明制作)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5.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三、本实施细则的解释权归竞赛主办单位.

四,备赛"挑战杯"的几个问题及评审原则撰写参赛论文与准备作品展示及问辩的几点提示

1.参赛论文是初评的唯一依据,其重要性不容低估,

2.参赛论文不等于工作总结.初学者切忌在其中塞进作过的所有实验和得到的所有结果,

3.论文题目是全文最简洁的概述.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论文摘 要必须言简意赅.准确交待论文工作目的,方法和重要结果,

5.科学思维和新的思路是全篇论文的灵魂.引用他人信息必须经过思考选择,深刻理解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到见解,切忌人云亦云,

6.参赛论文总的基本要求: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内容切题,行文流畅,思路清晰,逻辑推理,科学准确,

7.掌握并应用多种表达技巧:图表,附录,加注等,以达到突出重点,展示主线的目的,

8.反复阅读和修改论文手稿是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锤炼并理清思路的最佳途径.

二、作品展示的注意事项

1.重视作品展示板给人的第一印象

在你开口之前,吸引观众(特别是评委)注意力,使他们驻足欣赏并产生第一印象的,便是你的作品展示板.因此,必须精心设计.首先,题目要醒目,如果太长,应设法突出比较关键的词语.其次,文字要简洁精炼,字不能太小而让人看不清,可以用不同字体突出某些重点.第三,展示的内容要精选,突出创新点,切忌轻重不分,应有尽有的和盘托出.第四,充分利用图表形象化的展示功能,辅以少量文字,使版面简洁明了,富于个性,活泼美观.

2.版面安排布局需体现作者展示意图

展示内容原则上应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与结论,一项都不能少.但展示板不过方寸之地,不能将所有内容都等量齐观地充分展示出来.因此,必须有简有繁,视作者拟强调的创新点而决定取舍.如果研究的是新问题,或者是用新视角与新思路研究老问题,都应在前言中点明:如果是引进了新的方法,或对老方法有所革新,也必须特别指出:如果有什么新发现,或为某些不确定的结论提供了新论据,更当重点展示有关实验数据.总之,当依创新点之所指,在展示内容的繁简安排上有所取舍.

3.实物演示应以增强作品展示效果为原则

工程类作品,实物或模型展示几乎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最好还能操作演示,演示中应注意排除安全隐患,避免故障频仍.否则,效果将适得其反.此外,实物展示还应包括图纸(工程类作品),数据资料,有助于表明作品的完整性,但应经过仔细的整理和编排,便于评委翻阅和检视.

4.展板与实物展示应为增强口头陈述效果怎么写作

展板与实物展示的作用均不在于代替口头陈述,而是为增强口头陈述的效果怎么写作,最好取简洁明了,富于个性,形象鲜明,一目了然的方式,表达作品的主题和内容要点,特别是其中的创新点.

三、有关问辩的准备问题

1.摒弃死记硬背,学会理解思考问辩重在考察作者对参赛项目的理解程度和参与情况,以及工作实际达到的水平,口头陈述切忌朗读展板上的说明文字或背诵事先写好的解说词,而是在对自身作品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借助展板展示的图表和实物演示进行生动的解说,解说中最好还能注入作者的热忱.

2.理解所追求的目标.一是对作品要传达的信息条理化,二是要将其中的重点抓出来,三是用概念清楚,逻辑严密的陈述,描绘出一幅简约的,使非专业人士易于领悟的作品图像.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因曼:"我不能创造我不理解的东西".可见理解是开拓创新的重要前提之一.因为只有理解透了,才能精确选定该当重点表述的内容,并找到适当的言词和表达方式.

3.加深对作品主题,主攻目标和科学思想的理解科学思想为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即科学思维或思考,思维活动的结果即形成科学思想,思路则是科学思想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因此,科学思想的形成过程离不开思考,它应贯穿于整个科技创新活动之中,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闪念,通过实践与思考的反复交替,才逐渐地发展与完善起来,是任何科技作品的精髓所在,必须加深理解.

