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影响

点赞:22939 浏览:992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前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也日益显示其重要性.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成功积累包括健康的身体、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人生发展的必备资源,同时还能够培养大学生对这些资源的驾驭能力.因此,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1-0130-03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资历条件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筹划未来,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塔对于每一位大学新生来说都是新鲜而刺激的.然而兴奋之余,不少新生却陷入了困惑和迷茫,在浑浑噩噩中虚度了宝贵时光.打消这种困惑和迷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目标地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从专业文化课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等多方面为4年后的工作做准备.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一位大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大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使其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大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引导其进行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探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指导大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实现其职业目标与理想.

二、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设计

(一)建立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需要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决策.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是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此,大学生单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难以正确把握的.有关部门在北京人文经济类重点综合大学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仅有12%的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学生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16%的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因此,高校需要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和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逐步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和长效机制;从大一开始就设置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在了解和把握就业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自身的条件,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帮助大学生做出符合个人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

首先,高校要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在大学生入校后要对其个性趋向、职业兴趣、职业倾向、职业目标、职业能力等进行测评和分析,掌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心态,了解大学生选择的职业类型,从而进一步确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其次,高校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在二年级时允许学生在学科范围内调整自己的专业,并在每个专业设立研究型、创业型、技术操作型等专业模块供学生选择.同时建立导师制度,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某一层次或某一职业类型的学生的职业指导、心理咨询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职业目标.再次,高校要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学校要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测评、职业训练情况、所掌握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规划专家给予的职业生涯建议、专业导师评语等资料分类归档,以便为用人单位更好地选择合适人才提供科学的依据.最后,高校要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投资力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许多方面需要资金投入.例如,要提高教师素质,就需要增加培训、对外交流的机会;要实施个性教育,就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实验室以及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产品开发基地等.


(三)以教育教学改革配合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设计

1.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首先,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特点,职业生涯规划的原理、方法等理论知识.同时,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职业规划的内容,通过科学地设计实践教学的类型、内容,促进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兴趣、价值观、职业目标、职业能力的认识,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其次,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开展个性化教育.高校要根据学生所确立的职业生涯目标,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修第二专业,或跨专业选课,以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职业目标是人们选择职业和职业发展所围绕的中心.埃德加·施恩研究提出了5种典型的职业目标,后来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在其基础上拓展为8种,即技术/职能型、管理型、创造型、自立/独立型、安全/稳健型、怎么写作型、挑战型、生活型.职业目标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实践教学是确立职业生涯目标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自己的兴趣,认识自己的能力;通过实践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实践教学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帮助大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和谋求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3.要有灵活的课程体系和一定的专业选择余地.大学生就业偏好于专业对口,因为这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以及获得较高的收入和待遇.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一般也首先考虑专业方面的特长.美国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研究发现,专业与职业匹配的劳动力的月收入要高出不匹配的劳动力9.6%.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要求高校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需求和未来的发展需求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要强调基础性,实践教学体系要强调针对性,从而帮助学生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高校除了要开设足够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以外,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在了解学科建设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

(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二要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第三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第四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第五要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多维化、多层化、立体化的态势.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在社会快速转型中充满活力,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价值困惑.着重表现为在实现高考所谓“人生理想”后,出现的目标迷失和动力迷失:在面对求职择业的压力与竞争日趋激励的社会现实时,出现的茫然若失与对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定位的疑虑;在面对追求金钱和真理的同时梳理不清他们内在的关系与矛盾;在对待自己与社会、集体、他人的关系问题时,放大自我而忽视其它方面对自我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大学生一入校,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发展目标,把大学生活看成一个接受知识、储备知识、锻炼能力的过程,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对自身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都会带来有利的因素.

在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也日益显示其重要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人能否成功具有决定作用,对于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人来说都很重要,尤其是处于青年时代的大学生,因为这是一个人一生最为宝贵的阶段,也是寻找个人定位与发展方向的阶段.因此,大学生能否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客观环境,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1.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我国的现实状况是,多数大学生不但没有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连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也十分模糊,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择业现象.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并有就业恐慌表现.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工作应“随行入市”,即以薪水多少为考虑的第一标准,考虑职业生涯规划这个问题显得很不现实.其实不然,越是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更显重要.因为生涯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就业市场配置成功率.大学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协议成功率一般只有30%,而且由于没有长远打算,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只是随波逐流地变换工作,能找着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到了30多岁还没有职业定位.这种缺少规划地更换工作,使得毕业生承受就业压力的时间变得更长.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设计不够重视,往往造成毕业后盲目就业,对其长期的职业发展也有不利影响,因而大学生应及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势在必行.当今知识经济和我国现代工业化发展的现实对人才的创新素质有了更新、更为迫切的要求,而最根本的创新动力来自人的内在需求,来自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的真正兴趣和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对其工作真正感兴趣的人才更有可能取得创新成果,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实现这一条件.第一,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至少会减少许多问题困扰、减少许多焦虑与情绪波动,能帮助大学生事业发展及争取许多成功的机会;第二,大学生有较为适合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能够从容地掌握工作、生活,并使生活与工作的效率更高,更易获得成就;第三,在心理上占有优势,使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方向,增加自信和自主的能力,不易受到别人的干扰;第四,有助于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有可能对别人及社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3.职业生涯规划的后续优势.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高等院校品牌、信誉的建立,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建立使大学生明确人生使命,确定了自我的人生奋斗目标,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觉进行终身学习,从而有了较好的职业发展,学校的知名度也提高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高校教育成才率的提高.高校教育最终的目标是成才教育,对大学生来说,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其成才的关键.对事业的热情、执著投入和高效工作是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保证,而其背后的主观决定性因素是能力、性格以及对所从事的事业的意义的认知与该事业要求的适配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如果没有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必然导致学习缺乏动力,涉猎知识的结构失衡,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引导和训练,以便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成功积累包括健康的身体、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人生发展的必备资源,同时还能够培养大学生对这些资源的驾驭能力.例如,通过对职业尝试性的定位与选择,反思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通过对个人的评估以及对职业形势的分析,培养自己有选择、有目的地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通过参加各类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人际协调能力,培养自己在未来人生发展中的分析、观察以及创造能力等.因此,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应慧,黄志荣.以人为本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1).

[2]曹丽颖.从提高农业院校就业率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学理论,2010(3).

[3]肖恒志.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途径和方法[J].青年文学家,2009(15).

[4]王建农.职业生涯规划——不需要教科书的课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

[5]董顺强.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探讨[J].安徽文学,2008(10).

(责任编辑:梁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