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基础教育片羽与断想

点赞:20302 浏览:928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3年4月26日至5月8日,江苏省江阴市高级中学师生一行共22人前往德国,访问罗伯特科赫学校.在德期间,我们与德国师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见闻不少,感触颇多.罗伯特科赫学校建立于1970年,位于巴伐利亚州(Baria)距州府慕尼黑(Munich)100多公里的德根道尔夫市(Deggendorf),美丽的多瑙河在它旁边缓缓流淌.罗伯特科赫学校是以当地190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罗伯特科赫(RobertKoch)(1843~1910)的名字命名的.罗伯特科赫学校是一所综合性学校,在信息、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开展了多种方式的特色主题教学活动,全校设有九个年级,共有师生800多人.

刚出慕尼黑机场,已是当地时间早晨3点多钟.罗伯特科赫学校的十多位学生在副校长瓦格纳夫人的带领下,早已举着大幅欢迎牌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他们向我们赠送了印有我们各自姓名的面包,并在机场合影留念.第二天,当地的报纸就报道了我们到访的消息,并配发了合影照.根据安排,我们师生分别住到德国学生家中.每一个德国家庭对于我们的到来都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德国朋友的好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德期间,我们五位教师共听了约70余节课,有数学、英语、物理、科学、美术、体育等,还参观了罗伯特科赫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德国教师在当地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大多教两门相近的课,如数学和物理、历史与地理等.德国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课堂的纪律不是太讲究的,只要是围绕课堂探究的,教师一般是不拘小节的.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交流非常随意.学生可以随意吃东西、说笑,但他们的课堂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仅仅是引导者.在课堂上,德国的教学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重视理解和领悟.例如英语课,中国的英语课背单词,讲究语法,而德国则是要求学生用其他的单词解释新单词,并用教材以外的单词来复述本课的主要内容.体育课则是教师示范结束后,学生跟着做,整整一节课,师生从头至尾一起进行活动,不像中国的体育课往往是放羊式的.德国学校往往没有大操场,但由于对体育课的重视,其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好于中国学生.化学与物理课上,德国学生大多是强调实验,通过实验操作来理解和感受,其动手能力远非中国学生可比,实验课在物理与化学学科中是占很大比重的.德国学校的课堂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或许因为过于幼稚而引起哄堂大笑,但大家没有丝毫的嘲笑和讥讽,提问者也没有丝毫胆怯、畏缩或者放弃的意思,探究的氛围贯穿在整个课堂.

德国学生善于交流,能主动与中国师生打招呼.学生对于学校及政府的规章制度是严格执行的,比如学校规定不能在校园里吸烟,满十八岁的学生可以在校门口周围吸烟,但绝不在学校里面吸烟.德国学生爱护公共财产,学校的走廊中到处是画或鱼缸等装饰物,但保管完好.据学校教师讲,建校四十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公物被随意破坏的现象.体育课结束后,学生均会主动把活动器材小心收好.整个学校的环境非常整洁,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学生的学业负担较轻,他们基本没有课外辅导用书,作业也很少.他们的书包大多很小,一般在下午两点就放学了.


短短的半个月很快过去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却是永久的.现将访学期间和德国教师、学生交流及访学后的一些随想作一梳理,以期对我们的基础教育能起到借“他山之石”的作用.

德国的教育体制值得研究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为让学生通过学习增长见识,而不是为了拼前途.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轻松而且广泛,学校更注重学生的能力、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目标是健康成长、享受快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进入中学后学习课程大幅增加,通常学生要上德语、数学、英语、拉丁语、化学、物理、生物、地理、宗教、历史、音乐和体育等课程.德国中学没有期中和期末考试,也没有统一的中考和高考.教师根据每学期4次闭卷课堂书面作业成绩、平时课堂提问和测验的综合水平评定得出学生的学期成绩.

德国的中等教育是典型的分轨制教育,“二战”以后基本形成了由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完全中学和综合高中构成的中学教育体系,其职业教育模式堪称世界典范.这种分流大体是两条轨道:一条是“小学――文理中学――大学”,德国同行称之为是一条“学术性”的道路,培养从事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另一条是“小学――初级中学或实科中学――职业学校(包括高职)”,这是一条职业类型的道路.在德国,小孩6岁可以进小学,小学6年毕业后(个别联邦州为4年),学生根据自己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和成绩分别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成绩好的进入文理中学(相当于中国的初高中一贯制重点中学),高中会考通过者,可以直接就读大学.成绩略差的学生进入普通中学,毕业后大部分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少数经过补习,通过专门考试后,可就读应用技术大学.

德国基础教育片羽与断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课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德国教育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战略规划和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从全局和长远的国家发展利益出发,从个体成长的整体连续性考量,建立完整且相互沟通协调的高中教育体系;适应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分层设计、分类办学、多元发展、各具特色的高中教育基本格局;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增加选择性,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德国的教育体制及高中教育的变革,能为我国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提供启迪.教育最核心的价值就是促进每一个人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对年轻一代个体成长的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应该成为我国高中教育多样化改革的一个基本走向.这是我们这次赴德访学交流后的一个最为深刻的感受!