4.口头陈述的开篇应开门见山,尽快切入主题,并能提出足以吸引人的问题,吊起听众想追寻答案的胃口,再亮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来回答,引导听众理解工作中的创新点并接受你的结论.

5.为了突出主线,口头陈述中必然会忽略某些环节(如方法等)的细节,对此应做到心中有数,在问辩中有评委问到时方能应对有策.

6.准备问辩时除知所知外,还应知所不知,这些多半是你的工作未直接涉及,甚至世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最好也能做到心中有数,方不至应对失据.

7."阅漂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培根).这些都是准备问辩的不二法门,要抓住一切机会多练多说.在多说多练的过程中,思想会愈来愈精炼,遣词造句会愈来愈丰富,表达会愈来愈流畅自如.陈鼓应:"做学问谈天最重要".

8."思维如智者,说话如常人",这是亚里士多德的忠告,意思是解说尽量使用通俗语言,以非专业对口的人也能听明白为度.

9.一定要在平时多多练习,练习时一定要卡准3分钟时间,不要花时太多却连关键的东西都没表述清楚.练习时小组成员可相互提问.

六、"挑战杯"竞赛课题选择指导

一、学术论文的选题

为了在"挑战杯"赛中获胜,参赛作品的选题至关重要像农民没用好种子,怎么辛苦也得不到好收成.就什么才是好的选题呢简单的回答就是能打破现有市场需求和学术科技供给平衡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是新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观点.而如何去寻找能打破现有平衡的选题,则是大家最关心,最费周折的事情.首先要求做好调查和资料搜集工作,只有充分掌握了将要涉及领域的现有水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知道什么选题值得去做.这是一件需要时间,条件和方法才能做好的事情.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和互联网上的有关信息.当然,更不能忘记向有关教师咨询.

撰写学术论文的选题,实际上是科研选题.理,工,农,医类学术论文的选题,应偏重研究进展的追踪,特别要能提出新理论,新方法,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新.

社会调查报告和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的选题,则要瞄准社会热点问题,要能取得研究数据,提出新的观点或新的对策.

在具体捕捉科研课题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检核与思考:

(一)社会生产和现实生活提出了什么新问题

社会生产和现实生活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是形成科学研究课题的最重要的源泉.捕捉直接影响生产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具有更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每年,国家科技管理部门都用科技发展指南的形式公开科研选题方向,表明了国家各级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关注.高校的教师或科研工作者通常依据《选题指南》提出的方向,申报有新颖性,创造性和意义较大的科研课题.

对于大学生或研究生来说,可通过导师的指导,或直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选择参加"挑战杯"竞赛的题目.如果能选择科学前沿课题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更会有出类拔萃的机会.

(二)科学园地中有哪些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科学在不断发展,一门学科内各分支学科的交叉,各门学科的交叉与互相渗透,有可能产生交叉处的空白区,将目光到那些尚未被人开垦的"处女地",往往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例如,某体育学院一研究生选择了《竞技体育技术,战术创新理论研究》,意在探索促进竞技体育运动不断创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这一研究课题的提出,是在竞技体育科学与创造科学交叉区寻找到一块科研"处女地".

再如,有人在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交叉结合中,找到有关"计量史学"方面的科研新课题.

(三)已有理论,传统观点和结论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吗

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已有理论,传统观点和结论,寻找其缺陷和矛盾,也是捕捉科研课题的途径.历史上,当绝大多数物理学家完全不加怀疑使用牛顿的经典力学公式时,爱因斯坦却对它进行质疑,重新考虑牛顿力学的时空观,从而萌发出建立新的时空观的设想(狭义相对论).现在许多人致力于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是源于对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的怀疑和批判.

由于历史的局限,许多前人的某些理论,观点和结论,看起来无懈可击,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缺陷和矛盾,揭示这种缺陷和矛盾就是科学发现,深入研究就可能提出新的理论.

