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博士“躲妈妈”

点赞:10287 浏览:446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躲妈妈”释义: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现象.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含辛茹苦地拼命挣钱供孩子读书,孩子长大了,有出息了,却无情地抛弃了年迈父母,不尽赡养义务.来源:百度百科

5月10日,母亲节.一篇题为《最“牛”博士“躲妈妈”》的帖子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名为“aaabbbcccddd”的网友发帖称,一名竹姓留学生在取得博士学位后移居加拿大,8年不与父母联系,甚至没打一个.网友称之为“躲妈妈”事件.

人肉搜索很快将最“牛”博士身份查清:他叫竹学叶,1965年生,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

记者亲赴河南,意图探究竹家隔阂的原因.家人却三缄其口,讳莫如深.“我什么都不知道,我父母也什么都不知道.”小妹竹学勤说.

家丑不可外扬,这或许是他们保全体面的最后一道防线.今天,父母和小妹居住的香樟苑小区,已经没有人知道竹学叶这个名字和它曾代表的“体面”.

孝子和模范

1981年从洪埠乡第一中学毕业的学生,也许还有人记得竹学叶这个名字.

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在那个穷乡僻壤的山村,像竹学叶这样成绩优异,13岁修完初中全部课程、15岁高中毕业的孩子,“几十年都出不了一个.”

他像一颗耀眼的明星,照亮了这个五口之家.

1980年9月,刚满15岁的竹学叶跨进了令无数学子倾心向往的大学校门――进入郑州工学院(现并入郑州大学)土建系攻读民建专业.他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孩子.

15岁,他曾经的同窗们还在为即将到来的中考发愁;家境贫寒一些的,则要考虑进入社会、打工挣钱了.

父亲竹庆珍时任马埠乡中学教管站站长,兼教政治课.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培养出一个如此争气的儿子,是他此生上得最好的一门课.知情者透露,那时候父亲一提起他就“满面春风”,两个妹妹也无不以家中有这样一个有出息的大哥为荣.

竹学叶的母亲说过这么一席话:“私下里你很少能见到他学习,但是每次考试他总能名列前茅等虽然有些顽皮,但是同学老师们都很喜欢他.”做母亲的优越感油然话中.

1990年初,取得硕士学位的竹学叶获准留校工作.几年后,勤奋刻苦的他又实现了事业上的突破――成为郑州工学院的一名副教授.那年,他才24岁.

这个名字和其所代表的“成功”此时达到了顶点.竹学叶并不是忘本的人,这期间,他为家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大妹随后考入郑州工学院读书,上学的费用基本都是竹学叶一人承担:小妹上学,他也给了很大的支持.大妹毕业后没单位,没住房,又是竹学叶给予了帮助,把自己的房子给了妹妹住.

“他在(郑州)工学院教书期间,还接他的父母去郑州游玩,不止一次.”知情者透露.

这样的模范,竹学叶当了十几年.2000年春,他回了趟老家,从此“人间蒸发”.

最“牛”家庭躲记者

在固始县,每一辆出租车都可以载你到达香樟苑小区.

这是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中高档住宅小区.下午,大爷大妈们随意地坐在中庭的长椅上闲聊,一问之下,没有人知道附近住了一家姓竹的,更不知,这家的儿子是个留洋的博士.

竹学叶走了,像随风飘散的落叶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竹庆珍老两口现在跟最小的女儿竹学勤住在一起.

最牛博士“躲妈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课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变化是从1997年开始的.竹学叶的妻子先去了加拿大,那年年底,他以探亲的名义也去了加拿大,但探亲期满后就留在了加国,还在那里读上了博士.

“出国后,他就很少和家里联系了,2000年曾回过一次国,回家住了几天,再往后就没有了他的任何信息.”洪埠乡马埠村一位知情人士说,“那次走时,他还以旅费不够为由,向父母要了600元钱.当时他的母亲觉得孩子在国外创业不容易,就又向亲朋好友借了钱,最后给了竹学叶1000元钱.”

