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历史与写故事

点赞:3609 浏览:129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读新闻传播学书”栏目主持人按语

这回我们读的不是新闻传播学书,而是一本刚出版、厚达530页的历史学专著《历程制度人——清朝皇权略探》,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珍研究员.选择读这本书的目的,在于从新闻传播学科角度观察历史学研究的严谨治学.看惯了戏说或自称正史的清宫戏,再感受历史学家对每一历史细节的精细考证,可以体验到学术研究的艰辛.书中几乎所有叙述,从人所共知的皇帝、重臣到无名的皇性,对我们都是陌生的,是戏说中看不到的,因为是从尘封的档案,尤其是满文档案中挖掘出来的;不能有丝毫的想象,一切都需要证据.不下这样的工夫,历史是不可能还原的.这里的三篇读书笔记,作者均为中国人民大学2013级新闻传播学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

在信息表达愈加娱乐化的当代社会,普及化的历史研究常常处在一种两难的尴尬境地:如果按照传统做学术论文的方式,先从以往研究中归纳出理论框架,然后一一扬弃,再提出自己的思路,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文章虽然有学术参考价值,但可读性较差,达不到向大众普及历史知识的效果;若要讲个好故事,但不能等同于把历史小说化,否则就和电视剧中脱离史实的改编无异,背离了“忠于历史”的研究精神.

正如魏斐德教授在《讲述中国历史》一文中说的,历史通过具体表象(images)来展现概念(concept).做历史研究,不只是在图书馆和档案馆里找材料,如何用一个好故事还原一段真实、客观的历史,可能是很多史学家思考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珍研究员的《历程制度人——清朝皇权略探》一书或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继《康熙皇帝一家》和《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两本书后,作者不再满足于从康熙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映射清朝的历史纠葛,转而尝试在清朝皇权兴衰的大背景下,从清朝皇权的发展历程、清朝若干宫廷制度的建立与变化,以及皇权发展历程与宫廷制度建立、变化中人的遭际三个视角,来考察清朝皇权.整本书结构清晰,内容勾连,从中不难看出一位历史学家严谨中正、务实求真的学术态度.

借助通晓满文的优势,作者阅读了《满文老档》、《清太宗实录》等大量史料,极力还原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历史事件的细节.例如,关于康熙帝与废太子之间的“帐殿夜警”之说,作者从两人之间嫌隙的产生开始论述,通过皇帝朱批、传谕等史料的佐证,有理有据地分析出康熙“一废太子”的深层原因和心理变化.同时,全书不止于对史料的引述,更注重通过对史料文本的精读,寻找某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与其他事件或结构性背景的联系,如董鄂妃成为皇贵妃与顺治帝废后、博尔济吉特氏返归科尔沁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做历史与写故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传播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作者的几本清史专著相比于其他学者,更关注历史事件中的个人.在她看来,人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制度与文化的产物,人的思想观念和人生遭际因此而不同.无论是权臣、重臣、太监,或者是皇帝,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有着七情六欲、忧愁烦恼和喜怒哀乐,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都是由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组成的.顺治帝福临长大后外向、敏感、急躁、情感丰富、善变的性格,和其幼儿时期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受到满洲传统文化与习俗的较大影响,康熙帝十分倚重骑术精湛的八皇子等作者吃透史料,深入到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前后勾连、吸引人的故事为读者展开历史事件.

好的历史研究文章,会讲述一个好故事,有悬念,有细描,有详有略,勾起读者的好奇心.随着历史学家的笔触回到过去,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但同时又能从历史的迷雾中跳出来,看到历史人物看不到的结构性力量.


好的历史研究不能缺少叙述的功底,即把理论和史料吃透打碎,然后按照历史学家的分析和理解来讲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