(四)书本上记载过什么难题

研究课题从实际中找,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有些课题也可能来自书本中的难题.我国着名数学家侯振挺教授早年在大学学习时,就从一本书中找到了自己的研究课题.经过研究,最终创建了被国际数学界称为"侯氏定理"的科学理论.

国际上获得菲尔兹奖的20多位数学家中,有不少人是由于解决了"希尔伯特问题"中的某个问题或者历史遗留下来的其他难题而获奖的.数学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五)研究工作中是否发现有反常现象

根据研究工作中的反常现象选择课题而取得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冯,卡门在他的导师的指导下做流体力学实验,以观察圆柱后面水的流动分离.但是,圆柱后面的水流始终不稳定.导师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只关心他的"流动分离"课题.但是,冯·卡门却注意到了这一反常现象.他想,这里可能有某种自然规律在起支配作用,于是,冯·卡门把这反常现象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经过探索,结果发现了"卡门涡流"这一流体力学规律.大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如果观察到的意外现象或与传统情理不符的反常现象,就可以思考其中有没有科研新课题.

(六)学术争论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对于同一对象,现象或过程,存在着不同观点,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争论,这是利·学发现过程中常有的事情.历史上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热的本质之争,物种不变论与进化论之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学术之争.争论时,双方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了解这种争论的前因后果与争论焦点,乃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许多科学研究,常常被学术争论所诱发.在了解当前学术争论的基础上,大学生也可以从中找到科研新课题.

(七)对同一个课题能否从新的角度去研究

对于同一个研究课题,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即从新的侧面,采用新的材料,使用新的手段去研究也可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例如,自中国古典文学名着《红楼梦》问世以来,红学研究已风靡海内外,研究成果也可谓车载船装,千姿百态.然而至今仍有不少人情系红学,不断地从新的角度去选择研究课题.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崔耀华一部洋洋洒洒36万余言的《红楼梦探幽》,可谓独辟路径.他突破考证派,思想评论派及艺术评论派的研究视野,运用自然科学中的系统论,建立起系统分析《红楼梦》的科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新观点.例如:《红楼梦》不是梦,其本身的伟大艺术魅力无需索隐派艰苦考证便可为读者理解,《红楼梦》的核心是作家阐述自己哲学思想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治世思想和理论以及如何创造理想社会的艺术体现,书中人物是这些哲学思想的形象化描述.

文撰写格式离校注意事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课外学术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挑战杯"竞赛前,我们可能知道组织者提供的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的《选题指南》,对《选题指南》上的题目,我们应注意选好新的研究角度,力求有所创新.

(八)能否从论文中的限制词中找到课题

许多研究论文在阐述某种观点或结论时,经常有这样一类限制词:"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当程度上","在某种范围内"等.那么,究竞在什么条件下在多大程度上在哪些范围内对于这些限制词的具体规范的寻找,可以构成相应的研究课题.此外,对于给定明确限制规范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超出规范的外推思考捕捉到研究课题.

(九)能否对他人失败的研究进行分析

科学研究中有许多失败或失误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个案分析或综合分析,以探索其失败或失误的原因,抑或在失败的废墟上重新筑起研究的大厦,也可以形成相应的研究课题.

以上所举课题的来源或线索,并不一定概括得全面.对于奥妙无穷的自然界和错综复杂的人类社会,鲜为人知的东西比比皆是,供科研选择的课题是层出不穷的.只要我们有创造的动机,善于进行创造性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总会找到合适的参加"挑战杯"竞赛的科研课题,撰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二、发明课题的选题

发明创造是创造前所未有的人工事物的一项实践活动.不计其数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都是发明创造的成果.发明属于技术创造范畴,有别于科学创造中的发现.发明是人类运用自然规则创造出某种人工事物,而这种人工事物在没有发明以前是不存在的.如青霉素药品,电灯,复印机,电子计算机等,都是"人工事物",是发明成果.至于科学家发现世界上存在着青霉素,电磁感应现象,不能算是发明,因为他们只是创造性地"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着的自然规律,而这些规律在人们发现之前依然客观存在.当然,发明与发现也有联系,发现可以导致发明,发明也可推动发现.如果没有青霉素的发现,是不可能有青霉素药品的发明,正因为人们发现了激光原理,才导致激光打孔机,激光治疗仪,激光武器,激光音响,激光育种方法等发明的问世.当然,如果没有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文望远镜和电子计算机等产品的发明,人类要探索太空奥秘,作出新的重大发现也是不可能的.

