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6年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稻瘟病鉴定与评价

点赞:15420 浏览:617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对湖北省2006-2011年687份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田间病圃自然诱发抗稻瘟病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表现抗病的品种(系)占4.08%,表现感病的品种(系)占95.92%,感病品种(系)所占的比例大于抗病品种(系).区试对照材料的感病率为98.75%,每年感病对照材料稻瘟病发病均能达到感病或高感水平,且发病稳定,这为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稻瘟病鉴定奠定了基础.研究明确了近年来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稻瘟病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为水稻新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抗稻瘟病育种提供参考.

关 键 词:水稻区试品种(系);稻瘟病;抗性鉴定;湖北省;2006-2011年

中图分类号:S435.11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2-5490-03

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威胁着水稻的安全生产,同时也是湖北省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严重制约着水稻的高产、稳产乃至稻米的品质.化学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频繁的使用会带来残留、抗药性、环境污染等问题.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复杂性和易变性,加之水稻品种自身的遗传变异,可能使一个抗病品种在连续种植多年后丧失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导致病害的流行[1-4],目前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在新品种鉴定和大面积推广之前,鉴定和评价其对稻瘟病的抗性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本研究对2006-2011年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明确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瘟性现状,为湖北省水稻新品种的合理布局、抗稻瘟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2006-2011年湖北省水稻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767份,详情见表1.

1.2鉴定方法

1.2.1栽培管理情况病圃位于湖北省远安县荷花镇望家村.该地四面环山,雾多露期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复杂,是稻瘟病常发疫区.病圃土壤肥沃、肥力均匀,排灌方便.田间布局按照文献[5]操作.区试品种(系)按季节正常播种育秧,采用水育秧,每品种(系)栽4行,每行10穴,单本种植,株行距16.5cm×16.5cm,其后插2行10穴诱发品种(系).小区间隔45cm,中间栽一行诱发品种(系).病圃四周种植诱发品种(系).增施氮肥,防虫不防病,人工除草,试验区周围栽保护行.

1.2.2田间调查苗瘟在水稻3叶期每品种(系)调查发病较重的20~30株;叶瘟在水稻分蘖盛期每品种(系)调查发病较重的20~30株;穗瘟在水稻黄熟期每品种(系)随机调查120穗,以穗瘟和主轴发病为主.计算发病率,病级划分及记载按参考文献[6]执行.

1.2.3数据归纳抗性综合指数等于叶瘟病级×0.25+穗瘟病级×0.25+穗瘟损失指数病级×0.50,抗性综合评价的分级标准见表2.感病率等于(高感数+感病数+中感数)/合计数×100%;抗病率等于(高抗数+抗病数+中抗数)/合计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对照材料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情况

共鉴定2006-2011年对照材料80次(份),鉴定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抗稻瘟病鉴定没有高抗和抗病对照材料,表现中抗的有1次,占1.25%;表现中感的有19次,占23.75%;表现感病的有40次,占50.00%;表现高感的有20次,占25.00%.6年对照材料的感病率分别是100.00%、100.00%、100.00%、100.00%、90.00%、100.00%,平均感病率为98.33%,总的感病率达到98.75%.

2.2感病对照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情况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区试试验结果,每年均设了早、中、晚稻的感病对照(表4).在早稻中,有3年达到高感水平,3年达到感病水平;在中稻中,有3年达到高感水平,3年达到感病水平;在晚稻中,6年均是感病水平.整体来说,每年早、中、晚稻的感病对照材料对稻瘟病均能达到感病或高感水平,且发病稳定.

2006—2016年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稻瘟病鉴定与评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稻瘟病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3区试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

2006-2011年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在687份鉴定材料中,抗稻瘟病鉴定没有高抗的品种(系),表现抗病的品种(系)有5份,占0.73%;表现中抗的品种(系)有23份,占3.35%;表现中感的品种(系)有328份,占47.74%;表现感病的品种(系)有220份,占32.02%;表现高感的品种(系)有111份,占16.16%.结合各病级数量统计(图1)可知,所有区试品种(系)中,对稻瘟病表现感病的品种(系)多于抗病的.

由2006-2011年水稻区试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病率情况(表5、图2)可见区试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病率较低.从图2还可看出,水稻区试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随年份推移,呈先下降、后平缓、继之上升再下降的特点,说明近年来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瘟性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而上升时而下降,这可能与稻瘟病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有关,同时也说明湖北省水稻抗稻瘟病育种还有待加强.

3小结与讨论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除了与品种抗性、栽培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外,还与气候条件和菌源数量有关[7-9].特别是采用病圃自然诱发方法鉴定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时,病圃地点选择尤为重要.2006-2011年,研究共鉴定了水稻区试对照材料80次(份),结果表明区试对照材料有较高的稻瘟病感病率,感病率为98.75%.早、中、晚稻感病对照材料的稻瘟病病级为7~9级,达到感病或高感水平.试验所用稻瘟病抗性鉴定病圃设在湖北省远安县荷花镇望家村,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优势,区试对照材料和感病对照材料均能正常发病,且发病稳定,为水稻区域试验的抗病性鉴定打下了坚实基础.张舒等[4]对湖北省水稻主栽品种抗稻瘟病、纹枯病鉴定也将病圃设在湖北省远安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稻瘟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区试品种(系)对稻瘟病表现抗病的占4.08%,表现感病的占95.92%,感病品种(系)所占的比例大于抗病品种(系),说明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稻瘟病的水平较低,这与林志强[10]和陈志谊等[11]对福建省和江苏省水稻品种(系)抗稻瘟病鉴定结果一致.2006-2011年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瘟性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可能与稻瘟病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有关,也说明湖北省水稻抗稻瘟病育种还有待加强.


研究通过对2006-2011年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明确了湖北省近年来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瘟性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水稻新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抗瘟性育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