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的艺术文化学科前沿

点赞:3288 浏览:87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的分支中国传统镂空器物以丰富的造型艺术、独特的空间艺术以及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静静演绎着“透”的艺术魅力.对“透”艺术文化学科前沿和研究方法的了解有助于理论研究的进行.通过对中国传统镂空器物的传统哲学与传统文学与艺术的研究现状和理论综述可以给现代“透明”设计提供一个参考,阐述“透”在古代以及现代设计中文化传承和对现代产品设计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传统;镂空;器物;透;研究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造物历史,器物作为人类生存过程中为生活、劳动怎么写作的历史,它也是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历史.器物通过造型总是把时代的技艺与科技转化成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展示出古人的伟大设计思想和创造力.

人类最初的生活是没有工具、没有设计的原始的、生存的生活.在满足基本需求后,渐渐的人们学会了造物,有意识的改造自然和尝试各种技巧在器具上凿、挖、雕、嵌,使平淡的物品变得生动起来.受加工制造的材料开发的影响,不同时期的工匠们使用石头、青铜、木材、金属等依据不同需求制作出各式造型的生活器皿、祭祀用品和陈设品.同时,中国古人对“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观念深信不疑,总将主观的世界导向自然的世界,将自然万物与人融为一体,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美,另一方面传达人类的情感和宇宙的情怀.器物是古人将自然与人类情感融合的最好载体,是以物化形态体现人类造物文化的艺术,使它凝固为流转不息的文化形态.中国造物史中经典的陶器、玉器、青铜器、金银器等器物,用深沉隽永的形态静静展示着古人的伟大设计思想和创造力.传统镂空器物作为中国造物历史中独具特色的奇葩,它继承了“透”的造物思想和传统文化.

一、研究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是一个宽泛而模糊的概念,它所包含的内容既有高而玄乎的传统哲学,亦有传统艺术文化的琐碎之事,它的博大深厚是不可能用词汇来形容的.传统文化中“那些不能被解释或者甚至不能完全描述的东西,就是作品的精神价值”[1]中国传统镂空器物是宗教规范、艺术文化、道德、生活习俗等方面的集中反映,它具有很强的传统文化特征.而“透”艺术文化虽不是传统文化中主要部分,但却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最耀眼的一部分,它在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学等方面都有不俗的体现.中国古代造物文化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结合的民族传统文化,最能体现出中国传统镂空器物中“透”的艺术文化特色.深入研究中国古代造物文化是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新的审视,科学分析中国造物文化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它在世界设计史中的地位.

“透”的艺术文化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传统镂空器物的工艺转向现代“透明”产品设计,其间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心理发展过程,造就了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也造就了“透”的艺术文化发展.“透”艺术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人们对传统全封闭器物的创新,另一方面则是设计师通过绘画、雕刻、镶嵌等方式对器物内层设计,体现出通透的艺术性.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机器生产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等五个显著特点的时期,人类的文明飞速发展.工业时代是凸显设计重要性、发挥设计作用的时代.设计脱离了传统工艺的束缚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在制造过程方面显现出一定程度的分离.

“透”的艺术文化学科前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产品设计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1世纪以产业革命为契机的现代设计以设计为视角,将产品设计以全球化、规模化、批量化的形式在市场、技术方面扩大发展.产品设计与生活的关联已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广泛的渗透到生产与生活当中,这一切所带来的困扰使人们对生活缺乏热情.在到处充斥钢筋混凝土的空间里,人们不愿被水泥外壳所困,也不愿被厚重的障碍物所包围,开始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因此,当产品剥离不透明的外壳后,里面的内容被暴露无疑,这就需要创造一种情感上的连接.于是,产品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在造型方面逐渐从超薄、微型到“透明”发展变化,打破功能与形式之间的传统定义.在工业技术和材料技术不断进步时,现代社会的“透明”产品得到新的发展契机,它的出现维系了人与产品的情感连接,使人回归情感的自由.“透明”产品的发展一方面使工艺技术得到革新,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借助它“透”看到物品的内部构造或是外部环境,摒弃了厚重的外壳带来的厚重感,使产品拥有轻盈灵动的视觉效果.目前,设计师积极利用各种可透性材料创新设计“透明”产品.在设计界,“透明”是全球众多设计师尝试了无数次的主题,也是他们乐此不疲的法宝.得益于天才设计师们的努力,越来越多拥有透明元素甚至是全透明的物品映入眼帘.


