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本科毕业文题目山东

点赞:5783 浏览:209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高州市乡镇小学推普工作现状及其对策

指导老师:张林林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写作批次:2016年01批次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_邓正楚______

日期:2016年5月30日

目录

摘 要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I

Abstract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Ⅱ

引言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一、推行普通话教学的时代背景和意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一)新政策,新法规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二)地方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启动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二、高州中小学教师教学中普通话用语存在的问题及对学生语言素质的影响等等等

(一)少数教师用方言授课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二)半数以上教师语音不纯,乡音难改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三)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四)教师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素质的影响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三、高州中小学普通话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一)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理想目标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二)教师自身要提高对普通话教学的思想认识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三)夯实基础,纯正语音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四)教师自身应注重朗读训练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五)教育部门对教师普通话培训应持之以恒,严格把好测试关等等等等等

结论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注释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本市规模较大,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的一所学校,普通话教学情况也应该是相对较好的.从以上的参考数据,我们可以对高州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中普通话用语存在的问题作出这样的分析:

(一)少数教师用方言授课

在当地小学有些教师年龄较大,普通话基础很差,又没有接受过较系统的普通话培训,因此,上课时根本无法用普通话授课,满口方言.外地学生听了,不知所云,往往因为语言上的障碍,而影响学业.本地学生从小接受普通话教学,用普通话思维,许多词语都只懂得普通话的读音,不知道方言音调.教师的方言表达也影响学生的接受,因为有些词语,方言与普通话相差太多,学生听课只能是连蒙带猜,如有些教师把"圆点"读成"yánɡdiǎnɡ",把"束缚"读成"sùbo"把"下课"说成"落堂",把"比等好"说成"好过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往往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这的教学效果不高,学生所接受的知识点少,课堂气氛也很尴尬.

(二)半数以上教师语音不纯,乡音难改

有些教师虽参加过正规的普通话培训,普通话测试也勉强达到合格标准,由于地处方言区,地方偏远经济落后,授课时,语音不纯,带方言味道的普通话很浓.最常见的问题是平翘不分,主要是把一些常用的翘舌音读成平舌音,如把"诗人"说成"私人",把"主力"说成"阻力","作家"说成"坐家","作协"说成"做鞋",还有前后鼻音不分,主要是把后鼻音读成前鼻音,如把"饭后"说成"放后",其次由于很多方言没有唇齿音和撮口音,许多人遇到声母"f"就一概读成"h",碰到韵母"ü"就一概读成"i".此外,有些教师教学态度不够严肃,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多音字,生僻字不求甚解,不查字典,造成了误读,如把"应用"读成yīngyòng,把"一担"读成yīdān,把"初出茅庐"读成"初出茅驴",另外,还存在声调读不准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己不正,如何能正人,以讹传讹,只会贻害学生.

(三)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授课时有些教师经常使用方言词汇.例如:把"淹死"读成"浸死","下雨"说成"落水""水开"说成"水滚".或者用方言语序来说普通话,例如:把"多拿点"说成"拿多些".还有些教师用普通话说方言.例如:"答案给我讨论出来"授课时有些教师在语法上也容易犯错误,主要有:搭配不当,例如:"早上去拿了实验室","对绘画的兴趣更加增强了",成分残缺,例如:"你们将来的职业是幼儿园",句式杂糅,例如:"你们的童年有了书使得有了光彩",错用把字句,例如:"把这个题目去思考一下","把普通话不会讲推给人家",只讲半句话影响了语意表达,例如:"但是他非常能够,非常乐观",重复罗嗦,例如:"请他们一起请教一下".语文教师的教学口语有更高的要求,但现实情况却让人堪为忧虑.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朗读时不讲究顿挫和语气语调,平平板板,当然也有字字铿锵,句句重读的.而在朗读中添字,漏字,回读甚至读得结结巴巴的情形也常可见到.也有的老师认为既然读不好,不如干脆或全由录音带代劳,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妥的.

(四)教师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素质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素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很多学生到了初中毕业,学了差不多十年的语文,但仍然没掌握祖国语言的正确读音,他们语音不准,句读不分,句调拖沓,感情呆板,而且普通话与方言夹杂使用,课堂回答问题或朗读嘤嘤嗡嗡,声轻如蚊叫.就是读自己写的东西,也往往别别扭扭,结结巴巴.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学了近十年语文,口语表达还那么差呢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口语表达能力与教师的这方面能力是成正比的.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语言素质好,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学生中也就不乏普通话水平高的人,反之亦然.马海林教授曾忧心忡忡地说:"学习和运用普通话的意义对于下一代来说远远地大于成年人,而学校显然是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最好场所.如果教师们的普通话不过关,那么受影响的除了本身以外,更多的是那些孩子们."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首先应解决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三、高州中小学普通话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理想目标

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到.因此,根据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各项要求,我认为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理想目标应该是:

1.普通话语音标准,口齿清楚,音量适度.

2.表达流利,抑扬顿挫,能用普通话思维.表意准确,简洁,语言幽默风趣.

3.有一定演讲能力,语言有条理性,鼓动性.

4.语文教师能运用朗读技巧,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的示范朗读课文.重音准确,停顿合理,语速适当.语调丰富,语气生动富有变化.

