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选修课程教学

点赞:4302 浏览:130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计算机选修课程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计算机选修课程在课程建设、学前教育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从计算机选修课程总体设计、课程配套建设、制度设计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等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字:计算机选修课;分类;计算机基础教学

0、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也与其他各种门类的知识体系互相渗透与融合.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重要载体的大学课程,也应不断自我调整与之相适宜.计算机类相关课程也不再局限于计算机专业,其中的很多课程正在逐渐成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

掌握与运用计算机知识是衡量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高职毕业生将来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能力之一.但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信息技术重要阵地的计算机选修课程,在教学建设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完善与亟待改进的地方.

1.高职院校计算机类选修课程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关注与重视,计算机类选修课程进而受到学生的欢迎.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计算机选修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1学生选课比较盲目

对计算机类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该课程所需的前导知识与课程在整个计算机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自己所学专业间的联系等信息缺乏充分的了解.选课时只是一时兴起,或听从旁人推荐,到上课时,发现并非所愿,就难以认真坚持了.

1.2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差距

相较本科院校的学生,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有所欠缺.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或文科生,对专业跨度较大的课程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如果缺乏课下自我拓展知识的主动性,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3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建设不合理

计算机类选修课的课程建设不成体系,在知识层面和技术应用领域层面,缺乏计算机学科内部的梯度配置与规划.而教师开设一门选修课程,往往是出于个人意愿,由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专业课简化而来,缺乏科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系统设计.为了照顾所有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课程设计都是从零起点开始,教学效果不理想.比如,某些信息系统管理类或涉及程序设计的选修课程,选课的学生来自各个专业,这些课程对文科学生来说,显得过于抽象、难以理解,会严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另一个例子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静态网页设计课程,大部分选课学生没有学习过图形图像处理或动画设计相关课程,即使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情景中能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并不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1.4学校对选修课程重视不够

学校缺乏鼓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大多数教师对开设公共选修课积极性不高,有时只是工作量不足的一个补充手段.学生也没有改善自己整体知识结构的动力和紧迫性.大多数公共选修课都是利用周末或晚上时间进行大班授课,学生到课率低,而且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条件也不如专业课程.

2.高职院校计算机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2.1将课程实行层次化、模块化分类

我们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开设的所有计算机选修课程按照教学内容特点、课程间的知识关联程度,进行了层次化、模块化的分类,设计并优化学习路径模型.计算机选修课程模块化分类如图1所示,其中,最底层是面向全校开设的计算机公共必修课程,上层的计算机选修课程分成设计类、程序开发类和其他选修课程3个大类.设计类计算机课程因其直观、易上手等特点,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类别.我们将设计类分成两个层面:图形图像处理、音视频编辑等课程作为基础课程,静态网页制作与多媒体设计等课程作为高阶课程.以往设计类的高阶课程都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但没有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的学生学了这类课程后,因为缺乏实际的设计制作能力,脱离教学环境后,其实是难以将所学用于实践的.程序开发类计算机课程也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程序语言基础层面,目前开设的主要有VB程序设计和基于.NET平台的程序开发,其他对编程知识有要求的课程组成高阶课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办公高级自动化课程涉及vBA的内容,所以将其划在此类.其他选修课程单独设为一类,这类课程大都需要对计算机或其他专业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将计算机选修课程进行模块化、分层化设计,对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报课程、更好地面向专业怎么写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模块化课程设计能让学生从大的方向上对所学课程有所定位,为下一步学习提供更清晰的专业导向.其次,模块化设计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科学的选课.不同的专业群会有不同的学习路径,艺术设计、媒体与动画等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选修设计类的高阶课程,学习过程序设计课程的工科学生可以选修程序开发类的高阶课程.学校可以更容易地从专业群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选课时的盲目性.

2.2打好计算机基础必修课基础

目前高职院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计算机基础必修课,一个是计算机选修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大都局限于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常见办公软件应用.工科学生可能还会有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基础必修课程教学起点过低,教学内容过于封闭、狭隘,与选修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知识衔接,也限制了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高职院校计算机选修课程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首先,我们要增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广度.如果说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特点体现在专业性,也就是在深度上,计算机基础课程则体现在广度上.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以培养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一种普及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广泛地理解信息技术,能够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高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将来在信息技术领域继续深造打好基础性.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更偏向实用性和技能性,在课时安排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办公软件的教学内容,加入图形图像处理基础、计算机硬件工作原理、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和硬件维护等知识的讲授.其次,我们将计算机选修课程学前教育的相关内容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2012级部分班级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我们加入了常见计算机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等教学内容.调研小组对增加该教学内容的5个不同专业教学班的学生作了教学效果调查,有效回收问卷152份.图2所示是改进教学内容后学生的反馈情况.对计算机选修课程的了解程度与之前的比较调查显示:27%的学生表示比以前清楚多了,56%的学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有17%的学生还是不清楚.另一项调查显示,92%的学生表示这些指导工作对选报计算机选修课程有帮助.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选修课程的指导教学对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是有一定作用的.

2.3加强选修课程配套建设

(1)从学校层面重视选修课程建设.作为切实落实培养复合型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从2012年开始加大了学生每学期选修课学分,并规定了文科与工科之间专业课程互修的学分比例.学校多年来一直规定每周二下午只能安排选修课程,从时间上保证了教学质量.课程大纲、所用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进程等多项内容也放在学生的选课系统里,使学生在选课时能看到这些信息.

(2)分类教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的招生规模在8000人左右,在加大选修课程学分比重后,较受欢迎的选修课程往往都会开多个班.我们按专业群分为两大类,将工科和经管专业分为一类,其他专业学生分为一类,然后按类分班.工科和经管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比较适合计算机课程学习.按专业分类教学从一定程度上做到“因材施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网络技术辅助学前教育.我们也将计算机选修课程具体教学内容放到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网站上,公开展示的不光有教学目标等内容,还有课程的主要教学案例介绍、案例效果截图、与专业培养的关系、部分案例制作效果动画演示,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课程教学内容、目标与学习意义.

(4)采用小班上课,增加实践环节.计算机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应该增加实训课时比重,采用小班形式,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都有很好的作用.

2.4改进教学方法

计算机选修课程中除设计类课程外,都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通过引导、指导、开导、启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设计时,应该从实例出发,从应用到理论,做到“深入浅出”,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避免注入式的讲授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5进一步完善公选课的教学评价、激励和竞争机制

学校和学院在计算教师教学工作量时会对新开设的选修课程采取适当倾斜政策,鼓励教师多开选修课.对常见的计算选修课,如Photoshop或网页制作,由多位教师担任一门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对选修课采取督导听课、学生期末对教学效果评分等方法监督教学质量,对选报人数较少的课程和学生评价较低的教师采取淘汰制.

3.结语

计算机选修课程建设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课程覆盖面广、学生水平差别大、知识内容更新快等特点.计算机选修课程的实践与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该提高各级教学部门、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从制度建设、配套设施、技术辅助等各方面人手,才能切实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