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教到学生手上

点赞:20098 浏览:932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个的启发

一次,给我的师父张赛琴老师(著名特级教师)打,谈到了她刊登在《语文建设》的一篇文章《把语文教到学生心里》.师父突然说了一句:“是的,要把语文教到学生心里,但,更要教到学生手上!”

我心里一震:是啊!我们多少次发现,搞外出活动,学生那么投入,那么开心,甚至好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兴奋之中,然而,拿起笔来,却不知从何写起,只好三言五语,草草了事,多少次课堂上,孩子那么动情,那么踊跃,然而,站起来却语不成句,词不达意,真是“心有所悟口不能言”.这――是为什么

放下,我默默思忖了很久.

一节赛课的顿悟

没多久,我的徒弟――我校青年教师钱煜华参加镇江市“新秀杯”赛课,抽中的题目是《最佳路径》(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比赛的方式是头天抽课,第二天上课.时间很紧,拿到题目,我们俩,还有我另外两个徒弟,就凑在一起埋头研究起来.

课文内容很简单: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就要对外开放了,可他却为最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伤透了脑筋,经过多次修改,仍不满意.接到催促电报,他非常焦躁,就到地中海海滨去整理思绪.然而,一位无力照顾葡萄园的老太太的做法使他受到启发.老太太的做法是让顾客自己摘葡萄,自己放钱.给人自由,任其选择!格罗培斯恍然大悟,于是在乐园种草,提前开放.半年后,游客踩出的道路有宽有窄,优雅自然.格罗培斯就按这些踩出的小道铺设了道路.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是苏教版的一篇老课文,许多名师都上过.于是,经过几个回合的讨论,我们制定了初步的教学方案.具体的设计已经不记得了,无非是什么紧扣词句,以读为主,前后呼应之类的,好像很严密,很充实,很紧凑,其实是理不清头绪,纠结于细节,亦步亦趋,毫无新意.当然,和许多设计一样,步骤繁多,环环相扣.看着钱煜华痛苦的表情,我都心疼:是啊,这么多环节,记得住吗有必要吗这就是语文课吗

我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但哪里不对,却说不清楚.

好像陷入了僵局.

匆匆扒了几口晚饭,时间已经不早了.独自回到办公室,我又陷入了沉思.我是一贯主张走进文本的.课有三种境界:第一层次人在课外,第二层次人在课中,第三层次人课合一.好像是王崧舟老师讲过的,我非常赞同.那么,怎么让学生走进文本呢我忽然想到,走进文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当自己是格罗培斯,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心境.这时,“把语文教到学生心里”――师父的话一下子闪过我的脑海!

我急促地拿起课文看起来,三下两下圈圈画画――成了!

再把几个徒弟叫到办公室,我信心满满:“要让每个学生都走进课文,做一回建筑大师!我们的设计主线是体会格罗培斯的心路历程,三个训练点是格罗培斯的焦躁、启发和感言!一上课,你出示迪斯尼乐园的图片,带学生进入情境,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文中伟大的设计师格罗培斯,让他们做自我介绍等”

我自顾自的陶醉,他们眼睛都不眨地看着我,等待下文.

“然后呢”一个徒弟问.

“然后等然后等”我挠挠头,突然灵光一闪,“然后让学生读啊――伤透脑筋、50多次修改、烦人的电报等学生可以拿起笔写一下,就写格罗培斯的焦躁!抒发主人公的情感!”

好像一下子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那么――下面就让他们写格罗培斯的启发”一个徒弟也受到了启发.

“yes!”

“主角”钱煜华也一下子顿悟:“最后写获奖感言”

“对!”

办公室一下子沸腾起来.

“这不是让学生走一遍格罗培斯的心路历程吗好极了!”

“选了三个点,让学生练到手上!既体会了情感,又练习了表达,水融!”

“最关键的是,我不用记住那么多那么复杂的环节了,这么简单,我可以安心睡觉喽!”钱煜华如释重负.

第二天,参赛结果,钱煜华获得一等奖.

不久,镇江市教研员丁东全老师到我校指导工作,专门谈起了这节课.我告诉他,是我的“杰作”.说这话时,不无得意.

语文课是不是一定要面面俱到白话文是不是真的那么复杂我好像一下子顿悟:语文教学一定遵循两条:第一,让课堂简单起来,第二,让学生“心里悟出来,手上练起来”.抓住训练点,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一处标点的推敲

2009年,郑州,“全国语文高峰论坛”活动.

台上,蒋军晶老师正在上课,他执教《趵突泉》一课.

