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公共选修课建设的与实践

点赞:5336 浏览:160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有着极大的作用.公共选修课(以下称公选课)主要通过对理科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非本专业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吉林农业大学积极履行教育部的规定,全面帮助在校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同时,经过长期的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吉林农业大学乃至全国的的选修课管理现状中分析研究,探讨出实践可行的解决方法.

吉林农业大学公共选修课建设的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业大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学生调查建设研究

一、吉林农业大学选课管理的现状和大学生学习状况

自从20世纪90年代实行学分制以来,吉林农业大学为了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积极开设具有吉林农业大学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在帮助在校大学生提高自身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上,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和成果.不久前,吉林农业大学开始实施学分绩点制,重新整理架构了吉林农业大学原有的选课制度,将不适应学生学习生活,不适应社会以及制度发展的旧选课制度摒弃,重新提升公选课的学习价值和学习效率,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的学习状况稳定中带有创新,在自身专业精修的基础上,对于中国文化,人文素养和其他科学知识保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吉林农业大学学生能实践于社会,了解市场需求,在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努力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培养兴趣爱好,为做未来的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综合人才而奋斗.这些特点与吉林农业大学扎实专业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宗旨不谋而合.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但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还让教师愿意教,愿意研究,全面提升吉林农业大学的优良学习氛围.

二、我国高校选课制改革的发展与进程剖析

学分制管理是现代大学普遍采取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有效的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向,在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和督促力方面优于学时制.选课制度是高校学分制的核心内容,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进与完善学分制、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选课制始于18世纪欧洲的大学,20世纪90年代末,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通识教育的推动下,公共选修课开始成为我国大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多次由高等教育改革带领下的大学教育改革,吉林农业大学积极领会教育部对于选课改革方面的各项意见,听取教职工的各项意见,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努力完善吉林农业大学公共选修课制度.

同时,在“十二五”的国家教育方向指导下.完成了多次自上而下的教学改革,已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学生思想、社会要求的不断进步.现有的选课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全面、专业的人才要求.学院学习方面,学生到课率、掌握度、积极度也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值得注意的问题和要求.所以,针对吉林农业大学新实行的学分绩点制体系下的选课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三、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选课状况调查总结

为了深入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公共选修课的实际实行现状,笔者调查了吉林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和一线教师,并对调查样本进行科学的分类,并在各个时间段,对于我校教室、宿舍、操场、图书馆等地方进行实地调查,保证其科学性和随机性.对于成功获取的样本,我们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1.学生学习着重于学分的获取轻于知识的掌握

在实际的选课中,部分学生的不以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为前提,而是在对比各公共选修课后,选择那些易学、易拿高分的课程.在选课之前打听上课老师的点名方法和选课课程的学习考试难度,通过规避难以学习的课程来获得学分.

实际调查中,对于喜欢的选修课类型上,约六成学生喜欢易于掌握的人文类课程,而喜欢相对逻辑性较强的科学类课程的学生则只有不到四成.在关于选择选修课的主要原因中,约两成的学生会选择课堂点名少的课程,约三成学生会考虑学分的多少与学习容易度的关系.只有约四成的学生选修时会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为目的选课.这些数据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选课有功利性思想,只看分数,不求知识,不了解公共选修课程的根本教育目的,对如何全面有效的发展自身理解不深刻.

2.教师着重开课,对于课程教学方法没有很好的调整

公共选修课具有上课人数多,专业了解少的特点,这不同于通常情况下的专业课教学.专业课所面对的学生长期接触本专业,对于专业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且可以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于应有的专业知识有了一个有层次的坚实结构.所以教师教课时不必吧有趣性放在课堂的重点上,可以选择有深度甚至需要思考的知识来讲授,帮助学生在现有是知识体系上再做提高.但是对于公共选修课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非本专业,学生面对课程甚至是第一次了解,之前从未接触过相关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课堂的课程容易程度和趣味性就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上来.在我们的调查中,学生选课以及课堂到课率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课堂的有趣程度.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比较生动,教育内容较容易理解,学生的选课量和到课率就会大大提升,反之亦然.这表明,对于大部分没有接触过选课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让其保持兴趣,愿意接受其知识尤为重要.

同样,对于课堂纪律而言,在调查样本中公共选修课的课堂纪律远远不如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这一方面是课堂人数以及其组成结构不同所导致(不是一个班),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如何对非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方式方法有极大的联系.

3.教学管理的制度问题

学校对教学质量、教学督导、成绩考核等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措施,然而由于管理措施落实力度不够.选修课课堂记录欠缺,特别是对于课堂纪律管理不严格.根据调查样本,约一半的学生都没有完全用心的听课,上课时间多在玩手机、听歌和看其它书籍或做其它作业,认为混够学分就行.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接受选修知识有着极大的影响.当然,这是中国高校的普遍现象,对于解决方案,需要彻底的改变创新.四、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影响选课质量的因素

选修课作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方式,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选修课程的质量,是一个大学培养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全面优秀学生的重要标准.

依据本次调查情况和中国高校选修课程质量的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一、学生是否能自由的选择课程.选修课的课程质量,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保证每一科都有高质量的课程供选择,是高校首先需要考虑的方向;二、教师授课的质量.对于一个感兴趣的学生,一个善于授课的老师尤为重要,如何让老师愿意教选修,认真研究选修课的教法也是对于选课质量的重点因素.三、管理模式.一个能控制学生认真选修同时又能自由讨论的管理模式非常重要;四、平台建设.选修课也是专业课程,需要一个广泛交流平台,这有助于增强教师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接触多方面的知识,提高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对于完善选课制度以改善大学生学习状况的高校政策

对于以上的调查情况和高校公选课的建设现状,思考如何在学分绩点制的政策改革下完善作为学分制核心的公选课制度,在教师培养和学生教育宗旨的考虑下,我校总结了如下几点建议:

1.择优开课选师,打造精品课程,通过公共选修课精品课程的建设来达到学校公共选修课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加强选课引导,合理科学选课,完善学校现有的选课制度,增加有益的选课模式,引导学生真正针对自身要求的选课.

3.加强教学监管,培养良好学风,学校与教师应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改善公共选修课的学习风气.

4.加强师资培养,夯实教育基石,开展教学观摩,多设立科研项目,鼓励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