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场馆建设文综述

点赞:2979 浏览:79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818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5

摘 要体育场馆设施为人们进行身体锻炼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借助它可以进行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加强体育场馆建设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我国体育场馆理论研究的深化,更好的为体育场馆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关 键 词体育场馆建设论文综述

一、相关概念综述

(一)体育场馆

体育场馆:是指用于体育训练、比赛、教学、群众体育的公共和非公共体育用地、设施.包括所有标准和非标准的各种室内、外体育场、馆.

标准体育场馆:是指体育场馆设施的长、宽、高,观众席和缓冲区等设施完全符合正规比赛的正式场地要求的体育场地.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室外游泳池、有固定看台灯光球场、综合房(馆)、田径房(馆)、篮球房(馆)、排球房(馆)、手球房(馆)、体操房(馆)、羽毛球房(馆)、乒乓球房(馆)、武术房(馆)、摔跤柔道房(馆)、举重房(馆)、击剑房(馆)、健身房(馆)、棋牌房(馆)、其他训练房(馆)、保龄球房(馆)、台球房(馆)、田径场、小运动场、手球场、足球场、室内网球场(馆)、室外网球场、室击场、室外射击场、室箭场、室外射箭场、摩托车赛车场、卡丁车场、篮球场、排球场、门球场、壁球馆、地掷球场、攀岩场(馆).

非标准体育场馆:指按照国家规定,未达到标准体育场馆要求,但又可供长期开展体育活动健身使用,较为固定的室内外体育场馆(不包括会议室、餐厅、礼堂、楼道内等临时的活动场所).

体育场:指有400米跑道(中心含足球场),有固定道牙,跑道6条以上,并有固定看台的室外田径场地③.体育场按看台容纳观众人数分为:甲级25000人以上,乙级15000-25000人,丙级5000-15000人,丁级5000人以下.

体育馆:指有固定看台,可供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等项目训练、比赛活动用的室内运动场馆③.体育馆按看台容纳观众人数分为:甲级6000人以上,乙级4000-6000人,丙级2000-4000人,丁级2000人以下.

综合房(馆):指同一建筑物可同时容纳两个运动项目以上的室内体育运动场馆③.

田径场:指有400米环形跑道、无固定看台的室外体育场地③.

小运动场:指有200米以上不足400米环形跑道的室外体育场地①.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是指修建在室外,因地制宜,简单易建,投资不大,方便群众,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健身性的大众公共体育设施.一般由数站构成(5-20站不等).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指在“十一五”时期,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以经济实用的小型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同时推动农村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点的建设,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构建农村体育怎么写作体系.

(二)体育场馆的性质和分类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体育场馆基本上属于国有性质,用于运动队的训练比赛或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的内部体育活动.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伴随着体育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体育场馆的性质和分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仍以国有性质的体育场馆为主.

当前我国体育场馆大多依据以下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产权性质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外资(含中外合资)、其他.在我国国有体育场馆仍占四分之三以上的比例.

按经营性质可分为:公益型、事业型、营利型三大类.公益型场馆指由国家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属国家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管理的,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运动竞技以及运动员训练、竞赛需求的体育活动场所,它是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项主要的物质保障.事业型场馆指学校及各类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场馆,此类场馆在改革开放之前主要用于单位内部师生、职工的体育教学和群体活动,目前正逐步向社会公众开放.营利型体育场馆指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体育场馆,包括单独经营场馆,宾馆、饭店等附设的体育场馆等.近年来营利型体育场馆发展很快,已占有23.90%的比例,这标志着体育已进入市场,并开始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按区域可分为:城市市区,市郊区和农村.近年来设在农村(乡镇及乡镇以下行政区域)的体育场馆虽然呈增长趋势,但与我国农村人口相比较,所占比例仍然大大低于城市,仅为20.20%.这种状况,与农村体育人口比例较低形成了互为因果的关系①.

按管理主体的性质划分:主要有体育系统、教育系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系统、系统、铁路系统等.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因此,这些体育场馆设施的所属权均为国家.

