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状与

点赞:8671 浏览:338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2-0000-01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对信息管理行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设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内涵的介绍和现状的分析,对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情况作了简单的分析.

关 键 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发展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内涵

信息化的基础以及核心问题是有效的管理信息资源.[1]我们通常将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内涵定义为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即把管理方法、技术和理论用于信息管理中,它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依赖,使得对信息管理方面人才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型管理类专业.

从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概念出发,我们将信息管理的内涵做了以下的划分[2]: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信息资源的管理等.这三个层次间由现代管理方法与信息技术将它们结合起来,构成有机的整体.信息管理包括对相关信息活动的各个要素――人员、信息、机构、技术等.进行科学的协调、计划、控制、集成等,以完成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充分开发,从而怎么写作于社会对信息的相关需求.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对信息系统本身的管理以及信息系统中重要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本身的管理是对信息系统开发、创建、维护、运行等;信息系统中重要信息的管理是对信息系统里的重要信息整理、收集、开发及利用,尽可能地利用信息系统的优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状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信息管理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状分析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正式成立[3],国内大部分知名高校结合自身特色以及优势资源组建了特点不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其最主要的模式分为三大类:以工商管理学院或管理学院等管理类学院为基础建设该学科,主要进行经济管理类相关课程的学习,例如复旦大学就是通过工商管理学院进行该学科建设,以图情档案院为基础组建学科,继承原有的情报学学科以及图书档案学的特色,主要开设计算机类知识、情报学知识、图书档案学和管理类课程,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和武汉大学信息学院,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主要通过对计算机相关信息系统设计、分析的知识以及有效管理知识学习的理工类大学,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的信息管理学院.此外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综合性的名校,已经建立了兼顾经济、计算机、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综合型专业共同发展的模式.


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目标

3.1发展中常见的问题

(1)专业特点不突出.部分院校对信管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不明确,使得学生无法明确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定位,无法把课程内容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普遍感觉学得知识量多,但不够深入,学而不专.信息技术比不上计算机学科的学生,管理能力不及管理学科的学生,严重制约了学习兴趣和热情.

(2)人才培养思想陈旧.一些院校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陈旧,无法随着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无法反映信息管理专业的新理念以及新的技术趋势,进而无法保证毕业生的适应能力,造成就业压力[4].

(3)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力量方面的问题包括下列两方面.一方面在于教师的知识融合性不足.大部分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是由其他专业和领域调配过来的,他们的知识全面性与广度相对不足,导致教学中对熟悉内容有所侧重.另一方面教师在于实践经验缺乏.不能结合实际案例与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4)专业建设中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多数院校十分重视专业理论的学习和考核,但往往忽视了实践环节以及实验课程.缺乏适当的实践环节的培训,学生缺乏基本的动手能力,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系统应用和开发等工作.

3.2信息管理学科建设的目标和重点

(1)改善办学条件,强化硬件建设.建立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高效科学、软件配置合理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实验室是强化理论知识、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动手能力的设备基础.保障教师办公条件以及科研条件,建设教学科研工作室,建立科学权威、完整系统的报刊杂志、图书资料库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平台.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完善的社会实践基地.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学位进修、选派出国进修、合作研究或者相关部门等形式,提升青年教师的培训进度,吸引高学历、高职称的高级人才以及具有企业工作背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和维护管理实践经验的高级教师,聘请国内外学术造诣较高的学者、教授担任特聘教师,外聘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以及学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人才挑选和使用制度,使优秀人得以有机会脱颖而出,力争尽快建立起完整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通过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学校和学院适当的对新专业的科研政策要予以鼓励,资助青年教师合理的科研经费,利用学术沙龙等组织形式,形成活跃积极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鼓励教师投入到本专业的教学以及科研活动中去,撰写与公开发表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论文,在本专业领域内建立相对稳定并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学科发展研究方向,积极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社会科研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相关的科研课题.

(4)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开展与外校间的教学科研互访、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和教师讲学进修,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做学术交流或短期讲学,邀请相关的高水平企业家或社会知名人士来校考察参观和学术座谈交流,寻求机会,创造条件同国外大学和相关机构进行交流合作.

(5)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注重教学思想创新,强化学生组织、理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5],并鼓励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手段和双语教学甚至全外语教学方法.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如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建立先进的教学环境,实现网络化的教学氛围,并建立网上讨论区,增加教育空间.公共基础课以及经济管理专业课按照教案课件、讲义、案例、题库、同步练习与学习指导等内容,形成规范统一的教学形式,内容各具特点的教学信息体系.其中专业核心课与专业选修课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落实教师教学督导制、青年教师导师制、听课制等现代教学制度,通过教研工作和课程组交流合作,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模式.

结论

只有重视和解决信息管理专业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才能保障我国信息化管理方面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要从基础建设的角度,提升教学环境和硬件水平,更要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此外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也是保障信息管理教学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