课堂渐入,学生正在大声朗读描写大泉的精彩片段:

泉池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这一段很经典,老师们都愿意在此处下力气,让学生读好,悟好,甚至当堂背会.当然,通常采取最多的方法是朗读,加上想象.

“学伟,对这一段的教学,你有什么想法”坐在我旁边听课的师父(张赛琴老师)忽然问我.

“我等好像也没什么想法.”我还真没想出什么好招儿.

“我是问你,检测如你来教,这个‘冒,冒,冒’怎么教”师父语气温和,但不依不饶.

“我等要不您提个醒”只好耍赖了.

“你看,检测如换换标点,怎么样”

“换标点”我眼前一亮,赶紧把目光收回到课本上,不,是聚焦在“冒,冒,冒”这处细节上.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紧盯在那两个逗号上.那,仿佛是打开这一段教学灵感大门的金钥匙.

对了,聪明的同行,你一定猜到了,我在想,检测如我是学生,换标点,我会把逗号换成什么呢

听完课,赶紧聚到师父房间讨论.

“我觉得――学生首先会换成感叹号!”我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还会换什么呢”师父在启发我,等待我“花开的声音”.

“还会――换成省略号吧”我不敢肯定.

“对!”师父声音突然提高,好像有些兴奋,“那么,感叹号、省略号、逗号各有什么不同,你想过没有”


于是,我又陷入沉思,脑海中开始“翻江倒海”.我在寻找,那一根能牵动我思维的藤.

忽然想到了支玉恒老师的经典课例《草原》.

在教学第一段“草原美景”时,支老师抓住作者的感受――初入草原,想“高歌一曲”,深入草原,想“低吟一首”――让学生朗读、揣摩、感悟、品味.课堂的精彩自不必说,那浓浓的韵味也久久不绝.

是啊,老舍先生初入草原,他说“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要“高歌一曲”是因为老舍先生受到了震撼啊!广阔的草原,一碧千里的原野,让身处北京胡同小院的老舍先生怎能不激动万分怎能不“高歌一曲”此时,如果让他选择一个标点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一定会选――感叹号!

然而,当老舍先生久久的站在草原,久久的品味草原,他又说“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为什么这时却要“低吟一首”因为他已经完全陶醉了,草原的美景让他只想轻轻地吟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此时,再让他选择标点符号,他一定会选择省略号!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其实,我们每个人看到令人震撼的美景,是不是都是这样的情感波折――先是惊叹(感叹号),然后陶醉(省略号)

而《趵突泉》正好也是老舍先生的作品!看到“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不知疲倦”的大泉,可以想象,他一定又走了一遍和看到草原时一样的心路历程,那就是――惊叹,陶醉!

感叹号和省略号正好打开了想象,我们可以借此让学生还原作者看趵突泉的情感变化过程!

茅塞顿开!我赶紧把这些收获向师父汇报.

“就是这样!课文中为什么是逗号呢因为趵突泉冒水日夜不停长年不息,是一种常态,也表示作者从沉醉中走出,心情归于平静.对吗”师父做了总结.

“妙!这样,一个小小的换标点,让学生走一遍作者看泉的情感变化过程,牵一发动全身,太棒了!”我不禁欢呼.

虽然不能马上走上课堂,但我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相信这一处细节的揣摩,学生的生成一定非常精彩,无论说还是写.因为想象的闸门已经打开,情感的泉流已经涌动,情动而辞发,想不精彩都不行!

暗自欢喜――我又学了一招.一处小小的标点,引爆了课堂!

一首古诗的揣想

上过很多公开课,从来没有上过古诗,不是没有,是不敢.

这一次,我决定挑战一下自己.我选上的是《游园不值》.有人说,窦桂梅老师上过的,那么经典,你还上我说,我跟窦大姐的不同,我走另一条路.

嘴上说的硬,心里直打鼓.

开场了,我先让学生读诗.

当然,读得正确通顺,但只是四平八稳.这在我的意料之中.

于是,我开始提出要求:“看看自学资料吧,想想诗句意思吧,每一句的读法都不一样啊!要用心的――揣摩!”我特意强调最后两个字.

静静的沉思了片刻,开始有学生试着读了.慢慢的人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响,有的同学还摇头晃脑起来.

“谁来读”我问.

“我来!但是我想一边读一遍表演!”一个男孩子自告奋勇.

他站到了讲台上,要读的是第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只见他一边抑扬顿挫略带夸张的读,一边高抬腿轻落脚地走路,好像生怕踩到什么.

“你这是干什么”

“爱花啊!我怕自己的鞋子踩伤了小草.”