1.我国关于体育场馆建设的政策法规

我国进入80年代后,对于体育场馆设施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视,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和行政法规.总的来看,有关体育场馆的政策法规文件可分为体育场馆建设规定、管理规定和使用规定三大类.

①体育场馆建设规定

1984年10月5日在《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指出“为了保证体育事业的大发展,必须逐步增加体育事业经费和基建投资,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年11月9日国家体委在《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的意见》中指出,“要积极发展体育运动的物质条件,增加体育事业经费和基建投资”.

与场馆建设规定有关的法规基本分三个方面:

城市体育场馆建设方面:1983年10月28日国发[167]号文件《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中提出:“应将体育场馆建设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建设规划”.根据这一精神,1986年11月29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体委拟定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首次对不同人口的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的面积做出了较详尽的规定.

农村体育场馆建设方面:国家体委1987年6月14日公布,1988年1月开始实行的《全国体育先进县标准的细则》,提出全国体育先进县的标准之一是要拥有“两场”(田径场、带固定看台的灯光球场)“一池”(游泳池)、“一房”(综合训练房),这一规定推动了县级体育设施的兴建.

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方面:1990年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发布实施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其中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制订的各类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施标准,有计划地逐步配齐;新建、改建学校必须按照有关场馆、器材的规定进行规划、计划和建设.”

国家对体育场馆建设的重视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使得我国城乡间、学校内兴建了大批体育场馆.

②体育场馆管理规定

在场馆管理方面,主要涉及场馆的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和卫生管理等.1983年4月9日由国家体委和财政部发布了《各级体委所属公共体育场所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此外还有《射击场设置管理规程》、《场馆防火安全管理规定》、《场馆治安秩序管理规定》以及《游泳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这些管理规定对体育场馆的卫生、治安防火等提出了要求.另外,各省市也相继出台有关体育场馆的管理办法,强调场馆的科学管理,对保证各地体育场馆的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③体育场馆使用规定

1979年3月20日在《关于加强群体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发挥和提高现有公共体育场、馆、游泳池和设施的使用率,加强管理,合理安排,面向基层,向群众开放.”1980年4月25日,由国家体委、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和四家联合发布了《关于充分发挥体育场馆使用率的通知》,强调体育场馆要发挥使用率,提高经济效益.1984年5月5日国家体委发布了《关于体育部门所属体育场、馆向儿童、少年开放的通知》,同年10月5日在《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提出“体育场馆要改善管理,提高使用率,成为开展群众活动和培训体育人才的基地”,并强调“要讲究经济效益,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多种经营,逐步转变为企业、半企业性质的单位”.1986年3月27日国家体委公布的《关于公共体育场所应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积极向群众开放的通知》指出:“目前全国大多数体育场馆的使用率还较低,未能将有限的场馆充分地利用起来等影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90年代中期,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体育场馆有偿开放开始快速启动,该纲要指出:“要加强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提高使用率,除部分训练专用场馆设施外,各体育场馆设施均应向社会开放,合理收费.”场馆的使用规定最终写入了《体育法》,在1995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明确规定:“等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等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体育法》的颁布填补了国家在体育领域里的立法空白,结束了我国体育事业长期无部门基本法可依的历史,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开始进入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新阶段.2003年8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使用、怎么写作、管理、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均作了详细的描述.

总之,我国有关体育场馆的政策法规,对场馆的建设、管理和使用都做了规定,这些体育法律法规保障和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保持了体育场馆的持续增长.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综述

查阅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网络版)等相关文献,发现国外体育场馆设施发展比较完善,在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开放利用率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措施.

①关于体育场馆建设的政策法规

国外关于体育场馆建设的政策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政策的全面支持.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对体育场馆设施的兴建,从各国的体育法规中可以找到有关修建场馆设施的内容,如韩国为提高全民体育参与率和扩大体育设施数量,在《国民体育振兴法》中规定:“国家及地方自治团体应根据总统令设置运动场、体育场、游泳池及其他总统令规定的体育设施,并经营和维护”.秘鲁《体育法》指出:“在全国实施的所有居住地区和城市土地规划中,都必须留出用于建设公园的百分之五十的地方作为体育设施建筑用地,等在所有中小学、大学、军队、城市、居民区、娱乐园和其它类似设施建设中,都要考虑建筑体育设施”.

