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功用主治的历史演变

点赞:10261 浏览:435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桃仁是古今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现代中医学认为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消痈排脓、止咳平喘的功效,而在漫长的古代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对桃仁功用主治的认识历代都有变化.本文沿着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影响力较大的著名医学和本草著作为线索,详细考察桃仁在历代文献中的记载,在古人对桃仁认识的变与不变中理顺桃仁在中药理论与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史,从中发现认识上存在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桃仁本身的,也是属于整个中医药学体系的.


关 键 词:桃仁功用主治演变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49-01

中药桃仁为蔷薇科(Rosaceae)植物桃Prunuspersica(L.)Batsch.或山桃P.didiana(Carr.)Franch.果实中的干燥成熟种子.桃果中的果仁即为桃仁,其功用主治的历史演变如下:

《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了桃仁这一药物,列为下品,文曰:“桃核,味苦平.主治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多首方剂配伍了桃仁,主要应用的是桃仁逐瘀的作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较汉代扩大了桃仁的使用范围,治疗的疾病主要有尸注、鬼注病、卒心痛、伤寒时气温病、头痛、疟病、卒上气咳嗽、阴肿痛、卵颓等,治疗作用已超出原有治疗血瘀邪气和杀虫的功效.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桃核仁主治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主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猝暴击血,破瘕,通月水,止痛”.较之《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明确增加了桃仁降咳逆之气、消心下坚、通经、止痛的作用.

唐代国家药典《新修本草》对桃仁的记载本于《本草经集注》,并无变化.孙思邈对桃仁的应用较前代有所扩大,《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桃仁,味苦甘辛平无毒,破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治咳逆上气,消心下硬,除卒暴声血,破瘕,通月水,止心痛”,从治疗病证来看也已大大超出了前代,新增了治气虚、气滞、唇干裂、脱肛、皮肤无光泽等治疗作用,丰富了桃仁的应用范围.《外台秘要》较《千金要方》治虫又完善为治五脏虫、蛲虫,还增加了《千金要方》中没有提及的治疗酒、骨蒸、偏风、白癜风等证,治疗作用也已超出对功效的规定,用于虚实寒热气血诸证.

宋代《证类本草》记载桃仁的功效为:“杀小虫,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瘕,通月水,止痛”,主要功效较唐代并没有发生变化,在个别应用上有些改变,略扩大了桃仁的治疗范围.《太平圣惠方》将桃仁列为劳热、疟病、上气咳嗽、瘀血、血气、月闭、堕胎的通用药,增加了前代所没有的一些针对更多病症的治疗方剂,桃仁更为多用于气病的治疗.桃仁润肠通便的作用直至《太平圣惠方》仍未明确,但已有大黄丸、调气木香丸、槟榔丸、桃仁散方、牵牛子丸方五首方剂应用桃仁配伍后治疗大便难,可见宋代已较大程度上认识和应用桃仁通便的作用.《圣济总录》应用桃仁配伍后治疗破伤风、风脚软、偏风、风身体疼痛、白虎风、风腰脚疼痛、风、风冷、风秘、大风出虫、大风,但本草学上并没有对应桃仁祛风的作用.

金元时期张元素首次指明桃仁润肠通便的功效,王好古强调桃仁活血化瘀的作用,李东垣用桃仁治便秘已不限于以活血助通便,而是用于多种类型的便秘,已认识到桃仁润肠通便的功效.朱丹溪对桃仁的应用主要以活血化瘀和润肠通便为主,《本草衍义补遗》中这样记载桃仁的作用:“治大便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破赢不可无.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须用.又去血中之坚,及通月经”.

桃仁功用主治的历史演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桃仁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明代《本草纲目》对桃仁的功效有了全面充分的认识:“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硬,除卒暴击血,通月水,止心腹痛,治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破畜血,涂手面,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鬼注疼痛,产后血病”.无论是对功效还是主治的记载,《本草纲目》都堪称集大成者.明代朱木隶主持编纂的《普济方》中桃仁的功效与应用没有发生大变化,个别应用较宋代有所增加.《证治准绳》中桃仁的功效仍不外润肠、活血、杀虫,但主治证较前人又有所增加,如治消瘅、死血作淋、外障、龋蛀等.《景岳全书》尽管对桃仁的应用不多,但果部中记载桃仁的作用对前代仍有补充:“善治瘀血血闭,血结血燥,通血隔,破血症,杀三虫,润大便,逐郁滞,止鬼疰血逆疼痛膨胀,疗跌扑损伤”.

清代中医学对桃仁的应用并无新进展,而且文献中对桃仁的记载较为简略,很少有如明代全面的记述.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没有设桃仁专篇,涉及到桃仁的只有两首方子,都是用作血药.吴仪洛《成方切用》中桃仁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活血化瘀、润燥、通便、杀虫.汪昂《医方集解》在方论中明确指出桃仁在方中活血、入肝破血、润燥之功.

纵观历代本草对桃仁的描述,其功用主要有敛汗,散邪发汗,润肺,止咳化痰,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去血中之热,破血行血止痛,杀三虫,通润大便;主治皮肤血痒,皮肤凝滞之血,血滞封闭骨蒸,肝虐寒热,咳逆上气喘急,血痰,胸膈痞满,心痛,下焦蓄血,腹中滞血,腰疼,热入血室,血闭瘕,鬼疰血逆疼痛,妇人产后血病,妇人阴痒,阴疮,疝痛,小儿颓卵,膨胀,大便血结,血秘,血燥,卒暴击血,跌打损伤.现代本草著作及教材将桃仁主治概括为:味苦、甘,性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功用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主治多种血瘀证,如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积及跌打损伤等,肠燥便秘,肠痈,咳嗽气喘等证.中医药典籍中记载的桃仁的功效和应用从汉代到清代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丰富,到明代达到完善.但现代对桃仁的应用较之古代有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