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建筑――宫观祠庙的构造装饰考略

点赞:29258 浏览:1337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探讨和总结了道教宫观祠庙的宫观祠庙的构造装饰诸方面内容,如三种构造形式、结构取法、发展、造型特色、细部装饰等.

关 键 词:道教建筑;宫观祠庙;构造形式;细部装饰

中图分类号:TU80

宫观祠庙的构造可分为砖木结构、石构、铜构三种构造形式.早期道术之士进山修真炼丹,多岩栖洞处,也搭置简陋的茅棚遮风避雨御寒.后逐渐兴建的祠庙宫观多采用传统的台基、屋身、屋顶三段式的砖木结构体系.即在高出地面的台基(土台、砖台、石台)上,沿房屋进深方向在石柱础上立柱,柱顶上架梁,梁上再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以形成一组木构架.再在两组木构架之间用横枋联结在柱子的上端,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顶安置檩子,这些檩子除排列承托屋面重量的椽子外,还具有联系构架的作用.然后在椽子上铺望板、望砖或苇箔,再于其上卧瓦.构架组成的房子整体性强,整个屋面全由梁架承托,墙壁隔扇仅作为内外间隔围护之用,不负屋顶重量,开间进深可随需要增减.现存宫观祠庙大多由砖木结构筑成,殿式、大式、小式皆用此种构造,只不过是规格、规模、造型、群体组合有所区别.殿式建筑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用以承托梁头、枵头和支撑出檐的重量,出檐越远,斗拱的层数也越多.斗拱除负重外尚有装饰作用,同时斗拱层数的多少也是衡量建筑等级的标准之一.大多数殿式殿堂用斗拱建歇山重檐屋顶.屋檐伸出深远,且向上举折,加上鸱吻、脊饰,形成优美而多变的曲线,使本来沉重的大屋顶变得透逸典雅.尤其是在直立厚重的墙壁和殿宇下宽阔的月台,或是崇台的衬托下,使整个建筑显得十分庄重和稳定,形成了一种曲与直、静与动、刚与柔的和谐美.以永乐宫三清殿为例,采用七间三进整体梁架结构,内外檐柱头施斗棋以承托屋檐,屋顶用布瓦绿琉璃剪边.整个殿宇建在2.4米高的台基上,露明柱安置覆盆石柱础.正面明次五间设通栏扇门,只两梢间作檐墙.整个山墙均属围护结构,不承重.殿内为扩大活动空间采用减柱造,前半部的金柱和梢间的中柱和后金柱均被减去,只剩明次三间的中柱与后金柱,在殿内后部形成一组内圈柱,三面砌扇面墙,以设神台及三清像.

道教建筑――宫观祠庙的构造装饰考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建筑装饰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石构也是宫观祠庙建筑惯于采用的一种结构,于今还留有不少石洞、石殿,以及众多的石牌坊、石桥和不计其数的碑碣.青城山天师洞就是混元顶岩壁上的一座洞窟,武当山的天乙真庆官是建在南岩绝壁上的一座石雕仿木结构的石殿.仅泰山一处,就有遥参坊、岱庙坊、岱宗坊、一天门、二天门、升仙坊、南天门等若干座石牌坊.碑碣在宫观祠庙中少则几座,多则百十座不等.铜构建筑在宫观祠庙之中采用的也不少,如武当山的金殿、泰山岱庙的金阙、碧霞祠的铜碑以及昆明太和宫金殿等,都是有名的整体铜构建筑.太和宫金殿位于昆明北郊鸣凤山上,系明万历年间仿武当山金殿而建造.现存金殿为清初吴三桂重构,三楹重檐歇山顶,建在砖砌城台之上.脊梁铸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字样.泰山顶的碧霞祠是一组铜构建筑最多的祠庙,其金阙早已移建于山下,仍有明代铸造的铜碑两座.碑身高大(3.72米),整体为厚壁空腹铜铸,铸造工艺高超,雕制精细.