强有力的财政拨款.体育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体育资金投入的多少.多数体育发达国家历年来对体育的投资数额都十分巨大,均达到数亿甚至数十亿之多.在这些体育拨款中,有很大一笔资金是用于建设体育场馆的,如二战以来德国实施的三个《黄金计划》以及《东德黄金计划》,其主要目标就是大众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实施这些计划用在体育场馆设施上的资金已近400亿马克.而作为世界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美国,大众体育之所以开展得如此广泛,正是因为美国政府对大众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达到了几近“奢侈”的地步.1935-1941年,美国经济处于西方经济大萧条的漩涡之中,但美国政府依然在这一期间投资了15亿美元用于社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1965年起通过的《土地与水资源保护法》,使得美国联邦政府每年拨款7.8亿美元用于大众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正是由于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的大力支持,使得美国的大众体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对体育参与程度的普遍提高,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体育投资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以上.

优惠的税收政策.大多数西方国家以及东欧国家,在税收政策方面,均向体育部门提供一定的优惠,鼓励私人资金参与体育设施的建设.如西班牙政府对那些为体育活动提供赞助的公司在税收上给予政策优惠,一般情况下,西班牙政府要征收公司收入的10%作为所得税,但是,如果赞助商无论是赞助运动员个人还是大众体育均免征公司企业所得税.

多渠道资金来源.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体育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体育运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国家除不断增加国家体育投资和地方体育投资之外,还借助于体育的经济功能,广开财源,大力吸收社会资金,使居民个人体育投资、公司企业体育投资和媒体收入在国家体育经费来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大.以发行体育彩票、出售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权、吸收各类赞助费、建立体育基金、销售比赛门票、纪念章等为主要方式,广泛地吸引社会游资、发展体育事业、增加政府税收.如美国的体育业(含发行彩票、等)年收入近40亿美元.


除以上几方面以外,大多数体育发达国家在场馆的开放、维修、经营、管理等方面均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法规.健全的法律法规为这些国家体育场馆的快速建设、良性运营、有效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场馆主要包括公共、学校与私营体育场馆.公共体育场馆与学校体育场馆一般由地方政府部门管理,免费向居民开放或收取少量费用.如1990年,日本小学、初中、高中分别有86.9%、78.7%、57.1%的室外运动场对居民开放,分别有91.7%、84.4%和42.1%的体育馆对居民开放,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程度较高.日本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建设时就充分考虑对外开放的需求,一般都装配夜间照明设施,并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群体的特殊需要.

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俱乐部在开展体育活动时都使用公共和学校体育场馆.俱乐部在使用体育场馆前必须向地方体协上报计划,由体协与政府休闲管理部门协商,统一安排各俱乐部的活动时间.这样既保证了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也保证了活动组织的有序化①.

西方国家除重视常规体育场馆的建设以外,还高度重视户外运动场馆资源的开发.在这方面美国最具有代表性.美国政府十分重视休闲体育的发展,大量土地用于休闲体育活动.在这些土地中有森林、自然保护区、钓鱼区、公园等,人们可进行徒步旅游、钓鱼、登山、游泳以及其他多种多样的休闲和健身活动.这些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主要由联邦、州、地方及社区政府,利用税收、拨款修建,均免费或以极低费用向居民开放,本身并不赢利,或者很少赢利,它们对城市和社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在美国,几乎每个社区都有社区活动中心.这些活动中心大多是多用途的中心,包括各种各样的户内外体育活动场馆.

