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目标的叙写

点赞:3852 浏览:131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04-02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理念在我们学校贯彻执行已经将近两年了,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把这种教育理念主要通过以导学案的编写为依托贯彻落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但是,在每学期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种疑惑:现在课堂强调的是高效,一节课的授课效果必须通过学案可测可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意味着你的每一个教学目标必须具有量化的检测性.但是对于初中历史来说,除教给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基础常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初中阶段历史课程是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而非专业教育,这是"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历史课的灵魂之所在.但是学生在一节课上对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效果如何往往难以检测,因为精神方面的获得很抽象、难以量化检测.如何将这一目标转化为可测性一直在困扰着我.


暑检测期间,按照学校的要求,我认真拜读了学校早已发给老师们但我一直束之高阁的一本书--崔允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这本书,原本以为这样的空洞的纯理论的教育专著在实践中没有多少实际的教学作用,阅读它完全是浪费时间,对平时的教育实践起不了什么作用的.但是在我认真的阅读之后,我对它的偏见观念完全改变了,因为通过阅读此书,我发觉困扰我很久的问题迎刃而解了,尤其是此书的第二单元"怎样教得有效",我一连读了好几遍,感觉太实用了,好像它是针对我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疑惑而写的一样.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通过阅读此书的收获.

1.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我们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形成一个计划.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影响因素并作出各种决定进而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案,而这个方案的核心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育最优化的办法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真正成为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依据,教师教学过程的支撑、教学评价的标准时,才能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基本功,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完善.

2.三维目标"的关系

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是学科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课程具体目标采取的是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结合的陈述方式,具体分解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通常简称为"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明确而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知识与能力"立足于让学生把"是什么"学会,"过程与方法"立足于让学生会学(如何获取),"情感态度价值观"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先发展."知识与能力"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构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目标,只有学习者以积极地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在这里,我需要重点强调一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初中课程标准里面,它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从而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了体现的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是一个深层次的人格目标,它淡化了历史课程的政治功能,突出体现了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同时,它又是对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与氛围的情绪体验和关于价值信念、主张及其核心观点的抉择"底线",在学习中起着关注与否、思维倾向、评价标准的作用.它处于三维目标的终极地位,是课程目标的核心和灵魂.实现该维度的目标,一是要有一定的情景;而是给学生以体验的机会;三是持之以恒,不可求"毕其功于一役".

3.教学目标的叙写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结果性目标主要在"知识与技能"和部分的"过程与方法"中有较好的体现,是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达到的并且是可测量的结果.体验性目标则主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部分,是学习者的表现机会和心理体验,它难以量化评价,但可进行质性评价.结果性目标要求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检测、可量化,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对于"知识"部分,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而对于"技能"部分,则提出了模仿、独立操作和知识迁移三个层次的要求.体验性目标主要描述学生心理的感受、体验或者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或难以结果化的教学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体验性目标主要包括经历、反映、领悟三个有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水平层次.

明白了教学目标的特点,我们还要知道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是课程标准.而对于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理念编写的导学案来说,导学案上主要体现的是可量化的或者可体验的学习目标,这就告诉我们还需要把每节课的课程标准分解为每节课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来分解课程标准呢?根据崔允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理论,课程标准的分解要综合考虑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与资源等具体情况,主要有三种策略:替代、拆解、组合.分解的程序主要有三步骤:寻找关 键 词、扩展或剖析关 键 词、形成剖析图并且按照某种逻辑进行重点组合.

课程标准分解成剖析图后,确定了重点组合,教师就可以开始着手叙写学习目标了.叙写学习目标时必须从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再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注意使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一人称方式,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富于情感、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使用"通过学习,我们能列出、说明、概括......""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树立......""通过学习,我们将形成......"等等.

叙写学习目标时,还应采用心理描写和行为描写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得以体现.学习目标的叙写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简称为ABCD型.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一般情况下常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可观察、可检测,而宾语则说明具体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领域和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用的动词往往也不同,而这部分又是我们编写导学案时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今后工作的方便,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和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我特地从中摘抄了有关的行为动词."了解"层次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主要包括说出、写出、背诵、辨认、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等."理解"层次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主要包括解释、说明、阐明、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收集、整理等."应用"层次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主要包括分析、比较、探讨、讨论、质疑、总结、评价等."经历"层次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主要包括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体验等."反映"层次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主要包括认同、接受、同意、反对、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支持、尊重、爱护、珍惜、怀疑、抵制、克服、帮助、拥护等."领悟"层次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主要包括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当我们把ABCD型四个要素综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完成了一个完整教学目标的制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省略了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前提是以不引起误解或者多种解释为准则.

历史教学目标的叙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目标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