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教育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点赞:11199 浏览:463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尊心具有强烈性,而且是敏感的,脆弱的.教师作为教育者与受教育的学生之间在情感交流过程中,应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正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理解尊重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地教育理念,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快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和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

【关 键 词】中小学生;教育;心理

随着时代的急速发展,知识的汲取越来越为重要,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接班人,学好知识技能是今后发展的基本前提.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教育者,对学生接受教育、掌握知识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若方法使用不当或者无视青少年成长中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可能使学生不但不接受教育、学习知识,还适得其反,使学生厌恶教师、厌恶学习.因此教师关心学生不仅要在学业上,更要在思想上多与学生沟通,运用现代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以学生为本”为教育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恢复、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平等的师生观,在新课程下,教学的中心不再是课本,而是学生,教师也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知识、能力、智力的协调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用感觉器官去认识事物,课堂上以训练为主线,在训练中掌握技能,在训练中形成能力,在训练中发展智力;让学生充分掌握自己学习的权利,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拓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学习新的知识,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小学生教育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人格”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但学生有独立人格尊严,教师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针对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首先应对学生宽容,其次教师应做到客观公正看待学生,再次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更好的促使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三、正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在广义上说,是个人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就狭义而言,指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给他们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今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更需要有个性、能创新的人才.如果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无视学生的个性,以同样的标准,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社会工具,那我们的教育就是一种失败.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既要坚持全面发展,又要让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两个人不会生活的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然天赋.人类在成长过程中,由于遗传、后天环境及所受教育的影响,在心理特征上会表现出与他人相异的特点.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发展潜能.作为发展中的学生,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人格、认知方式及性格.作为教师应了解学生个体间的这些差异,而不只是把学习成绩的好坏看成是这些差异的表现,对学习有困难和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应当鼓励他们,让他们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并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充分的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学校教育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和体验过程.在教学工作中,只有当外在的情感触及到学生内在的情感需要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而师生情感的融洽与否是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条件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满足学生被人关注、爱护、取得成就、自尊心和摆脱过失感等情感需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情感,从而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正如陶行知所说的:“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以上方面,理解、关注、支持和赏识学生,才可以让学生能够随时感受到来自教师内心深处的尊重,学生才会有被接纳、被信任的感觉.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从而达到教育育人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