③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

体育场馆在国外通常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场馆设施(公共体育设施)两大类.非营利性场馆设施的经营主要靠提高场馆使用效率,组织体育比赛和其他娱乐活动的场租、门票、广告收入等的分成,及停车场收入、餐饮怎么写作等.场馆的使用率体育活动高于其他活动,即主要靠组织体育活动赚钱.这类体育场馆经营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雇用正式人员少,临时工多.而营利性的场馆设施,则多是大型的、有特色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场馆设施.如德国的勒沃库森拜尔04俱乐部,其管理体现出“专业化”、“系统化”思想.从这些场馆设施的经营来看,他们同经营企业一样建立有不同的管理及经营机构,常常拥有各个方面的专门化人才,如既有体育专业人士,又有经济、文化、管理、广告等专业人才.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发挥出其最大作用,获得最大利润.

总的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在税收政策、资金投入、对外开放等方面对体育场馆建设予以全面支持,已达到相当规模.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国内学者对体育场馆的调查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关于城镇体育场馆的研究多于农村,这些研究对我国体育场馆的现实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并对发展前景做出一定的预测和展望.文献检索表明,目前有关我国体育场馆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研究尚未查到,而国内现有有关体育场馆的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体育场馆建设的政策法规

在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方面,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性的文件和行政法规.譬如《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全国体育先进县标准的细则》、《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及《公共体育文化设施条例》等,这些政策法规对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但有些规定还过于笼统,即使列出了详细指标,在现实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执行不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体育场馆的建设在我国还没有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国外体育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体育水平的高低与体育投资的大小是成正比关系的,体育的发展与经费的保证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对体育的投入总量虽在不断增加,但体育在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却仅为千分之四左右,不仅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投入,而且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还要少.国家对体育场馆在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力度不大,体育场馆建设资金来源单一.目前我国基本上仍是依靠国家拨款兴建体育场馆,未能充分挖掘社会力量.近年来,国外许多国家对本国的体育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其趋向是国家体育投资和社会体育投资的结合,在不断加大国家体育拨款的同时,广开财路,使体育经费的来源结构多元化.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现今许多体育项目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因此调整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有效的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场馆设施的建设与经营,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通过社会力量建设场馆,从而使国家、个人和企业三方受益,已成为加速我国体育场馆发展的有效途径.

体育场馆在法制化和规范管理等方面存在滞后现象.虽然我国在体育场馆方面拟定了不少法规性政策和文件,但实际的执行力度还很不够,不能保证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即使在《体育法》颁布后,仍存在大量侵占、挪用、闲置体育场馆的现象.尤其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主要问题是体育场馆的投资水平、利用率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因此,我国应在体育场馆使用方面加大执法力度,采取一定的监督措施和惩罚手段,大胆开放各类体育场馆,包括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优势的学校体育场馆,确保场馆达到最高的使用率.

建设和保护体育场馆设施要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长远的规划做为保证.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更具有权威性、强制性,中国则多以行政部门、群众组织“规定”的形式出现.

②我国体育场馆建设概况

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为6.5个.在我国体育场地结构中室内体育场地偏少,仅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7.19%;室外体育场地居多,其中以篮球场、小运动场和门球场为主,占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79.7%.在我国现有的体育场地中,体育系统拥有场地数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2.2%;教育系统占65.6%.教育系统体育场馆是“九五”和“十五”期间体育场馆的主要增长点,各高等院校无论从场馆类型、数量、质量、功能来看,都为最优.从场馆的地区分布来看,总数居国内前列的省市主要有:辽宁、山东、江苏、广东、广西,每万人拥有体育场馆数和人均体育场馆面积相对较多的是人口较少的西北内陆及经济较发达的北京、天津及沿海省市.从全国的高质量场馆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的场馆已具备了申办高等级比赛的条件.以这些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城市辐射的发展趋势也很明显,而经济欠发达的西北、西南地区的场馆群效应及辐射周边的趋势都不明显.

我国体育场馆在建设规模上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据韩国文体部1994年资料显示,1994年韩国每万人拥有10个体育场馆,而日本文部省1990年调查资料表明,1990年日本每万人拥有26个体育场馆.