一个是成绩优异、资助家人的好儿子、好大哥;一个是彻底忽略家人的不肖子.二者差异之大,令人无法相信这是同一人.

其间变化的根源,就藏在D2区B2单元那扇紧闭的大门中,但任凭记者如何敲门呼唤,竹的家人还是不愿露面.尽管,记者事前和他们取得了联系,但临到头,竹的家人还是以“什么都不知道”为由,关闭了真相的大门.

遮遮掩掩的“家丑”背后,是否隐匿着这个家庭教育中缺失重要的一环――孝道教育父母以儿子拔尖的成绩为荣,竭力维护儿子名誉,恨不能以老迈之躯,挡一切风雨.然而所有的目的,并不是想教出一个“躲妈妈”的不肖子.

母亲思虑成疾,一病不起.2001年~2003年,竹庆珍的妻子先后做了乳腺癌切除和子宫卵巢切除手术.母亲病重,那位曾经的孝子却连一个安慰的都没有,更不用提为父母承担医药费了.他彻底从父母的视界中消失了.

随着探望竹学叶母亲病情的人增多,质疑其为何不回来看看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竹的父母便搬了家,住到了香樟苑.这个地方离马埠乡有十多公里,在这里,没人知道他们曾经有过一个那么“成器”的儿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便受到如此冷遇与伤害,做父母的还在保护儿子――知情者称,正是因为担心过度会给竹学叶在国外的生活带来麻烦,他们才决定对媒体沉默.


作为竹的生父、生母,他们宁愿透过熟人打听儿子在加拿大的近况,也不愿让此事“扩大化”.

竹博士的国外生活

与竹的家人沉默以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友的热烈反应.

网友“明星”通过加拿大华人社团打听得知,竹学叶经常在境外公开场合发表演讲,自诩传播“中华优良的传统文化”,搞“艺术节”、“油画展”,同时还是一家书店的经理.

讽刺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他,却弃自己的父母于不顾――但这恰恰关系到他弘扬传统的道德基础,关系到他是真的懂得珍视传统优良文化,还是仅仅由个人利益所驱动.

据知情者称,竹的父亲每每打听得知儿子在国外的近况后心情就会很沉重.“他们(竹的父母)也不是一直住在小女儿家里,学叶的外婆90多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竹的母亲的几个兄弟姐妹轮流照看老人家,轮到竹庆珍他们时,他们就要去学叶外婆的住处住上一个月.”

这些难处,身为博士的儿子不但没有伸手支援,反而音讯全无.然而沉默是这家人唯一的应对方式.

记者手记

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子六亲不认了,做父母的还拼命护着,生怕儿子声名遭到损坏――情理上,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一不能证明竹博士行为的合理性,二不能阻挡浩浩网友的批评声浪.本刊不鼓励“人肉搜索”,但在网络将个人隐私变得愈发透明的年代,每一位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人都该戒慎恐惧,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警惕言行――一个大谈传统文化又开书店的博士该有志于此吧.

希望竹博士有一天能幡然悔悟,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

各地“躲妈妈”一览

重庆九龙坡区一位47岁的母亲秦宏玉很苦恼.下岗三年来,她一直靠擦皮鞋为生,不料,这份工作却让读高二的女儿小丽(化名)感到蒙羞,多次当众不认她.

郑州某金融信贷科一大学实习生,家在农村.其父从百公里之外的老家探望,他却说不认识.中午,他到偏僻之处把还没走的爹训斥了一番,大意是“谁叫你来的,你这样子多影响我,让我今后咋见人,咋找女朋友等”

上海好不容易娶了个城市媳妇的农村小伙李先生已经4年没回甘肃老家了.“媳妇儿不高兴,我要回去她就说不跟我过了.而且老家需要‘伸一把手’的事太多了,我怕没完没了.”最后,李先生酿成大错――母亲过世时不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