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

点赞:5061 浏览:140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对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以怎么写作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在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以企业岗位需要和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积极探索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关 键 词:高职课程体系工作过程系统化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怎么写作地区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它与普通高校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的目标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目前在高职教育中还存在许多与实际需要不相符合的地方,因此在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依托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以企业岗位需要和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积极开展构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体系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1地区装备制造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推动工业有了空前的进步,传统的机械加工制造业已不适应当前工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加入WTO,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促使企业生产向着高科技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在工业领域中,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的演变,是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气动、液压、机械及电子技术、电机控制技术以及系统控制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的结果.综合了信息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自动生产系统,数字控制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具有综合技术的新岗位日益增多,对从事该岗位的运行与维护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1-11月,大连机电产品出口10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5%,占全市外贸出口比重的47.5%,比同期占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企业1622家.

调研表明,大连地区大中型制造企业拥有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占90%以上,如大连机床集团、华录电子、一汽集团大连柴油机厂、主营塑钢门窗的实德集团、制造大型起重及港口设备的大重集团都拥有相关的设备、车间,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大,要求会更高.这就为机电一体化专业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带动我市产业基地建设的人才需求呈上升趋势,同时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专业化和特色化趋势.专业岗位趋于细化,职位划分较为详尽,从总量和增量上看,我市人才需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居于前列,人力资源拥有量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居第15位.随着我市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呈旺势增长态势.在“十一五”期间,全市技能型人才缺口46万人之多.其中对船舶制造、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等现代工业技术工种的人才需求量达33万人左右.

2社会人才的需求及对职业素质的要求

2.1人才的需求通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看,对各个工种及职位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其中需要企业期望学生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能力与维护的能力要优秀.占到将近42%,说明企业比较欢迎既懂机械又懂电气的人才,对数控操作、数控编程、CAD绘图的需求也较大,另外机电类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占了一定的比重,有近20%,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连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船舶制造业基地,地区机电类企业和机电类产品逐年增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也变得热俏起来.从调查的情况看,企业对技术主管,品质管理知识等职位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随着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壮大,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去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也不断向管理层发展.这也就使我们在专业定位时有更大的选择.

2.2职业素质的要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用人单位往往要求毕业生能够同时拥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基本功扎实,应用能力较强,能够团结协作,富于开拓和创新精神,要敬业爱岗,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实际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很强的社会竞争力.

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新型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3.1高职教育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为区域经济发展怎么写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怎么写作.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2高职教育要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所以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体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特征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实际需求,对各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再由职业能力确定学习领域,并结合人的认识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3.3高职的教学内容要突出能力培养,依据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高职的教学内容要依据岗位需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习情境设计要以典型产品或实际生产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理论知识的选取要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达到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

4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

4.1采用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企业的需求,设计了“三阶段、三方式”“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三年高职教学中,把教学过程分成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技能”三个阶段;教学组织与实施分别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三种方式,交叉进行.将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有机地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实行双证书制,学生在取得的同时,还取得相应的电子设备装接工等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还注重学生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形成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


4.2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建立集订单培养、职工培训、资源共享、技术怎么写作、顶岗实习、课程共建等双向功能一体的合作机制,使校企双方在物质与精神层面多层次、全方位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谋发展.开办了“英特尔实验班”、“中远班”和“固特异班”.该机制的建立,改变以往由于缺乏合作的动力机制,企业往往不愿参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高职院校则难以灵活地根据企业变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现象.

4.3灵活多样顶岗实习方式根据大连地区经济特点,采用区域集中与企业分散相结合的顶岗实习方式.即将学生校外实习地点主要集中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域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时考虑到一个企业不能同时容纳太多实习学生的现状,采用将学生分散在区域内的多个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以利于学生有机会直接参加企业生产,提高实习效果.

4.4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按校企共建“三形态”(即引企入校、共同投入设备、以产品生产或研发为纽带)、“三真型”(即真项目、真设备、真要求)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来建设.增强校内实训基地职业氛围,优化校内工学结合环境.让学生在校内真实的“工厂化”环境中完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及综合技能的训练,并接受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同时,通过长期双赢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下企业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