因此,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不足.

③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用以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开放率和使用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状况仍不理想.在我国现有体育场馆中,分布在学校的体育场馆占全国体育场馆总数的65.60%,而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率仍比较低,仅为29.2%.根据日本文部省1993年公布的资料显示:“在日本99.2%的公立学校不同程度地实施着对地域居民开放的职责”.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也应是我国解决社会体育场馆不足需要采取的重要措施.此外拥有全国体育场馆总数9.2%的企事业单位系统的体育场馆90%不对外开放;占全国体育场馆总数2.2%的体育系统,又有相当一部分高质量的场馆怎么写作于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也没有实行对外开放.在全部的体育场馆中,由于各系统对大众开放程度不高,真正用于群众体育健身的场所只占全国体育场馆总量的10%.

我国体育场馆建设文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场地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在我国现阶段体育场馆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开发、管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弥补社会体育场馆不足,对于推进学校体育的开展和实现大众体育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王进在《广州市中小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现状及对策》中指出:“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经费没有保障、体育设施不具备开放条件、安全保卫问题突出、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规范”.李伟对浙江33所普通高校所做的调查表明,其“体育设施属中下水平,设备配备率低,场馆数量少,人均面积不足”.孙竟波提出高校体育场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策和管理方法两方面,管理方式的落后造成保养不利,配置不合理,闲置严重,宣传不到位.韦晓春认为高校体育场馆的问题是“投资不够,上级经费不足,同时管理人员水平低下,造成场馆使用单一,空闲多”.成守允提出的三个主要问题是投资、宣传和自然环境.张云龙谈到的问题是配置低下和利用率不高.杨铁黎认为关键问题是缺乏资金和人才.

④体育场馆的管理和经营

经营和管理是体育场馆的一项职能,“管理是以促进场馆成员积极而有效地工作为目标.经营则是合理地更有效地使用场馆的有限资源,以取得最大收入为目标.经营和管理互相联系,有机结合,共同组成场馆经营管理的全部活动及过程”.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大多属于政府管理,实行集中统一的行政领导.在经费来源上由国家统一下拨,业务活动由主管部门下达,致使多数体育场馆长期对社会封闭,功能单一,使用率低,国家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公共体育场馆逐步改变了原有的生存方式,经营型管理逐渐成为场馆发展的主题.各场馆的经营内容基本是以体为主,多种经营,通过近几年的改革、探索,有些场馆开始实现经费自给,甚至获得了年盈利百万元以上的收益.但总体来说,我国对体育场馆实行经营型管理还刚刚起步,经营程度不高,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体育场馆的经营范围过窄.经营项目多以体育比赛、体育训练为主,用于比赛和训练的场馆比例分别为47.5%和27.5%,未充分重视大众对体育场馆的需要;其次,现有体育场馆的使用率不高,大型体育场馆门槛太高,闲置严重,同时还存在随意挪用和侵占的现象;第三,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落后,管理人才缺乏.

因此,如何搞好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解决现存体育场馆使用率不高、发展缺乏后劲、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矛盾突出等问题,是促进我国体育场馆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小结

体育场馆设施为人们进行身体锻炼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借助它可以进行一系列的体育活动.而从搜集到的资料看我国体育场馆建设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在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增加了对健身场馆设施的直接投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锻炼条件.然而,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和锻炼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场馆设施仍呈紧张状态,远远不能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在对影响我国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的调查中,有32.5%的人认为是由于缺少场馆设施.而对我国农民体育健身状况所做的调查显示,在农村,怎么写作于村民的公共体育场地严重不足,用于消遣娱乐的和棋牌类不少.从体育运动设施和器材来看,经济发达的农村拥有量较多.从前人的调查结果可知,我国体育场馆缺额较大,大多数居民在公园广场、住宅小区空地、自家庭院等非正规体育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在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与全国类似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对于我国目前的体育场馆建设情况如何、场馆发展中存在哪些不足、应当采取何种措施去解决等问题所进行的全面性、系统性的调查和研究相对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