对发明创造成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分类.从发明创造的成果形态分,有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两大类.

产品发明又可以分为物品发明(如合金,玻璃,水泥,油墨,染料,涂料,农药,食品,饮料,调味品,药物,纸,焊料等),设备发明(如各种机器,仪器,器械,装置等),配置或线路发明(这是指由空间和时间起作用的工作手段,如电压调节器,放大器,带有分支和闸门的管道系统等).固定建筑物也属于专利保护的范围,可归人产品发明类.

例如,自行车是很早就发明出来的机械产品,关于它的发明至今仍层出不穷.如果有人用新型传动(如变速齿轮传动)改进普通链传动的自行车,就是一种发明创造.有人在传统的双叶罗茨鼓风机的基础上设计出三扭叶罗茨鼓风机,力图降低工作噪声,这也是机械设备方面的一项产品类发明创造成果.

方法发明可以分为产品制造方法发明(包括产品的机械制造方法,化学制造方法,生物制造方法)和非产品制造方法(如通讯方法,分析测试计量方法,修理方法,消毒方法等).产品用途发明也可归人方法发明这一类.

例如,某发明人研究出一种电镀塑料物品的方法,能使塑料制品具有金属的外观.这是一项方法类发明.

分析产品发明创造实例,我们可以发现它通常历经"选择发明课题","构思技术方案"和"样品制作"等基本阶段.

发明创造的选题,要着重考虑市场需求和新技术运用,特别是交叉学科知识与技术的应用.如核技术,用于军事已不新鲜,用于医学也很平常,用于海关集装箱货物不开箱查验,则是近年来的一大创新.

选择发明创造课题,应考虑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先进性:即你的作品要能反映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能代表某一个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或是在某一学科领域中处于先进地位.这样,你的作品立意越高,越远,在竞赛中获胜的机率就越大.先进性还反映在作品具有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特征.在某一个领域,别人还未去研究,或是在研究过程中还没有成果出现,而你的作品恰好能反映先进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这就说明你的作品具有先进性.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网络的发展又非常之快,如果你在这一领域做出一个有独到见解的作品,你的作品就具有先进性.

实用性:即你的作品要能为人们的生产或生活怎么写作,解决人们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或给人们生活的某一方面带来好处.如果你的作品不能解决问题,对人们无关重要,或是人们的生活中可有可无,甚至它的性能比同类产品还要差,这就说明你的作品不实用.实用性还表现在:当今人们生活中急需解决某一个难题,而又没有这样的产品.而你的作品却能应运而生,急人们之所急,这就突出了你的作品的实用性.要选择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我们就需要细心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人们生活中所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从实际出发,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设计产品,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作品一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可行性:即发明作品不光在理论上是先进的,而且在实际中也行得通.当我们设计一件作品时,只在理论上进行考虑,而忽略了在实际中各种情况的变化和各种因素的限制,就有可能在制造技术方面或现实需求方面遇到障碍.因此,我们在选择发明课题时,要综合考虑实际中各方面的因素,各种情况的变化以及各种制约因素的限制,既保证作品在理论上可靠,又使其在设计制作和使用方面可行.3.发明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发明创造的本质是提出新技术方案,因此方案设计工作十分重要,它是将设想变成现实的关键性技术阶段,是对设计者创新能力的挑战.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发明作品,应在技术方案上体现出设计构思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因此,参赛者要学习和掌握技术方案创新设计的方法.