这个聪明的孩子!我从心里赞叹.

课堂仿佛一下子被点燃了.孩子们纷纷要求“表演读”.这些“小鬼”,一旦疯起来,精彩纷呈自不必说,会有多少意想不到的“火花”啊.

静静的,静静的,全体同学都屏住呼吸.一位“叶绍翁”站在“柴扉”(黑板)前,他轻轻地“叩门”――一声,两声等他时而低头看看脚下的“小草”,时而摸摸自己的心口,时而再轻轻地敲几下“柴扉”.显得那么焦急,又那么耐心等这是“小扣柴扉久不开”.

转身,准备离开.最后一次回头,“叶绍翁”的脸上忽然显出诧异、惊喜的表情:瞬间变化的眉眼,长大的嘴巴等原来他发现墙头伸出了“一枝红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欢笑声,掌声,争论声等同学们沉浸在这个人与花“相遇”的故事里.

热闹过后,我忽然问:“大家都在表演诗人叶绍翁,那么院子的主人呢他在哪里他会想什么”这是本诗的一个空白,因为主人是谁和他是不是在家都无从得知,只能想象.当然,学生的争论也不会有结果,但是却使他们的目光开始关注诗中另一个隐藏的人物――园子主人.不少同学认为,园子主人就在家里,但不愿开门.为什么“应怜屐齿印苍苔”呗!也许是别的人曾经进入过园子,但摘花踏草,折枝损叶,也许引起了主人的不满,所以听到敲门声,拒绝开门等

想象的闸门一旦打开,就是洞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我适时地“勾引”他们继续深入:“其实,作品中的‘人物’有时不一定非是人,也可以是物,但它们好像有人的生命等等这首诗中还有其他‘人物’吗”

“有!杏花!”

“小草!”

“柴扉”

一花一草都成了孩子们眼中有生命力的“人物”.

请看一段学生现场完成的想象习作片段:

小草(1):杏花妹妹,这里有一位爱花的读书人,他想到你的园子里去看看春天等

杏花:你怎么知道他是爱花的人呢前几天来了几个,也说是读书人,折了我们很多枝呢!现在,不管谁来,主人都不开门呢!

小草(2):他等等真的是爱花的人呀!他高高地抬脚,轻轻地落下,连我们都不伤害,怎么会不爱花呢

小草(3):还有,他还是个有修养有耐心的人呢!你看他轻轻地敲门,那么长时间还在等,不是很诚心,很耐心吗

等等

杏花:好吧!大家说了这么多!我也很想见见他!

(一枝杏花从墙头伸出,四下张望.)

多么美的想象,多么敏锐的感受!读着这样的文字,我的心渐渐软化.我似乎听到两个声音:一个叫“爱”,另一个叫“懂得爱”.这两个东西正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拔节,在生长.

我的不可思议的孩子们!

一段久久的思考

把语文教到学生手上,我们且行且思.

当然,这里的“手上”,不仅仅是会写,还要会说,会演,总之,会表达.我们不要“茶壶里煮饺子”的闷葫芦,我们要的是会读书,会理解,会表达,会运用的聪明的孩子!

而这些,需要我们用心地,在一节节的课堂上去把每一块“璞玉”雕琢.

愚钝的我有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找到课文的训练点.

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习作的方法,最根本的途径是――习得.只有悟到,练到,才能得到.所以,亲爱的同行,请腾出时间,让孩子练起来,

――找到课堂的引爆点.

教学设计往往有许多点,但必须进行筛选,有舍才有得.教学上讲究“攻其全身不如断其一指”,集中火力,效果更佳.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引爆点,唤醒的是情感,激起的是碰撞,引爆的是思维,

――找到学生的生长点.

一个孩子,不论他将来是花,是树,还是草,现在他需要的肯定不仅仅是水分,正如我们的课堂不仅仅只有知识,理解、关爱、互助、报答等这些将伴随他走过漫长人生的能力都是今天的营养.而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一个能让他生长的点,让它延展,让它蔓延等语文是我们凭借的方法,手中的武器.

仿佛扯远了.

把语文教到学生手上――长长的路,让我们共同探索.

张学伟

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江苏丹阳实验小学.《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封面人物,2007小语年度人物提名.省师德标兵,全国语文教学改革先进个人,全国“注提实验”名师.全国第二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丹阳市“十大杰出青年”,“2009感动丹阳”十大人物.

把语文教到学生手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近年来,应邀赴北京、广东等多个地市作公开教学300余场.到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做课.“张学伟语文工作室”被评为“镇江优秀党员示范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