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宗教教育综述

点赞:7243 浏览:302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功"再到"",邪教一次次地蛊惑着我国人民.我国宗教教育的缺失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宗教作为人类社会长期客观存在的复杂社会文化现象,它对于各民族的心理、文化民俗、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在我国发展宗教教育迫切需要得到重视.

关 键 词:宗教宗教教育全球化

引言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宗教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和民族心理特质等[1].人类社会发展从古至今,绝大多数人精神感情的安顿方式即为宗教.宗教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信仰教育.在任何民族与任何国家的发展进程中都有它的存在.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此种形势下,宗教的作用和意义也日益增强,宗教逐渐成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教育并不仅仅像传统理念中所理解的对宗教文化,仪式等等的导入式教育,它其实包含了更广泛的教育意义.从学校宗教教育的角度而言,其可以肩负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及社会功能:

我国宗教教育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校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宗教教育可为学生介绍一个或多个的宗教信仰传统,让学生认识及明了宗教对人类及社会所作的贡献或所具有的影响力;

2.宗教教育有助学生思考生活及反省有关人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寻求积极及有价值的人生观;

3.宗教教育除鼓励学生在多元宗教文化的环境中选取个人的、合乎理性的信仰外,还要培育学生学习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与其他不同信仰立场的人士交往,互相尊重,坦诚沟通,和谐共处[2].因此,宗教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必然需要,更是一个城市或者国家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宗教教育不能很好把握与跟进,势必会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国家的形象.宗教教育已成为国家发展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

1宗教教育的内涵

学界对宗教教育的定义至今亦未达成一致."宗教教育"一词在英文中的含义,根据乔治特雷培奇(GTerryPage)和约翰托马斯(JBThomas)编写的《国际教育辞典》的解释是"某种或某些宗教信仰及其活动的导入、传承和教授."此种解释规定和说明了宗教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导入教育,包括导入各种观念和行为模式[3].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则认为:"宗教教育"与"世俗教育"相对,是以传授宗教知识、宗教教义和教规为内容的教育,包括一般宗教教育和特定宗教或某一宗教教派的宗教教育[4].对宗教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如在美国学术界和一般民众的普遍用法里,宗教教育指的是各教派及犹太教在各自的教堂或会堂内所举行的宗教活动,与正式的教育制度关系不大[5].台湾大学哲学系的释恒清教授在其《宗教教育辨义:兼论宗教研修机构体制化的问题》一文中则认为,宗教教育因其实施者、实施对象、实施内容、实施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传教性宗教教育、专业性宗教教育、学术性宗教教育和通识性宗教教育,并对这四类宗教教育的概念做了大致的归纳性总结[3].李琼对宗教教育的概念分析较为深入,他参考释恒清对宗教教育概念的分类与解释,在宗教教育范围内划分三个层次予以论述[6].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时期,宗教教育有着独特的含义,所谓宗教教育或曰宗教学校教育是专指以宗教教义、教规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宗教教职人员为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或学校教育[7].宗教教育或宗教学校教育是随着宗教的产生与发展而出现的,它与所谓"世俗学校教育"相对称,不少国家没有专门的宗教学校进行教育.我国实行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在一般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不进行宗教教育.宗教教育在我国由爱国宗教团体举办,如佛学院、道教学院、伊斯兰教经学院,天主教神哲学院(或圣神修院),基督教神学院.这些院校,以进行宗教教育为主,但也必须按一定比例开设政治课、文化课.因此,宗教学校教育在教育性质上不同于普通国民教育.1982年3月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重要文献中也对我国的宗教教育进行了科学的界定,指出:"宗教院校的任务,是造就一支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又有相当宗教学识的年轻宗教职业人员队伍.宗教院校应当从那些正直的、爱国的、愿意安心从事宗教职业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当中,招考学员,而不要勉强招收那些不愿从事此项职业而且缺少必要的文化基础的人们"[8].

上述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对宗教教育的定义是狭义化了"宗教教育".我国实行的与国民教育相分离的宗教教育是专指以宗教教义、教规为主要内容的宗教教育.但是宗教教育的内容显然远远超过了宗教教义和教规.宗教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信仰教育,是"对心灵的关注"、"宽容"、"对他人的尊重"和"爱".当然宗教教育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维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并根据时间和区域的不同而做适当的调整以利于更为广泛的传播.宗教所处理的问题正是关乎人生的问题,涉及人如何生活,如何面对生老病死的问题,而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识及了解的.如果我们一味把宗教教育脱离在国民教育之外,那么在关于上述内容的教化方面,宗教教育所应发挥的教育功能便被埋没了.


2宗教教育的研究现状

2.1我国现有研究

当今国内学界对宗教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欧美地区,内容侧重于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目前为止,有关宗教教育研究的论著和论文相对较少,且较为零散、不系统全面.国外的论著还没有发现.国内的主要论著有:张诗亚:《祭坛与讲坛》(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此书用宗教学、教育学、民族学、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教育作了较为系统而又全面的梳理、解释与论证,是目前有关这一论题不可多得的论著.此外,涉及这一论题有关内容的有陈麟书《宗教学原理》中有少部分论述.目前国内学界有关宗教教育的学术论文,仅以宗教教育为题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至少有75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4篇.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宗教教育,如宗教教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不同时期各大宗教学校或国家的宗教教育的各方面等.也有少量研究宗教教育的专著,但多偏重于理论研究,如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主编的《宗教教育理论、现况与前瞻》,侧重于宗教教育的理论研究,并以台湾宗教教育为关注对象.具体到某一宗教上,如基督教教育,也有学者从多种视角研究其不同侧面,吴梓明所著《基督宗教与中国大学教育》一书探究了中国基督教大学的演变,论述中国基督教大学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促进中西文化融通中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开拓了这方面研究的一个新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