样品制作,是完成发明作品的重要环节.技术方案确定之后,应考虑样品制作的工艺方法.动手制作之前,要将总体构思理顺,对整个系统有一个粗略认识.要明白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只有这样,发明作品的制作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七、学术论文撰写指导

一、学术论文的概念

在"挑战杯"竞赛中,学术论文的撰写是一个重要环节赛者应掌握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学术论文是对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取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学术论文种类很多,按学科分,大致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相应地划分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其中各自又可能细分出各门学科的论文,如物理学论文,土木工程论文等.学术论文是用思辨方法进行研究,以间接研究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如理论性研究,细则研究,目标研究等.学术论文以阐述对某一事物,问题的理性认识为主要内容,提出新的知识,新的见解,新的解释,新的方法和原则等,从而提高认识,指导实践.学术论文展示了崭新的论点以及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富有深刻的哲理性,透彻的说理能力,辩证的逻辑力量等.

不管哪种论文,其全部价值及价值的大小均取决于论文的内容.学术论文的内容不是别的,正是科技创新的成果,这是学术论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根本点.这里说的新成果,主要是指"前人所没有"和"前人所未知"的新见解,新发现或新设计.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论文从头至尾都要新,如果这样要求,很可能什么论文也写不出来.

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要具有新思想,新方法,新结果.三新不是并列的,新思想是首要的.为了表达新思想才建立新方法,有了新思想必然产生新结果.所以评价文章水平高低,首先要看其有无新思想.优秀的学术论文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学术价值

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创造性,能提供新知识,新见解,新观点,新方法,揭示科技活动的规律.论文选题应立足于该学科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一些已经做过的工作如果没有新的进展就不应选择.重复选题或采用同一思路研究的题目都是缺乏新意的.论文结果应该有新观点.有一篇关于齿轮降低噪声研究的论文,从提高制造精度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并得出了一些结果.虽然论文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没有错误,但只是把用现代分析技术测得的数据堆砌起来,缺乏本质的分析,没有说明研究工作究竟取得哪些实质性的进展,主要结果末超出前人,没有新发现和新观点.这样的论文缺乏创新点,在参赛时是没有竞争力的.

(二)社会价值

论文应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有推广价值,能解决科技活动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对科技活动起推动,促进作用.

(三)资料,文字水平

撰写论文要资料翔实,数据可靠,概念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结构严谨,文字简明,通俗易懂,符合科技论文的格式.

除综述,专着和快报外,在学术论文(简报)中报道的原始数据,通常只出现一次,再次出现只能作为二次文献引证.参赛的学术论文中,如果有较完整的可靠的原始性实验数据或统计数据,无疑会增加参赛作品的水平.

写好论文的关键取决于科技活动的水平和课题研究的成果,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要通过深入查阅有关文献,在实践中有新的发现,从而提出新的观点.

从课题研究成果到科研论文,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要写好论文还在于写作者的分析与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提高研究报告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必须学习撰写论文的基础知识,参加写作的实践.

二、学术论文的结构

一篇论文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开头要做到首尾连贯,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条理清目中间到结尾,

一般论文的结构可归纳为"前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但由于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不同,论文的结构也不完全一样.

(一)前言

应说明提出该课题研究的缘由和重要性,省内外,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已进展到什么程度,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还没有解决,课题研究是在什么基础上开始的,达到什么程度等.

(二)正文

要以论为纲,论点明确,论据确凿.学术论文应简明精当,以表达一项研究工作中最主要的,最精彩的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结论必须有事实证明,但不宜罗列过多的事实,引用文献资料或别人的材料,必须在脚注中表明出处.

(三)结论

扼要提出研究的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有待今后讨论等.

三、学术论文写作要点

(一)题名

科技论文的题名,也可叫论题,命题或题目.题名,被喻为论文的"眼睛".好的题名,既能提享全文,标明物点,又能引人注目,便于记忆.阅读论文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题名.从文摘,索引,题录中找到的也是题名.题名应便于科技工作者阅览,编目.基于这种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对学术论文题名的写作提出如下要求:

1,题名应是鲜明,恰当词语的逻辑组合,具体,确切反映论文的内容及其研究范围和深度.例如:《大陆板块在西藏高原的碰撞》,题名比较简明,文中的重要内容"碰撞"及特定内容"在西藏高原"均有提示,是一个好题名..

