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专业“平法”课程教学改革

点赞:26447 浏览:1203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课程教学的改革也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核心.教师应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教学过程怎么写作.结合“平法”课程的特点和施工专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 键 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网络教学

伴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技能人员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施工现场的监理、技术员、施工员要掌握“平法”的制图规则,才能看懂结构施工图纸,然后按照施工图表达的内容,建成高楼大厦.而技术员、施工员、监理员的工作是把图纸的内容变为现实,重点是在“识图”上,即能“看懂”图.技术员、施工员和监理员的培养目标为“能力目标”.因此,有必要对“平法”课程实行教学改革.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本课程采取校外施工现场参观和校内学习训练交替进行的工学结合方式进行教学.课程的讲授过程融入情境,由老师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参观各种混凝土工程施工现场,了解工程的工作环境、钢筋施工的工作过程等,建立混凝土构件钢筋布置、钢筋绑扎的感性认知,然后回到课堂,再序化理论的教学.

建筑施工专业“平法”课程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施工现场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导―融―授―解―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校内教学采用“导―融―授―解―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导出任务―融入情境―传授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答复评价.教学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整体,以实际工程项目结构构件的钢筋施工为切入点,导出实际工程项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地学习,直到解决完成相关任务,达到任务驱动,自主导学的教学目的.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情境教学法

在校内建设钢筋混凝土“真题实做”实训基地,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现场模拟教学,使本课程学习情境与真实工作环境和真实工作任务高度一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基础、柱、墙、梁、板等构件施工图识读到钢筋翻样等一系列的工作过程,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使课程内容更具吸引力.通过身体力行,巩固了所学知识,避免“死记硬背”,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

课程的“平法”教学部分,均引入案例进行教学.如,对于采用柱下独立基础的框架结构,以某综合楼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学生可对照实物和图纸学习,进行实际工程项目钢筋翻样等;对剪力墙结构平法施工图的学习,采用校内实训基地“真题实做”项目进行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对照实物学习,还可亲自参与小楼的建设,参与实际工作过程,为学生零距离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3.现场教学法

《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工学结合,从图集到图纸、从图纸到工地实际构件的钢筋布置有机结合,是课程教学的最佳途径,本课程加强工学结合,改变图集学习、图纸学习与实际工程相分离的教学方法,而是运用:探索图集―图纸―工地现场―实际构件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在学习“平法”图集的某项内容后,结合实际工程图纸指导学生识读平法施工图,再到工地施工现场,理解图集的构造详图及构造要求.然后,回到教室模拟施工现场钢筋施工员、预算员的工作,进行构件的钢筋翻样,做好填写钢筋配料单的前期工作.

三、教学手段

1.网络技术的使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自主开发课程教学网站,制作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均可在网站阅览相应的学习资料.

2.录像、图片的使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组织教师在工程实践中收集大量施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对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等拍摄制作成图片、录像,同时可采购收集现成的优秀工程图片、影像资料,并将多媒体手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

四、编写校本教材,解决本课程没有适用教材的难题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法》101系列图集推广使用后,使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绝大多数构件不再使用传统的表示方法.而目前我校尚未引进相关教材及相关的能力标准、实习实训指导书.本课程教学团队可编定该课程的课程标准、校本教材、实习实训指导书,解决了本课程没有适用教材的问题.

五、实行“双证书”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双证上岗

本课程可与“中级钢筋工”岗位证书鉴定培训相结合,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获得的同时,获得“中级钢筋工”岗位证书,学生经过实训考核合格后,实用技能得到提升,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竞争力相应就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