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增强高校家庭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点赞:7769 浏览:181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如何在学生当中,特别是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开展励志感恩教育,增强受资助学生感恩意识,已经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立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教育中心,教师作为引导,重点突出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学习,自我建构励志感恩意识的教育思想和工作思路.

【关 键 词】励志感恩高校思政教育建构主义

自2007年全国各个高校开始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不断加大资助金额扶持力度以来,受资助学生感恩意识单薄、贷款毕业生违约率较高的现象屡有发生,这为在高校当中开展励志感恩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1].而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往往承担了进行励志感恩教育的重任,由于多数辅导员肩负着过重的工作压力,以及日常琐碎的学生管理工作,导致辅导员往往缺乏精力和思路去有效的开展励志感恩教育活动.目前已开展的活动多为宣讲性质,既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又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共鸣,部分活动甚至趋向于形式化、表面化,而被参与活动的学生所遗弃.从教育学知识中去追根溯源,寻找更好的开展励志感恩教育的理论支持,成为新时期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的思路之一,特别是面对高校学生,这些在心智和人格上已经较为成熟的个体,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知识和情感储备,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以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发地构建感恩励志意识,是有效开展此项工作的必经之路.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于励志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即为量变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学生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即为质变过程.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学生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2].

建构主义学习强调三个方面: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3]


(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3]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3]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励志感恩教育的指引

建构主义中指出,学生不是单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相反,学生在接受教育前,一定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道德基础,一般的高校学生基本都符合这个条件.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既然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就应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这个过程必须是亲身的体验,毫无意义的说教形式不仅不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甚至造成学生的反感,这将违背我们教育的初衷.作为施教者,一定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师自我定位于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去自我体会和感受教育的意义,自我建构和总结出相应的知识和感受.

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这就要求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在组织相应的教育活动时,必须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场景,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不是所谓的完成工作任务.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激发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总结,自我升华是开展此项工作的最终实质性的目的和意义.

二、建构主义在实际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开拓“趣味化、参与化、时代化”思路

感恩励志教育作为资助工作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从事资助工作辅导员结合学院特点,有效发挥自身创意的极佳平台.传统的感恩励志教育往往倚重于讲座和宣讲的方式开展,只要认真、分析学生特点,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这种方式并没有有效调动学生,不能迎合学生积极活泼的年龄特点,同时缺乏互动性和交往性.倘若以素质拓展作为活动主要的开展方式,在一个个活动中,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和帮助,穿插融入感恩的点睛之笔,不仅让同学们在活动中,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感受到青春的快乐与律动,同时又能将个人的情感,通过个人的参与进行升华,点出励志感恩的活动主题.

例如:笔者曾尝试带领学生组织以“蓝丝带”为主题的励志感恩活动,拟定以蓝丝带为活动的象征物,通过蓝丝带精神作为活动的主题,整个活动也以“蓝丝带”命名.选择较为开阔的绘图室为活动场地,计划活动参与人数为50人左右,划分为6个小组.同时为了提升活动的内涵,还邀请心理咨询中心专业心理咨询教师,通过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心理咨询特长,将感恩励志活动和心理指引辅导相结合.同时,积极准备各种游戏形式,例如:一指抬人、信任背摔、合作拼图、你比我猜等团体性游戏,保证每个人都能充分参与整个活动.最后通过学生心理测验游戏的环节,自我表达出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朋友的活动主题.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资助教育方式,有别于传统的传授方式,此次活动提供同学们在活动中去体会,去理解互助感恩的涵义,更具有形象性和切身感.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自我建构出感恩励志的活动主题和精神.

(二)强调动态教育活动,鼓励师生积极互动

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当注意使机会永远处于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检测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例如:笔者在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诚信还贷工作时,采用课题设计的活动方式,开展相关诚信教育.一方面,设置有关国家贷款政策和常见还款须知的有关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通过学生以小组形式,查阅资料制作PPT课件,最后以学生公开课的方式,向我们辅导员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课题汇报的方式,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动态的开展了该项活动,不仅指引学生完成了国家贷款知识的学习,同时还锻炼了学生们组织、协调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在活动当中,起到总体的规划和引导作用,对于学生最后的课题结论,给予教师方面的评价和看法,并对学生的成果给予相应的鼓励,保持学生建构性学习的动力.

三、结语

作为在高校学生工作一线的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一定要时刻谨记自身的任务使命,树立育人为先的工作道德标准.特别是对于负责困难生资助工作的学生工作干部,更要明确励志感恩教育是进行日常资助工作的有力推动力量,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工作思路,以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感悟活动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饮水思源、回报社会,吸收阳光,反射阳光”的精神,才是资助工作的最高使命.

9:101-102.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34-135.

作者简介:

刘凯(1984―),男,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增强高校家庭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