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唯物辩证法

点赞:3685 浏览:111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历史学科和哲学是密切相连的.唯物辩证法对于历史学习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利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内外因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事件来阐述两学科的联系,探究其中的方法.

关 键 词:中国近代史;唯物辩证法;联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003-02

马克思说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最终归宿,它影响着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指导我们学习历史,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梳理历史脉络,认清事物本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我们对待整个世界的唯一正确方法,因为历史是发展的,充满矛盾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对历史问题,同时也要透过历史现象看到事件本质,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分析事物的内外因,这样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历史,达到历史学与哲学的统一.

一、矛盾观点分析历史

任何事物都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找主要矛盾,抓重点,抓关键.从1840年的战争后,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存在的矛盾变成了中华民族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以及封建地主阶级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主要矛盾,并且贯穿于中国整个近代.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前赴后继,从三元里抗击英军再到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最后到伟大的抗日战争,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民在这几百次的反侵略斗争中,谱写出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这一百年的反侵略斗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在新中国的礼炮声中,可以自豪的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矛盾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新的条件下,社会的主要矛盾会发生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恢复和发展阶段,广大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并且这一主要矛盾贯穿于整个社会会注意初级阶段,所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抓住这一主要矛盾,特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史教学中的唯物辩证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历史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也就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并且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历史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世纪初,“冬宫”的一声炮响拉开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随后中国成立,开始领导中国的新主义革命.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支持.苏俄的革命首先在大城市举行起义,随后迅速蔓延到全国,很快取得了胜利.但在中国就不能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原因是十月革命前的沙俄就已经是工业化的帝国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强大在全国占主导力量,所以能起到大城市工人起义,革命一蹴而就取得胜利;反而在当时的中国,我们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基本是农业为主,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况且国家尚不能完全独立,国内军阀混战,国内外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及旧官僚写办,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压榨人民,中国的反动力量是异常强大的,是不能照搬十月革命经验.同样也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我们有广大农民支持,我们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

二、发展观点看待历史

一切事物是发展的,并且发展具有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务,是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国成立时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领导着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向最光荣的无产阶级革命奋斗,他是崭新的,前途是光明的,拥有无与伦比的强大生命力,引领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浪潮.

新事物代替旧事务是一个过程,其中必然会出现与旧事物的激烈斗争,出现曲折反复.成立之初,作为中国革命的新生力量,中国还比较弱小,不成熟,必然会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警惕和残酷打击,于是有了“四一二”、“七一五”、五次对红军的围剿等多次大肆进攻,企图把幼小的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主张建立富强的新中国,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旧事务不会自行消亡,而以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背道而驰发动内战,顽强抵制力量,直到1949年仍做困兽犹斗,这充分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与反复.但是无论再多的曲折反复,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党经过南昌起义、土地革命、遵义会议,走完二两五千里的长征,领导八年抗战等等,逐渐成熟壮大,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主义的胜利.

三、内外因观点探究历史

事物的发展是依靠事物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坚持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取得的.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的伟大的抗日战争.在艰苦卓绝的14年里,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人民群众积极参战,保家卫国上前线痛击敌人,使日本侵略者面对的是四万万全体中国人民,是整个中华民族,注定难逃失败的命运.中国军民坚持抗战,奋起反击给予日军以重创.在整个抗战时期,中国军民消灭了两百多万日军,占日兵力半数以上,同时牵制了整个二战日军兵力的百分之七十,束缚了日军扩大太平洋战争和北犯苏联的能力,但中国同样付出了伤亡五千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所以中国军民的坚持抗战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有力支持,的“驼峰航线”保证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美军的援华“飞虎队”帮助中国取得对日制空权、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等等,世界人民支持了中国抗战,成为外因.

通过中国军民的艰苦奋战和世界人民的支持,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历史是悠久复杂的,但同时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唯物辩证法来知道历史学习,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上所存在的问题,培养我们辩证思维.同时也是对两个学科的密切结合,共同探究,起到温故知新、一箭双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