德国的教师职业令人羡慕

在近半个月与德国教师的零距离接触中,我们感受到德国教师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德国成为教师的门槛高,要通过一系列的认证考试.二是教师的授课任务重,一般要教授两门不同的课程,一周课程量要在20节以上.德国把教师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不断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德国教师的工资收入也是比较高的,其报酬比雇员的平均工资高1.5~2倍.加之整个社会的福利事业做得比较好,所以德国教师的幸福指数比较高,真正使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理想职业.在德国,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入职、管理、考核,也值得中国学习.德国教师教育十分注重教师的全程培养,包括三个阶段:修业阶段、实习阶段和职后培训阶段.德国大部分州要求申请入学者必须参加职业性向测试,测试申请者具不具备当教师的潜质,有没有可塑性,这是“全程育师”的首要环节.德国教师教育的“修业阶段”和“实习阶段”是“全程育师”的中间环节,目的是把热爱教育事业的学生培育成合格的教师,师范生必须经过两次严格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才能成为正式教师.职后培训是“全程育师”的最后一个环节,事关教师专业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在职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从时代、社会吸取营养,学习最新知识.

德国政府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四年一次的综合评价.完全中学、实科中学教师的评价者主要是学校校长,四年一次为每个教师作出翔实的考核报告.国民小学、主体中学教师的评价以督学为主,校长参与配合.对教师的评价客观、公正,必须与教师本人见面并签字存档备查.督学的任务是到校听课,为每个教师建立一份“教师工作报告表”.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分管的班级及学生情况,所承担的工作量等;二是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工作态度等.教师的评定结果分为7个等级,最好.而我国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方法虽较多,但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体系,操作起来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有些学校在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时,往往以教师所教或管的班级学生年度考试排名或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德国的教育方式可供借鉴

德国的课堂氛围是比较轻松的,对纪律的要求几乎没有,但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和能力培养却是相当重视的,而且是实实在在于课堂中随时体现的.中国目前的中学课堂则是填鸭式的、灌输式的,侧重于理论教育,因此两国学生走上社会后的表现将是完全不同的.德国的教育内容不仅有属于阳光式教育,还有结合社会现实的阴暗面教育,学校会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德国学生重视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以此为参照来调整、充实自己,并且最终还要提交研究报告.而且,学生对社会实践是十分重视的,没有家长替代或弄虚作检测的,我们走在大街上就遇到要求配合填写调查问卷表的小学生,这样的教育可以让学生较早地了解社会,熟悉社会,不像有些中国学生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就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而深感痛苦.

在德国,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比较轻的,一般学生在30~40分钟内就可以做完一门主课的作业.学生参加数学考试可以带计算器,参加物理考试可以带物理公式手册.德国学生家长都认为,与其让孩子花大量时间去背死的条文,不如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懂得如何可以随时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如何运用这些信息.高中毕业考试的四门科目是由学生在规定课程内自己选定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强项,使自己的毕业考试成绩达到最佳水平.

德国学生表面上没有中国学生作业多,也没有多大的考试压力,其实他们学习的内在压力也是较大的.因为,德国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进行讨论,学生要完成老师出的题,课后的阅读量也是较大的.学生要应对课堂探究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专题报告等作业,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和资料,学会收集资料,培养自己归纳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些都需课后花真功夫.

德国学生的体质健康强壮

中国每一所中学均有一个很大的操场,而德国的中学操场很小甚至没有,但德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强于中国学生,原因何在?中国学生在一天中的活动时间很少,除了吃饭、睡觉外,均在学习、做作业,而德国学生一天中的活动量是相当大的,他们的体育活动课也是相当严肃认真的.放学后,大多数学生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活动.在德国人的育人观念中,孩子生长在什么年龄段,就应该做与这个年龄段相应的事,超前学习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有时间,应该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在长身体阶段,必须要有强壮的体魄.因此,在课余生活中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孩子锻炼身体,作业要给体育锻炼让路,这在德国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周末的郊外随处可见骑车的学生、成年人以及年岁较大的老人.

德国中小学的现行教学管理体制真正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体现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上.德国现行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相对来说身心比较健康,知识面比较广泛,能力比较全面,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都比较强.当然,所有这些与德国的基本国情是密切相关的,但无疑对我国强国梦的实现会有启发意义.德国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及发展策略的“火光”在一定程度上会照亮有志于优化中国基础教育架构的探索者前行的征程.只要我们潜下心来,立足国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取得累累硕果.

贡和法: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劳动模范、无锡市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被聘为江苏省政治教学研究会理事、无锡市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无锡市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这种分流大体是两条轨道:一条是“小学――文理中学――大学”,德国同行称之为是一条“学术性”的道路,它培养从事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另一条是“小学――初级中学或实科中学――职业学校(包括高职)”,这是一条职业类型的道路.

学生对社会实践是十分重视的,没有家长替代或弄虚作检测的,我们走在大街上就遇到要求配合填写调查问卷表的小学生,这样的教育可以让学生较早地了解社会,熟悉社会,不像有些中国学生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就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而深感痛苦.

在德国人的育人观念中,孩子生长在什么年龄段,就应该做与这个年龄段相应的事,超前学习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有时间,应该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在长身体阶段,必须要有强壮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