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戏先锋杨韵谱

点赞:12146 浏览:544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杨韵谱原名杨金玉,1882年生于高阳县辛果庄.8岁时家乡水灾,父亲把他送到易县祥庆和戏班学唱河北梆子花旦.小金玉在戏班受历尽灵与肉的磨难.1900年,18岁的他成为京东有名戏班功顺和班的主演,艺名“还阳草”.还阳草是传说中的仙草,可以使人死而复生.这艺名是说他演戏有还阳草般的魅力.

有志编新戏

由于杨韵谱技艺高超,各地戏班竞相邀他演出.他三次赴锦州、营口、沈阳、烟台,两次赴上海、南京、苏州、镇江、汉口等地演出,可谓红遍关里关外、大江南北.那时年仅22岁的的杨韵谱每月收入200多银元,这在当时是相当可观的,而且依他的艺技和年龄还可收入更多.可他却不甘于做一位每月收入200多银元的年轻名演员,立志编演新戏.认为戏曲应负“移风易俗,针砭时政”之责,他说:“欲善国政,莫如先善风俗,莫如先善曲本.”他从小在科班学戏,因此在排新戏时深深感到自己文化功底弱.他每月花6块银元聘请了一位老先生,每天专门给他读古今小说,他在先生一旁边听边看边请教,用这样的办法学文化,既提高了文学修养又增加了历史知识.旧社会的繁华都市是无奇不有的花花世界,尤其像他这样的年轻而且又是红极一时的演员,稍不自重便容易深陷其中.杨韵谱没有被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所迷惑.他清醒地认识到,路尚长远,洁身自爱才能奋发有为.他对所处的社会环境极为不满,立志编演新戏,认为“戏曲得跟上时代,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戏曲”.并为此而坚持不懈.

与刘喜奎的合作

1912年11月间,杨韵谱与红极一时的女演员刘喜奎同台演出并相识.刘喜奎5岁学唱京剧,8岁正式登台演出,11岁向著名河北梆子演员毛毛旦(王云山)和十三旦(侯俊山)学唱河北梆子,成为京剧、河北梆子两个剧种都唱的名演员,与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武生杨小楼等同台演出,红遍北京、上海、天津等地.

刘喜奎有心演新戏,可谁为她编写新戏呢?恰逢此时,与杨韵谱相识.刘喜奎迫切想演新戏,杨韵谱有志编写新戏.二人一拍即合.杨韵谱为与刘喜奎合作演新戏,自己由演旦角改演小生.他为刘喜奎编写了当时被称为时装戏,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现代戏《新茶花》.《新茶花》是一出针砭时弊的戏,剧情大意是:少女新茶花与留学生陈少美相恋.中俄交战,陈少美投笔从戎.新茶花盗出俄元帅的军事图,送与陈少美,击败俄军.剧中针对时弊唱出“热心革命,当热在心里,岂可热在口上”的词句.刘喜奎饰演戏中新茶花,杨韵谱演陈少美,并以京剧和河北梆子两下锅形式(两个剧种同演一个剧目)在上海、北京演出,轰动一时.当时的报刊评论说:“韵谱艺名还阳草,文武花旦兼优者也,编排新戏之能力,在梨园中实为仅有.”

接着杨韵谱又和刘喜奎合作演出了由杨韵谱改编并导演的时装戏《黑籍冤魂》和《烟鬼叹》,这些戏是揭露鞭挞流毒社会的罪恶.杨韵谱据日本作家菊池幽芳的小说《电术奇谈》中英国人喜仲达与贵族小姐林凤美冲破家庭阻挠和歹徒迫害而相爱的故事,改编成京剧、河北梆子两下锅的六本戏,分三次演完.刘喜奎演剧中林凤美.这出新戏更是轰动,容纳2600观众的第一舞台场场爆满.杨韵谱与刘喜奎的合唱相辅相成,珠联璧合.1918年,北京《顺天时报》主持公开选举“伶界大王”.选举结果,刘喜奎当选为“坤伶大王”,梅兰芳当选为“男伶大王”.

创建奎德社

1915年杨韵谱和丁剑云等人在北京组建女子戏班奎德社.奎德社的演出排戏事务由杨韵谱主持.杨韵谱为奎德社打出的大旗仍是编演时装戏.

天津南开学校新剧团是当时颇有影响的剧团,宗旨是“描写社会之腐败,发抒少年爱国之精神”.时在学校学习的周恩来是剧团的领导人之一.杨韵谱根据天津南开学校剧团的现代剧目《恩仇缘》、《仇大娘》、《一念差》、《一元钱》等改编成京剧、河北梆子两下锅的戏曲.如《一元钱》通过赵孙两家在由穷变富和由富变穷的不同境遇中表现的不同处世态度,揭示世态炎凉,剧中“训子”一场戏,借女主角孙慧娟大段台词对窃国大盗予以影射和痛骂.杨韵谱对《一元钱》呕心沥血,又改编又精心导演,并亲自关照前台票务工作,连续上演几个月,广受观众欢迎.天津学界赴京观摩团专程到北京观看杨韵谱编演的新剧,将题有“移风易俗”的锦旗相赠.

时装戏先锋杨韵谱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河北梆子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杨韵谱编写时装戏题材广泛,有据社会新闻时事而写,有根据小说改编,还有的根据当时流行的电影改编.如杨韵谱据当时上海发生洋行职员阎瑞生拐骗妇女钱财,杀害人命,终被正法的实事改编成《毙阎瑞生》一出戏并上演.还根据托尔斯泰名著《复活》改编成京剧、河北梆子戏,并亲任导演兼舞台美术设计.他还根据当时争取婚姻自由的小说《自由误》改编成京剧、河北梆子戏,由奎德社演出,揭露鞭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酿成的悲剧.广受青年学生欢迎,场场爆满.起初这戏为悲剧结尾,学生们对悲剧结果不满意,散戏后不离开剧场.杨韵谱将戏改成男女主人公大团圆结尾,学生们才满意地离开剧场.1929年至1930年张恨水在上海《新闻报》副刊连载的小说《啼笑姻缘》,轰动一时.杨韵谱根据《啼笑姻缘》改编成六本京剧、河北梆子戏,由奎德社著名演员李桂云、筱兰芳等分六个晚上演完.为排演好此戏,杨韵谱几次请张恨水到奎德社进行指导.此戏对军阀进行有力鞭挞,歌颂了东北义勇军英勇的抗日斗争,对号召各界团结抗日起了积极作用.《啼笑姻缘》演出后,杨韵谱又据张恨水小说《满江红》改编成十二场京剧、河北梆子戏,并任导演兼舞美设计.

杨韵谱将电影搬上戏曲舞台下了很大功夫,首先正确理解电影原著,并大胆吸收电影的布景、表演和音乐艺术,如据电影《渔光曲》改编的京剧、河北梆子戏《渔光曲》,大幕一拉开,接近生活化的电光、灯光舞台布景,令观众叫好.女主角李桂云演唱的主题曲,每唱一句,台下观众都叫好.当时报刊一篇《谭奎德社》文章对杨韵谱据电影改编为戏称为“电影化之旧剧”.

尤为一提的是奎德社是女子戏班,清一色的年轻女子,在那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社会,为保护她们不受到伤害,杨韵谱像父母对子女、严师对学生那样,精心呵护.他坚持编写排演时装戏,培养造就出如雪艳琴、李桂云、鲜灵芝、秦风云等一批著名女演员.杨韵谱为戏曲的与时俱进,作了不懈的艺术实践.他所编排的时装戏,在中国戏曲史上,尤其在现代戏曲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责编:刘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