二、国内外研究

(一)国内“透明”设计研究

“器”,《说文解字》注解“器,皿也”,泛指有形的具体器物.器物实际上是不受任何时代意识束缚的广义性名词,既可以指现代产品又可以指古代器皿,凡是我们生活中、劳动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工具等产品都可以称为器物.[2]按照杭间的解释“器是一种实际需要,是一种供求关系.”[3]“器”指个别、具体的东西.通过器物保留的历史来研究造物思想发展的点滴轨迹,是最具科学性的研究.从造物活动来看,器物的发展不仅凝聚历代文人工匠创造出的智慧结晶,而且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4]

进入封建社会,宗教、文化、艺术等因素迅速融入传统造物思想中.夏商周时期,器物以青铜为主要材质,它在古代中国有极高的地位.从汉代起银制容器从中亚被引进,到公元五、六世纪,金银器取代了青铜器,铸造的形状被适合于薄金属工艺的形式所取代.[5]金银这种软金属使很复杂的工艺成为可能,它独特的物理属性更有利于匠人赋予其宗教、文化、艺术于其中进行创作,因此,金银材质的镂空器物的出现将中国造物史推向了另一个高峰.器物由原本的质朴单纯的盛载器转变成为多姿多彩、功能各异的镂空器,同时兼具赏玩的效果.并且.中国传统镂空器物作为政治、社会、精神上的象征物,它的设计重点放在功能、关系、韵律上,承载的是对意境的思考.目前,中国生产“透明”产品的企业为数不少,多是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的镂空“透明”产品,而非科技含量高的先进产品,或是“借鉴”国外品牌的外观设计,技术含量低微缺乏创新.从侧面证明,中国企业的产品创新意识较淡薄并且设计的基本实力也达不到现代设计的要求.“透明”设计对新技术和新材料要求较高,“透明”产品的设计与科技研发主要集中于欧美和日韩地区,中国仅是它们的制造市场.如何从利润率较低的制造和销售通用产品转向利润率较高的个性化、独特化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是当今中国企业面临的紧迫课题.

(二)国外“透明”设计研究

欧美和日韩国家在“透明”产品设计上有着技术的优势,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消费类产品还是以国外大品牌的技术为主.日韩在“透明”设计上有自己独到的一面,一方面积极开拓技术领域,另一方面研发符合主流消费群体的产品.无论在外观还是技术上都有不俗的表现,符合时下市场需求.欧美在“透明”产品在设计风格上和日系产品有着鲜明的差别,欧美“透明”产品在外观设计采用时尚的流线型,美观、简洁、大方、更具人性化,从产品的外观设计到人性化操作界面,都考虑得无微不至.它们不追求日韩产品的极致轻薄与标新立异,在产品设计上倾向简洁、大方的设计,主要追求质感的厚重,简洁大方的特点,摒弃在外观上多样的变化.任何新产品的产生都需要新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的支持,这些是“透明”产品在透明性质上的支撑,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也可以说新技术推动了“透明”产品的外观设计发展.

一段时间内,“透明”产品在重视技术还是重视时尚引起争论.受技术限制,许多透明化产品仍然处于概念设计范围,许多外资企业在竞争与创新的背景下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研发新的产品,在外观效果与使用性能上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三、研究意义

在不同历史时期,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具有很大局限性,“透”通过当时的建筑、生活用品、艺术品的设计都可以真切的反应出来.因此,不同的造型语言和材质的运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设计语言在不同时代特征.目前“透明”设计发展迅猛,全“透明”产品设计在一部分领域转换为现实,例如:家用电器、数码产品、家具等产业.

以中国传统镂空器物为载体,选定“透”为研究对象,从传统哲学、传统文学与文化方面提炼分析“透”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在中国传统镂空器物的器物类型中,提炼分析“透”的演变及发展规律.用典型传统镂空器物案例论证中国造物文化从古至今发展的脉络以及包含的耐人寻味“透”的设计思想,期望能以小见大.阐释现代“透明”设计产生发展继承了中国传统镂空器物中博大精深的“透”文化以及对它的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产品设计,达到产品与文化的共融目的,是现代设计中比较流行的趋势.

本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概括如下:

(l)以中国传统镂空器物为载体进行研究,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解读“透”的传统核心造物思想.并结合现代“透明”设计的发展现状,梳理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品设计理论和发展方向;

(2)从中国传统哲学、传统艺术文化的角度入手分析“透”的艺术文化,探讨其从古至今艺术与文化融合的合理性、合目的性,总结“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体现;

(3)研究从中国传统镂空器物到现代“透明”设计所呈现的“透”的特征.一方面,借鉴古人睿智的造物理念,指导现代产品设计;另一方面,结合现代生活需要,将传统镂空器物中的“透”思想融入现代产品设计,提升产品的文化气质.

四、结语

本文阐述了“透”艺术文化的设计艺术学科前沿的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确定把中国传统镂空器物到现代“透明”设计的“透”的文化发展作为研究内容.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出发,切实地制定并实施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对研究中国传统镂空器物中“透”的艺术文化进行可行性分析概述.综上所述,进行设计艺术学科研究,要准确把握学科前沿,对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全面了解,并结合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样,所做的专业研究基础坚实、理论全面、具有先进性,才能对相关科学研究和实践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注释】

[1]德西迪厄斯奥班恩.艺术的含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70

[2]李砚祖.设计之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49

[3]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P163

[4]李泽厚.美的历程:修订插图本[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104

[5][英]罗森.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58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修订插图本[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李砚祖.设计之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3]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4]罗森[英]著.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德西迪厄斯奥班恩.艺术的含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