2,题名应有利于索引分类.题名中应避免不常见的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以便提供实用信息.信息情报人员往往把题名作为编录索引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题名不恰当,容易把文中揭示的信息漏掉,造成文献的漏检.论文的中外题名应一致,但在书眉上因题名过长,可用缩略题名.题名命好后,最好用主题词表检查一下,应该把可作索引用的字都包括进去,并把重要的字尽可能靠前写.如《电磁调速离合器电磁场的有限元法计算》题名就比较符合要求.

3,题名应概念统一,简约精炼,切忌冗长空泛.如《煤,电能,劳动力的合理转换》,按文中意思是讲能量转换,而题名概念不一,若改为《热能,电能,机械能的合理转移》就比较好.又如,《关于中国公元前三千年至今为止的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就比较紧凑合理,若改成《中国气候的研究》貌似简练,其实太笼统空泛.因此,要求题名精炼,并不是字数越少越好,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为宜.美国《美英格兰医药》杂志,在稿约中规定题名限制在75个字符以内,以防冗长题名的出现.有的论文题名貌似精炼,但会出现与其他同类论文雷同或不适当扩大的现象.如《×××的若干问题》,《×××的机理探讨》等,前者有可能雷同,后者有可能不切实际,应注意避免.在有些情况下,还应考虑采用副题名.例如:

(1)题意未尽,用副题名说明论文特定内容,

(2)论文分册或分篇出版,可用副题名提示特定内容,以示区另lJ,

(3)用副题名引申题名或对题名进行说明,或对长题名进行改造.

副题名处在从属地位,一般可在题目下面用破折号引出,也可以用小字与主题名分开,也可以在题目与副题名间用冒号隔开.如《论基础科学研究的社会功能——兼议建设基础科学的重要性》,这是副题名作引申.

论文应根据内容需要,安排章,节,条,款,项等小标题.一般论文小标题分四层,第一层标题居中写,占行,第二层,第三层标题缩二格写,占行,第四层标题缩二格写,不占行.

(二)署名

写作论文,均应署名,一般写在标题下面.

论文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接参加全部或重要研究工作,作出重要贡献并了解论文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其余有关人员,或列人参加工作人员题名页,或另外对其逐一致谢.

个人研究成果,个人署名,集体研究成果,署名的次序按对该课题研究贡献大小次序排列.在一项工作中,谁提出研究课题或设想,谁承担主要工作,谁解决关键问题,都是衡量贡献大小的标准.

(三)摘 要与关 键 词

摘 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 要的作用有:

1,报道作用.摘 要即摘取论文的主要内容,读者看了摘 要后就可决定是否读全文,大大方便读者.

2,索引作用.摘 要是二次文献的着录内容,同时有利于文摘报刊转载.

摘 要应有与论文同等量的情报信息,应该说明研究的缘起,问题及重要性,试验过程与方法,研究成果或结论,应用范围及意义等内容.

摘 要的写作要求:

(1)简短.摘 要字数以200一300字为宜,约为论文正文字数的3%左右.IS05966建议少于250词,不超过500词.对评审的学位论文或论文,节缩全文写成的详细摘 要,可单独印发,字数可达2500—3000字,写作上要求突出具有新见解的内容.

(2)自含性.摘 要要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信息,并有数据结论.

(3)独立性.摘 要是一篇短文,能独立使用,可以引用或编文摘卡片等.

(4)不评论.摘 要必须忠实原文内容,无须对正文作评论或解释.(5)特殊性.摘 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一般只用标准科学术语和命名.