宫观祠庙建筑的主要特征属于结构取法及发展方面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以木料为主要构材;使用“梁柱式建筑”的“构架制”的结构原则;以斗拱为结构的关键,并作为度量单位;外部轮廓特征明显,包括屋顶的翼展、阶基崇厚的衬托、屋身前面木质的玲珑、院落组织的完整与含蓄、彩色在内外构材表面的施用、绝对均称与绝对自由的两种平面布局、砖石居于辅材的地位等.宋初禀承唐末五代作风,结构硕健质朴.太宗太平兴国至徽宗即位初(976-1101),其间营建旺盛,木造规制迅速变更.徽宗崇宁二年(1103),李诫作《营造法式》,其中所定的建筑规制较宋辽早期手法已迥然不同.《营造法式》多去硕大规制,改为纤靡,趋势是重刻意修饰而不重魁伟.辽宫观建筑与北宋相同.两朝都是上承唐五代形制,下启金元的中国传统木构.金宫观建筑也是依宋辽形制.如金章宗增修曲阜孔庙、重修登封中岳庙等多与宋辽建构一致.民国以来,随着西方现代建筑的传入,宗教建筑所使用材料也普遍多元化,原来木构建筑独霸的时代不复存在.道教建筑的外部样式基本上还是沿袭了传统的建筑样式,但是由于地域的不同明显有着地域化的特点.期间宗教建筑基本没有增加,并且传统建筑受到一定的破坏;新时期的宗教建筑以修复和保护为主,新建的部分宗教建筑多是沿袭传统样式而普遍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并没有太多新的建筑特色.

宫观祠庙建筑在建筑构造上长于对亭子与牌坊的运用,往往将亭子这种特殊的造型运用于大式或殿式庙宇,并且布列在显要的地位.例如中岳庙,不只在庙前布置一座遥参亭,而且在庙后黄盖峰顶还建构一座重檐八角山亭,丰富了中岳庙的群体形象.成都青羊宫将八卦亭布置在三清殿之前的突出地位.这座重檐八角亭体量高大,脊饰雕镂精美,色彩华丽.泰山顶上的碧霞祠则在狭窄的庭院布置一座重檐八角香亭,造型玲珑俊秀,丰富了建筑群体.牌坊作为建筑群的前卫多布置在宫观之前,如泰山岱庙坊;也有的布置在主体建筑之前,如中岳庙的峻极坊.这些牌坊有木构、石构,造型多样,或雕刻精美,或色彩华丽.还在大范围的区域性建筑中串连多组建筑群而发挥起点、连接、过渡运用,如青城山和泰山等布置.

道教建筑细部装饰雕刻与绘画,雕刻有石雕、木雕、砖雕等,如木雕的天宫楼阁,砖雕中的背饰、瓦头,石雕中的柱础、栏杆、壁板,金属铸造的金殿以及板画、壁画等.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工段营造录》中记载:“大屋中施小屋,小屋上架小楼谓之仙楼.”江南工匠有做小房子的绝技,木雕成天宫楼阁的建筑模型,安装在庙观壁面作为装饰物.这种“仙楼”或“小房子”就是北方的“天宫楼阁”,宋李诫《营造法式》中称为小木作.建筑装饰图案一般有八卦太极、四灵、暗八仙、八仙人物图案、日、月、星、云、山、水、岩石、扇、狮、麒麟、龙、凤、鱼、蝙蝠、鹤、鹿、龟、松柏、竹、灵芝、水仙等.道教建筑装饰鲜明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和羽化登仙思想.描绘日月星云、山水岩石以寓意光明普照、坚固永生;以扇、鱼、水仙、蝙蝠和鹿作为善、(富)裕、仙、福、禄的表象;用松柏、灵芝、龟、鹤、竹、狮、麒麟和龙风等分别象征友情、长生、君子、辟邪和祥瑞.另外还直接变化福、禄、寿、喜、吉、天、丰、乐、等字形体,还有源自道家思想和神仙故事的八宝图、福寿全图等.所用颜色多有对应之意,有青、白、红、黑、黄等.图案用在窗棂、门扇、裙板以及檐头蜀柱、斜撑、雀替、梁枋等建筑构件上,对民间民俗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作者简介:

耿纪朋,河北邯郸人,副教授,曾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秘书长,现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教学科研处处长.研究方向宗教美术史、艺术教育与管理、艺术经济学等.

郑小红,重庆北碚人,讲师,主要研究美术史论,现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