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经验

点赞:22313 浏览:1045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关键.

【关 键 词】语文;创新;教育

1创造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1.1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活泼、、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

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

1.2巧妙创设创新情境

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2多施技巧,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关键.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的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并由此展开文章的阅读活动,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育经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创新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1引导要巧妙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

在教学《灰雀》时,课文写到第二天列宁到公园见到了那只灰雀.至于灰雀与小男孩到底有何关联,灰雀是怎样回到林中的,是课文留下的空白,我在设计这段教学中,有意挖掘这段空白,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由此引发想象:小男孩对待列宁、对待灰雀的态度及变化,放回灰雀的过程等.这样,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补上了这段“空白”,加深了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又如《秋天的思念》一课,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学生根据课题找出题眼,大胆发问:“作者思念什么?为什么思念?为什么是秋天的思念?”如此一来,教学指向清晰明快.

在引导过程中,我注意时间和分寸的掌握,既不喧宾夺主,又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

2.2点播要巧妙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学生在赏析“落叶在林中飞舞”一句时,都认为“飞舞”用得好,但好在哪里,一时说不上来.我见此情景,巧妙一点:叶子像什么飞舞?学生马上联想到:蝴蝶,落叶像蝴蝶一样在林间飞舞;有的学生补充:像黄蝴蝶,像红蝴蝶;有的学生则领悟到:啊!树叶活了!秋天的小兴安岭真美啊等又如《草地夜行》的最后一段,文字含蓄,余味无穷,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提出问题:课文开头写小战士饥饿疲劳,走路只是一步一挨,后来他既没有休息,也没有吃东西,怎么会“迈开大步”向前走呢?这个疑问的产生是由于对课文的前后联系缺乏连贯的思索.我通过点拨,提醒学生注意这种联系,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学生通过思考,疑问便迎刃而解.随后老师一语作结,使学生的认识更深一层,这样的点拨,真可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点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鼓励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从哪里来?它来自于学生的探索.来自于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是学生“动”起来的具体表现.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方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

3.1积极鼓励主动探究

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为主要形式的认识活动,没有学习主体的参与,教学工作很难有所成就.小学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

3.2注重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语言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的创新精神,我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几乎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从写一两句话的感想到续说、续写课文;从根据课文绘画到表演课本剧;从提建议到写调查报告;从办壁报到做导游等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锻炼技能,从而挖掘潜质,掌握创新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