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点赞:3797 浏览:90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和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活动教学的内在特征和原则,确立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关 键 词】活动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1活动教学的特点

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从以灌输、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转变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这不仅仅是教学的组织形式的改变问题,更涉及到教育观念深层次的变革.要正确理解活动教学的精神实质,必须从其内在特征上来进行把握.

1.1活动性

活动是人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活动对于学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活动中孕育着学生发展的所有倾向.活动不同于传授和说教,通过在活动中的体会和感悟,学生可以不断地接受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馈,同时要思考如何作出反应,这就使其思维处于激活状态,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流畅性都得到了显现和培养,思维也变得积极而活跃.

1.2开放性

活动教学中的各个要素不是封闭的,它具有显著的开放性.我们要做到活动内容、过程、空间的开放,以及师生关系的开放.当然活动结果或活动产品也要开放,对于不同的活动目的,对活动的结果要求的程度可以不同.

1.3互动性

活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彼此平等,相互尊重,师生关系真诚、亲密、和谐.学生也只有在师生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宽容,同时又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后,才可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人格的陶冶,自我的发展.因此,在活动教学中,学生是师生关系中的主体,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通过为学生提供心理怎么写作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整个活动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不存在一方向另一方灌输的问题,教师不再像以往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2活动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活动教学,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关注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内容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为主,整个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一些游戏活动、交往活动、角色扮演、讨论活动、行为训练等,促进班级成员的互动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树立理性的价值观,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和耐挫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和提高心理能力的目的.活动教学在心理课堂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对学生身心素质养成有着独特的作用.

活动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1能更好地完成心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的以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其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影响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而情感、思维、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自觉参与、亲身感受的活动才能实现.唯有通过活动中的体验性学习,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2缩短了心理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活动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心育课就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表演、游戏、制作等活动,寓教育教学于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例如进行“请你了解我”的活动,教师可扮演成售票员,学生扮演四种不同性格的迟到的观众.表演完毕,可组织学生讨论,准确地概括出四名迟到观众的不同气质特点:大吵大闹,暴跳如雷,属于胆汁质型:软硬兼施,并乘机溜进去,属于多血质型;犹豫不决,进退两难,属于粘液质型;垂头丧气,委屈万分属于抑郁质型.我们自己属于哪能~类型呢?让学生对号人座,明确自己以及周围人的气质特点.这样就拉近了心理课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3缩短课堂与生活间的距离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生活.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思维积极参与的前提下,外部实践与内部精神协调统一,是对现实生活场景的浓缩、提炼和升华.在教学中,通过活动精心的设计和实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科学的刺激和恰当的的训练,能够有效缩短心理课堂与学生生活之问的距离,将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3心理健康教育中活动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既有人类一般活动的特征,又承载着课堂教学的特殊需要,在应用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原则:

3.1活动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和人格.这不是通过单纯的说教就能解决的,必须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去感受、去鉴别、去尝试.因此,活动性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所必需的.在课堂上,教者要设计出多种让学生主持、参与的活动,并以此为主线进行教学.教师应该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学生共同参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去引导和感化学生,从而更好地达到心理训练的目的.

3.2主体性原则

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那些学生最关心、最熟悉的事例和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在活动中要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3.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大动力,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愿意接受,否则会出现排斥心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心参与、深刻体会.

4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教学活动实例

4.1活动设计的背景

本活动是学习“我的情绪我做主”的第一步:“认识情绪”的第一项能力“认识情绪的形式”时设计的一项教学活动,名为“我演你猜”,目的在于通过角色扮演,使学员体验到他人的感受,强化对别人情绪的关注,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4.2活动材料的准备

情绪卡片:紧张、高兴、生气、愤怒、窃喜、尴尬、哀伤、烦躁、恐惧、失望等.

4.3活动过程

第一步,表演.分别请几位学员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表演某种情绪,表演过程中不能说话.

第二步,观察.其他人观察、识别表演者到底处在什么情绪状态,并填写情绪辨识单.情绪辨识单示例(下转第182页)

(上接第152页)若表演者被观察者猜对,双方就都有得分.

第三步,总结.

表情动作与人的情感活动密不可分.种种体态语言可以不声不响地把人内心世界的秘密泄露出来.了解和辨识情绪,才能使我们掌握各种情绪所传递的信息,有效解决真正的问题.辨识情绪活动的目的正在于此.

4.4活动后续的学习

请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活动、体验、讨论、分析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

每节心理健康课的目标不一样,活动的内容不一样,实现这些目标,完成这些内容的活动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根据心理健康课的目标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匹配最佳的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1]宋尽贤.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尽职尽责[J].体育教学,2005,6.

[2]高峡,等.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

[3]田慧生.关于活动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1998(4).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