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导师在学生文完成过程中的角色

点赞:35061 浏览:159707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由于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常规的写作模式,在从选题到答辩的整个论文完成过程中,师生都有许多疑惑和彷徨.因此,导师要准确把握其角色,充分发挥其在学生论文完成各阶段的作用,使学生顺利完成论文.

关 键 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论文写作 导师角色

0引言

到目前为止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培养单位已达158所,其中40所院校已产生(或即将产生)毕业生.在这过程中,许多与MTI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例如教学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实习基地的建设、毕业论文的模式、就业方向的扩展等.对于一门新兴的专业,其发展必经历借鉴和探索,需接受社会现实的各种挑战.对于初接触这个专业的学生而言,导师的存在就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提出了三种论文形式:(1)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2)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实验报告;(3)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翻译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穆雷根据翻译行业的职业特点,借鉴其他专业学位中关于学位论文的要求并结合翻译行业的实际操作流程提出将MTI的三种学位论文形式调整为四种,即重要岗位的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和翻译调研报告.之后,穆雷、邹兵在此基础上综合归纳了MTI学位论文的五种方式:重要岗位的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翻译调研报告和翻译研究论文.由于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常规的写作模式,在从选题到答辩的整个论文完成过程中,师生都有许多疑惑和彷徨.笔者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所处的大环境下,从学位论文实际完成过程入手,探讨导师在“设计者、诱导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宏观角色下的微观角色.


1论文完成过程中导师的角色

1.1选题、开题——掌舵人

毕业论文作为对学生在校学习、研究、实践成果与素质能力的检测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选题、开题,作为论文的第一步将直接影响整个论文的成败.因此,选好了题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穆雷、邹兵在对首批15所MTI高校毕业生学位论文的统计中发现:翻译项目33.9%,实验报告0%,研究论文66.1%.这一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仍倾向于选择传统式的论文研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原因:第一,由于没有先例参照,学生为了顺利毕业往往会选择有例可参的研究性论文;第二,由于没有经验,没有明确的论文规定,导师为了指导起来方便多建议学生采用有先例的研究论文形式;第三,导师与学生交流不够.据笔者了解,部分学校师资紧缺,导师带领的学生不仅有翻译方向的,还有语言学方向或文学方向,优秀导师带领的学生甚至多大数十名.这种情况下,学生虽有意选择其他论文形式进行尝试但导师与学生交流较少某些想法得不到肯定、支持与实施,最终使学生的想法扼杀在摇篮中.

笔者对西南大学首届MTI毕业生学位论文进行了统计,发现翻译项目98.4%,实验报告0%,研究论文1.6%.就“翻译项目”与“研究论文”两种论文形式而言,该数据与穆雷、邹兵所获得的数据差异较大,但这说明西南大学在把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及突破传统的论文写作方面作出了较大努力.

以上两组数据虽存在一定差异,但都显示实验报告为0篇的事实.是实验条件不允许还是其复杂过程令人却步?这值得深思.

由此看,论文选题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测试,也是对培养单位教学条件的检测,对培养目标把握程度的反映.选题、开题时,导师应像掌舵者一样牢牢把握学生选题的大方向,引导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培养目标,让学生把握所选论文的目的、意义以及其科学性、合理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尝试.

1.2写作——教练员

作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写作过程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是师生共同合作、紧密联系的过程.翻译作为一种认知活动,一种技巧,一种艺术,它要求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所选论文涉及的领域,例如法律、机械、医学、建筑、哲学、科技等;要在熟练运用办公室软件的基础上使用一定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例如trados,wordfast,lingoes等;选择实验报告的学生还需要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实验.因此,写作过程就是一把标尺,测量学生是否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广博的文化背景知识、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勤奋诚信的人格特征.

写作过程中,学生就是球场上的球员,导师则是场外的教练——提供战略战术,但不参与比赛竞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虽提出了论文形式但具体要求、相应格式都未说明,加之无先例可参照,导致MTI学生束手无策,无从着手.导师应为学生指出着手点,如参照其他学科专业学位论文形式或国外同专业学生论文形式.此外,导师还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板,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或改进.如西南大学已从首届MTI学生开始采用这一方法,获得了较好的结果.翻译硕士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更注重实践,更注重与其他学科(行业)的联系.这一点在论文中得以体现.导师除要求学生勤于使用工具书,善于利用网络,敢于向专业人士请教,还应要求学生具有“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研究态度.毕业论文的完成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需要数次修改、删除、增减才能完成.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自改、互改,导师也要认真修改学生的论文,尤其是翻译部分或实验部分.

1.3答辩——导演

毕业答辩是毕业论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进行测试的直观环节.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简要概述自己选题的原因、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回答答辩委员会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由于其新生性,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大多按照常规论文答辩程序进行,从而产生了不少困惑和困难.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1.3.1形式、标准单一

培养翻译专业人才,首先要正确认识传统外语专业人才与翻译专业人才间的差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指出了翻译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传统外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有根本的不同.仲伟合、穆雷、许钧等都比较了传统外语人才与翻译专业人才的不同,并就翻译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议.正是翻译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应有别于传统的学术型学位论文答辩.但由于目前大部分学生仍倾向于选择传统的研究论文,使得各校多沿用学术型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和评审标准.这使部分选择实践报告、翻译项目的学生感到困惑和无助.

1.3.2答辩程序不够规范

部分学校由于师资紧缺,每名导师需要指导十几名甚至数十名学生;加之教师科研、教学、生活的压力较大,导师很难投入大量时间来指导学生的答辩而多半让学生独自努力或分组演练.同时,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而毕业答辩必须集中在有限的几天内完成,客观上造成毕业答辩时间紧张.最初还能保证学生的答辩时间,到最后不得不以“缩减学生答辩时间”的方式来按时完成任务.部分学生毕业答辩时间甚至不足10分钟,这不仅有失公平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答辩质量.《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有一位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然而由于实际条件不足许多学校都未达到这一点.另外,部分答辩委员会教师考虑到学生的毕业问题、就业问题、院系名声、学生情绪而不愿过多指出学生论文中的不足或提出较多较难的问题.这些原因导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的答辩时间短、要求低、质量低,甚至给学生留下“走过场”的印象.

毕业答辩在检验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在考验学生自我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导师应根据培养大纲设计符合本专业本校的论文形式并及时推出针对MTI实践报告、翻译项目的新评审标准.导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答辩的重要性,组织学生互评,指导学生如何准备、如何答辩、如何在答辩后进一步完善论文.此刻的导师不只是教练更是一名导演.他指导学生全面把握翻译过程中的重难点,深入理解翻译理论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运用,并要求学生能在答辩过程中“演”好“应用型、专业化、职业化”翻译人员的角色.

2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专业学位教育,MTI顺应时代而产生,但它面临着各种挑战.这些挑战和困难并不是单靠某个人、某个校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全社会相关部门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导师不仅在MTI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学生论文完成过程中(尤其是在目前没有先例可参、软硬件条件尚不完备的情况下)也发挥着无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导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其在学生论文完成各阶段的作用,使学生顺利完美地完成论文.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导师在学生文完成过程中的角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