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已至,降准还会远吗?

点赞:15595 浏览:699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国央行已经降息,但这只是应对经济低迷的开始.利率还需要进一步下降,才可能对投资发挥刺激作用,而只有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才能真正的确保降息的效果.

由于受到APEC会议的短期影响,11月经济可能会非常难看.目前工业、消费和投资已经处在多年来较低的水平.11月制造业PMI仅为50.3,是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降息已至,降准还会远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降息的一个核心目的就是使长期实际利率下降,进而刺激私人投资.由于通胀水平在不断下降,名义利率虽然已经明显降低,但实际利率的下降却非常有限.2014年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了约1.1个百分点,但CPI通胀也下降了0.9个百分点,以此衡量的实际利率仅下降0.2个百分点.这种程度的实际利率下降显然不足以刺激投资和经济.

而且必须形成一个利率长期下降的趋势,否则企业很难鼓足勇气去增加投资,因为投资是一项更长期的行为,回报需要几年后才能收回.那么,仅有的一次降息肯定是不够的,必须进入持续的降息通道.

中国的降息与欧美的降息有本质上的差异,如果没有配套的流动性措施,中国的降息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美国的降息是降低联邦基金利率,这是连接美联储和银行之间的,美联储可以控制的利率.所以,我们看到,美联储只要降息或加息,联邦基金市场利率就会几乎与美联储的目标利率一致.

中国一直把存贷款利率当作基准利率,在利率没有放开之前,央行基本上是用法令的力量来强制达到对存贷款利率的控制.但自从贷款利率基本放开和存款利率具有一定的浮动上限之后,中国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基准利率,而存贷款利率只是被近似看作基准利率.因为贷款和存款利率是银行和借款人以及银行和存款人之间形成的利率,央行是不能完全控制的.


降息后的一周多时间里,银行存贷款利率并没有如期的下降.有媒体报道,由于存款利率可以浮动到基准利率的1.2倍,多家银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银行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依然维持3%的存款利率.在贷款端,部分银行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仅仅削减20个基点,低于央行降息的40个基点.

所以,中国央行的降息只能说是设定了一个存贷款利率的目标,央行必须采取其他的手段才能完全达到这一目标.比如,央行释放更多的货币,让银行获得更便宜的资金,就能给予更低的贷款利率,就可以达到存贷款利率下降的目标.

最简单的释放流动性的手段就是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保证达到降息效果的必要保障.

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被当作是对冲外汇占款的工具.因为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贸易顺差的外汇会自动转化为人民币流动性的释放,而过去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至20%的极高水平,正是为了对冲这种流动性.

如今的情况早已发生变化.一方面,贸易顺差已经不像金融危机前那么大,另一方面,强制结售汇已经取消,央行的外汇占款增长已经明显下降.所以,存款准备金率的工具早已得到释放,更应该根据经济的形势做出灵活的调整.当下正是降准的好时机.

在汇率政策上,由于美元大幅升值带动全球非美货币大幅贬值,而人民币中间价却基本稳定,导致人民币有效汇率近期被动升值较大,这会形成紧缩的效果.所以,应该引导人民币贬值,配合国内的进一步宽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