关 键 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 键 词,另立一行排在摘 要左下方,并要求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四)前言

前言又称引言,导言,绪言或序论等,有时不署这些题名,但也是论文的一部分,写在正文之前.古人说"立片言以居要,用一篇之警策",指出写文章先提出要点置于开端,这就是前言.前言是向读者揭示论文的主题,目的和总纲.其作用是便于读者,新闻记者了解全文,引导读者了解有关科技成果的意义,试验方法和论文展开论点的计划等.常见的前言包括以下内容:

1,提出课题的现实情况和背景,

2,说明课题的性质,范围及其重要性,突出研究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

3,前人研究成果及其评价,

4,达到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5,研究工作的新发现等.

前言不要与摘 要雷同或成为摘 要的解释,不要注释基本理论,不要推导基本公式,不要介绍基本方法,不过谦也不吹嘘,应言简意赅,真正起到"引导"作用.学位论文前言中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应对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评述,以反映对翻阅文献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

(五)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创造性的信息主要由这部分反映.因此,正文的水平标志着论文的学术水平.

要写好正文,首先要有材料,有内容,然后用观点去统帅材料,并按逻辑规律顺理成章.正文部分特别要注意内容淮确先进,少而精,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深浅程度适合既定读者对象,文字力求明确具体.

(六)结论

结论,是全篇论文的归结,是对引言提出问题的呼应.结论,从内容上讲,不是实验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更深一步的认识,是从正文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过程而得到的新的总观点.写作结论应包括:

1,说明理论的适用范围,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的问题,

2,说明成果意义,对前人有关本问题的看法做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了哪些修改与补充,

3,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可参考的关键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

结论的写作,要慎重严谨,结论要有说服力,恰如其分.

结论要用肯定的语气和可靠的数字写作,决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在科技工作中,若下一步研究工作有新的设想,在研究中有新的问题(如仪器设备改进,留待后人解决的问题等),可在结论中提出,以有助于搞好课题"接力赛".

(七)参考文献

科学研究工作总是在前人基础上发展提炼的.凡论文中引用前人的文章,数据,结论等资料时,均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出参考文献表.这样做,足以反映出起初的科学依据,严肃的科学态度,尊重前人的科学成果,还有利于读者了解此领域里前人做过的工作,便于查找有关文献.列参考文献的范围应以与本文密切有关,确经作者阅读并有所借鉴者为限,多列或不列都是不妥的.

八,"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格式要求

一、基本情况

(一)作品标题

(二)摘 要,关 键 词

【例】

论村民自治

摘 要:

关 键 词:

二、文字格式

(一)字体:宋体

(二)字号

1.标题:二号,粗体

2.作者:三号,粗体

3.一级标题:三号,粗体

二级标题:四号,粗体

标题:小四号,粗体

四级标题:五号,粗体

4.正文:五号

(三)行距:单倍行距

【例】

一、村民自治的历史[一级标题]

(一)村民自治的概念[二级标题]

1,村民自治[标题]

(1)村民自治[四级标题]

村民自治的概念来源于等[正文]

三、版面格式

(一)加页眉,内容为:第三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字体为:小五号,居中

(二)页面设置

1,页边距:上:2.5厘米下:2.5厘米

左:3厘米右:3厘米装订线:0厘米

2,页眉:1.5厘米

页脚:1.5厘米

3,纸型:A4,纵向

(三)插入页码

位置:页面底端

对齐方式:外侧

(四)注释

采用尾注,自定义标记为[1],[2],[3]等

注:专着为[M],报纸为[N],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标准为[S],专利为[P]

【例】

[1][美]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3-24

[2]李强.转型期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2000(4):20-29

[3]Whyte,M.K.&,L.Parish.1984,UrbanLifeinContemporaryChina,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P78-79

(五)参考文献

格式同上,先中文后英文,中文按姓名的拼音排序,英文按姓名的字母排序.

四、其他问题

其他未列出的问题请参见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九,关于竞赛中课题研究的几点建议

课题研究可以说是整个竞赛活动的核心部分,建议参赛同学注意以下几点:

一、主动寻求指导教师的帮助

应该说指导教师是大学生特别是本,专科生进行课题研究的导航灯,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指导教师提供理论上,方法上的帮助,在遇到突发问题或事件时进行解答,从而使我们在研究中不断发现,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