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之路

点赞:30916 浏览:1434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不景气给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分析了新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

关 键 词:新经济形势;就业难

始于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更使大学毕业生求职雪上加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已是不争事实,而今年随着各地招聘会的展开,虽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已有极大改变,大学毕业生已调低其就业期望值,但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新经济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之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1.金融危机影响

中小企业是我国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它对我国的经济也产生了影响:东南沿海大批出口型中小企业停产、关闭;中西部部分中小企业难以为继;到目前为止部分大型企业也开始停招、少招新人甚至裁员以缩减成本等,导致就业市场出现不断萎缩现象.来自一家求职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风暴等因素影响,2009年该网站有效招聘职位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很多,出口制造、贸易、企业、金融等行业招聘行情萎缩尤其明显.

同时随着就业岗位数目的减少,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也正面临“挤出效应”.由于经济危机重创欧美经济,一些留学生因国外就业机会减少而打道回府就业,他们的回归挤占了部分就业岗位;一些企业裁员,被裁人员中有学历、有就业经验者的再次就业也挤占部分新增岗位;同时据长沙晚报报道,由于金融危机,许多美国本土企业不再招收应届毕业生,于是许多外国学生也将就业目光瞄准了中国市场.这些外国学生也成为了抢占中国应届学生饭碗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2、新的劳动用工制度――劳务派遣形势的出现让许多学生及家长望而却步

为了规范劳动合同制度,执行用工所在地劳动合同管理办法,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很多单位采取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实际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其最显著特征就是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

对劳动者而言,劳务派遣的主要好处是:不仅保证了派遣员工的工资收入水平,而且还可以利用内部的岗位空间和岗位调整为派遣员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为广阔的职业选择;同时劳动派遣部重视派遣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有效提升派遣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以提高派遣员工的职业选择能力.

对用人单位而言劳务派遣可节省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各项费用,如场地租用费、广告费等;同时也避免用人单位自行招进不符合要求人员造成的损失和处理的麻烦;节省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和管理成本;用人单位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随时要求派遣机构增减派员,最大限度的净化了用工企业的人事管理职能.减轻了企业的工作负担,使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参与市场竞争.

实行劳务派遣后,理顺了劳动关系,规范了用工行为,使用工单位和劳务人员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劳务关系.可以说这是一个企业和劳动力双赢的用工模式.

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和家长由于旧观念根深蒂固,或对劳务派遣方式不了解、不适应,从思想上抵制它,只要是标有这种用工方式的单位来招聘,学生就拒绝应聘.人为地增大了就业难度.2009年12月对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194名学生调查发现,125位家长表示极力反对,116位学生表示不会去应聘这种用工方式的单位.

3.学生本人原因

诚然,世界经济原因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大学生本人的原因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下面对某高职院校2010届毕业生所做的一个就业调查就可略见一斑:


从上表可以看出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工资、工作地域的要求相当高;在就业问题上过分依赖家长.同时,学生的就业观念受家长的影响还停留在国家对大学生统包统分时代的思想,对劳务派遣抱着抵制态度.就业心态也非常不成熟.

二、大学生就业之路――路在脚下

1 认清形势,增强信心

虽然金融危机对世界各行各业造成的影响非常大.但是专家认为,世界经济有转暖复苏的现象.目前中国经济继续向好,一些跨国企业继续加大对中国的投入、甚至在中国增员.同时,国家推出了扩大内需的诸多措施,虽然长期效果仍待观察,但对就业市场会产生正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12月8日就表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企稳,表现出很明显的V形反弹态势.这无疑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一大利好消息.

另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扶持和帮助大学生就业.从目前的举措来看,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数目还是比较大的.

2 端正新经济形势下的就业态度

所谓新经济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以多门类高科技产业为支柱,在经济结构、组织、体制和运行上带有新特点的经济.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知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网络技术和全球化.这种新经济形态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就是在实现低通胀和低失业率较长期并存的情况下的经济持续增长.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应转变观念,以积极的心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迎合新经济形势的变化,就业难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和解决.

1)提高职业素养,增强竞争能力

职业素养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知识、素质和技能,是实现就业并胜任工作岗位的基本前提.大学生们从刚进踏进大学校园起就应该抓紧素质的训练和提高.除了打好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功底外,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人交往.无论是社会调查,还是检测期打工,对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劳动的环节,没有社会实践的环节,也就没有职业素质的熏陶,难以胜任未来的职业要求.要遥过实践环节培养自身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磨练吃苦耐劳的意志,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2)改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学生们不再是“皇帝的女儿”.部分毕业生期望值过高想一步到位,想在大城市里有一份长期固定的工作,无论学什么专业的都想找一份安稳的坐办公室的工作,想一开始就拿高薪这些都是不现实的做法.大学生首先要在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与自身竞争条件的基础上,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不能等,不能靠,先找份工作积累经验,再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3)扩大就业渠道,多方面挖掘就业信息

大学院校目前虽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荐的主力军,但“市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决定了大学生本人和企业才是就业成功的决定因素,因此大学生不能单纯依靠学校来解决就业问题.而是应该利用多种渠道来解决就业.如:各种类型的“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如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就是专门为毕业生就业怎么写作的专业性刊物,其提供的信息准确、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不仅介绍社会需求情况,而且可帮助毕业生认清需求形势实习、社会实践、社交等活动;毕业生在实习、社会实践时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更清楚地了解有关需求情况,让用人单位更多地了解自己,从而达到求职目的;利用各种人脉关系等多种渠道求职.

4)改变求职思路,多元化就业

除了继续关注各种招聘会外,大学生们还应转变求职思路,多途径就业如:考公务员、当兵,到农村、到基层就业、到中西部就业、甚至自主创业干个体等等.同时还应适时地打破专业和地域界限,灵活地选择职业,因为你的素养、你的素质,都会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你的成才的过程中,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