(二)教师自身要提高对普通话教学的思想认识

1.要有积极参与的意识,"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是合格教师的标志之一"[4].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自身的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不能因为普通话是基础课而忽视它.要有一种积极参与的意识,读准每一个音节,说好每一句话.须知"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学校是'主战场',教师是'主力军'."[5]

2.要有立足长远的意识,"倘若觉得说普通话不在乎少我一个,或者我的普通话已经'过关',要不要继续说普通话问题不大,那就难以养成良好的普通话习惯,说普通话的水平则永远提高不了."[6]要有一口纯正,流利的普通话,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对于上了年纪的人甚至也非一年半载就能做到.相信许多人都深有体会:普通话的提高需要时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实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不可能立竿见影.教师更要立足长远,不能够学习一段时间后发觉收效太微而灰心,放弃.而在拿到合格证书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产生懈怠心理,让方言和"彩色普通话"重新成为教学语言的做法更是不可取的.

(三)夯实基础,纯正语音

教师要提高普通话水平,必须严谨扎实,打好基础

1.教师要提高普通话水平,必须严谨扎实,打好基础学好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公布以来对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功不可没.要想学好普通话,就必须先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这样才能随时查考,反复练习,矫正方音,加快学普通话的进程.


2.借助工具书牢记每一字词读音,常用的汉字有三千多个,"普通话的21个声母和39个韵母按照配合规律,可以拼出四百多个基本音节来,加上它们的四声和轻声,共有一千三百多个音节"[7].要说好普通话当然要牢记每一个字的读音.当我们碰到一个字或一个词觉得拿不准它的读音时,最好花一点时间查查字典,词典或《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因为在我们用得着这个字时,查出读音会留下较深的印象,不易遗忘.绝不能连蒙带猜,搞所谓的"读字旁",这样这个字的读音就有可能终生读错.如果你在课堂上讲出来,那受害的就是几十个学生了,他们很可能会和你一样永远读错.

3.点滴积累,掌握异读词,儿化韵,轻声,变调,关于普通话读音还有四个问题,有时查字典也不容易一下子弄清楚,这就更需要我们一点一滴积累,或按一定的规律来帮助记忆.

异读词,是指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读音.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几次发布审音表,对普通话中异读词的读音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儿化韵,在普通话中儿化现象恐怕也是最令上了年纪的教师在学习普通话时倍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儿化后有些韵母不变,有些则发生了变化,而且还有多种情况,这些变化当然是有规律可循的.初学者当然有必要掌握变化规律,反复练习.不过也有一些人一见有那么多"条条",就产生畏难情绪,事实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语感形成,完全不必再对号入座,就能顺利读出儿化韵,轻声,许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普通话教学的人都只知道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而忽略了在词或句子中还有一些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是轻声,变调,由于邻近音节声调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往往要发生变化,这就是变调.主要是上声的变调和"一,不"的变调.本方言区稍微能说普通话的人大部分能注意到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也是相对比较容易掌握的.

(四)教师自身应注重朗读训练

朗读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来传情达意,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是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方法,经常朗读可以纠正方音,巩固学过的语音知识."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8],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朗读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朗读训练,不要忽略它在普通话教学中所发挥的特殊功能.朗读时最起码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标准音读准每一个音节的声,调,韵,一定要坚持勤查字典.其次是要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停顿,重音,快慢,升降等朗读技巧.此外还要在领会文章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的基础上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如"朗读诗歌,必须对诗歌有深刻的理解,有丰富的想象和饱满的感情.还要注意通过节奏,韵脚和语调来表现音乐美."加强课堂上普通话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规范,科学,优美的教学语言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学中各种矛盾,正确有效的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9]普通话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语言,1987年2月国家语委推广普通话办公室发出的"关于提请教育部门重视考核中小学教师用普通话进行教学的能力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把教师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的能力列入职务评定的条件和考核的内容"因此不能再以为自己已有"满腹经纶"就忽略了课堂上普通话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五)教育部门对教师普通话培训应持之以恒,严格把好测试关

多年来的推普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直相当重视教师的普通话培训工作,特别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启动以后,几乎所有教师都接受过测前培训.广东省教育厅在2003年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指出"有计划的开展教师普通话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教师语文素质的培训,要把教师普通话培训纳入继续教育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0个课时."但是,由于有关部门领导对教师的普通话教学能力不够重视,这些培训往往是"声势浩大".仅以本人所在镇为例:2003年暑期须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教师不下三百人,齐刷刷的聚集于某中学的多媒体教室,不很早到者根本找不到座位,而培训时间仅为半天,算实了就是两小时,好像"一窝蜂"乱哄哄的,许多年纪较大的教师听完后简直一头雾水.而且,往往也是"一阵风",对于未能通过测试者也没有针对性的进行跟踪培训,对于顺利通过测试者也未能采取措施巩固已取得的成绩.作为普通话推广普及工作的三大措施之一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也应继续坚持科学规范的管理,使之能更好的推动推普工作.

教育学本科毕业文题目山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师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结论

在高州贫穷的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教学情况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中小学教师达到能讲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的水平,真正成为全社会教学和推广普通话的中坚力量.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怎么写作的具体行动.

注释

[1][2]佟乐泉,季恒铨:《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语文出版社,98年5月,第20页.

[3]《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9页,第11页.

[4]翟雅丽:《教师必须有普通话意识》,《中学教师之友》1997年第2期,第53页.

[5]赖华强,杨国强:《教师口才艺术》,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51页.

[6]《广东教学版(推普版)》评论员:《宣传引导比制度规定更重要——写在第七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gdyywz..

[7]宁基,朱炳玉:《语文基础知识》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第103页.

[8]于兹广,徐德云:《朗读教学认识和训练漫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第38页.

[9]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语文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