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

点赞:5871 浏览:213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数学交流的能力.高一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开始,也是相关知识的基础学习阶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逐步发展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材为例,阐述了高一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过程,及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并由此引发思考.

高一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一数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高一数学;有效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程主要是在数学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实践能力.本文以新课程背景下高一数学有效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路,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高一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应用经验,在此基础上,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想将每一堂课都变成有效教学,确实困难很多,最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实施.因此,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探索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急促,问题提出后,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自主探究,而是直接给出了问题的答案和解题思路,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而数学学习是以逻辑思维的训练为基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注意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如,在高一数学中学到集合中元素特性的内容时,讲到了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原始概念,如果前面没有定义的话,像“你是谁”“他走了”“这座城市”等这些事物都可以抽象的认为是集合.但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又决定了其界定范围.我们组织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邀请班上前三排的学生,分为三组代表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当教师提出某一问题时,并说出其特性,让三组学生分别给出其特性,并用实景模拟的形式进行集合.通过此类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进行事物表述.

二、运用多种辅助教学,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诸多的内容十分抽象,看不到、摸不到,教师讲解起来十分枯燥,学生理解上也很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尽量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尽量借助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相关内容.

如,我们在学到立体几何的内容时,为了增加学生对立体几何的直观认识和理解,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和实物教学两种方法进行辅助教学.先是通过在多媒体上进行演示,学生初步了解了柱、锥、球等图形的外观特征,进而出示实物,了解各种立体形状的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这样,让学生可以在心里形成对立体图的概念和特点的经验,并更好地去解析此类问题.

三、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挖掘课本教材的重点

每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程度都有一定的差距,只是有的班里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得十分明显,而有的班则不明显.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做出有效的教学方法调整.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

教材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课本的阅读,不仅可以正确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在无形中让学生养成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的习惯.

函数是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地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融合了现代教育技术,比如,给出某项事物,以及相关数据,让学生用计算器或者计算机画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函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和异同等等.通过这些实践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本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了解函数的应用价值.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在整个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需求和进步为出发点,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从学生本身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不但要有一个合适的、有效的教学过程,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及时将整个活动过程形成课后总结,进行教育反思,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