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课堂“教、学、做合一”的尝试

点赞:31617 浏览:1447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增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专业技能,为其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创造条件.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将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高度统一,积极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做到所教即所需,所学即所做.基础会计课程中“错账更正方法”的教学,可以充分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的问题.

【关 键 词】教学做合一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应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1925年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样做就怎么样学,怎么样学就怎么样教.”“只有在做上教的才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才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学来做才是真学.”因此,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也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通过对近年来学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调查发现,用人单位财务部门招聘的学生虽然已经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上岗后对新接手的工作并不能操作自如,甚至还会产生畏惧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仅是传统的学科知识,导致理论与实际相分离;二是尽管学校注重了专业技能,但训练的内容及要求与会计工作岗位并不完全对接,导致学生上岗后很难完成陌生的工作任务.

中职会计课堂“教、学、做合一”的尝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工作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为解决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在职业学校各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大力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切实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做到所教即所学,所学即所用.为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尝试以“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等问题为纽带组织课堂教学设计,对应到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以此实现“教学做合一”.

笔者现以“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错账更正方法”为例说明“教学做合一”思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运用.

一、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既是每一名会计人员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一项基本工作,完成这些工作的前提必须做到细致认真.尽管如此,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的过程中仍会出现差错.相关会计法律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会计工作中一旦出现错误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不得采用涂改、刮擦等方法,更不得使用涂改液、橡皮、胶带等.由此可见,“错账更正方法”是每一名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本次课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学会分析错账原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学会正确更正错账.


二、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在会计工作中,错账更正既包括在登记账簿前发现错误的更正,还包括登记账簿后发现错误的更正.

对于记账前发现的错误主要是指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的填制错误,这些错误应按照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的要求进行更正,这一内容属于会计凭证的学习之列,不属于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对于记账后发现的错误,主要涉及对相关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的更正,针对这些错误,则应根据造成原因的不同分别采用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并且每一种方法的操作要求也不尽相同.可见,本部分内容应是本次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围绕学生将来工作中可能涉及的内容及教材特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错账更正方法的种类;第二、错账产生的原因分析;第三、根据错账原因选用合适的更正方法;第四、每一种更正方法的操作要领.

三、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明确了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之后,还应通过适当的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为了确保学习效果,首先要分析学生的特点及学习基础.到目前为止,学生已学会了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的基本方法,为领会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这是学习的有利因素.但是,学生毕竟刚刚初中毕业,处于十六七岁的年龄阶段,对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缺乏感性认识,对于实际的会计操作过程更是知之甚少.这为正确理解各种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产生了一定障碍,这是学习的不利因素.当然,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动手实践,敢于大胆尝试.

其次,“错账更正方法”这节课的内容实践性相当强,所有的内容均来自于会计工作实践,并且充分体现了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之间的关系.

针对学生现状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打算将课堂由教室转移到会计模拟实验室,将全班同学按照企业财务部门的分工要求分组,通过仿真的会计工作场景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为了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判别能力和操作能力,教师在课前到企业财务部门搜集典型的错账案例,将各种案例制作成课件,并为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实训资料(如空白记账凭证、账页等).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直接将搜集到的各种错账案例展现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分析错误所在,揭示各种错误产生的原因,再让学生尝试着进行更正.

其次,由教师演示错账更正的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帮助学生领会不同错误应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更正.

接下来,鼓励学生将自己先前的更正过程与教师的演示结果进行对照,从中发现自己操作的过程正确与否,并找到症结所在,完善更正过程.一方面,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并分析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错误;另一方面,通过巡视指导,逐一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个别问题.

最后,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归纳错账更正方法的种类、适用范围以及每一种方法的操作要领,以此完成本次课的教学.

四、解决“教得如何”的问题

学生对错账正确处理的能力直接反映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了检查学生是否学会了做事,即是否学会了正确更正错账.在本节课上,教师一方面为每一名学生设计了一份“学案”,要求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另一方面,还为每一位学生设计了一份“学习情况评价表”,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记录动态的学习过程,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作为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后都要及时进行反思,不但要思考课堂教学的成败原因,更要思考改进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方案,优化教学组织过程.如对本内容进行第一次教学时,虽然课前也进行了大量准备,学生也很投入,但由于未使用实物投影仪,无法向全体学生评析尝试过程中的集中性错误,导致在后面的操作中又会有其他同学出现类似错误,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第二次课的教学中,就吸取了教训,使用了实物投影仪,尽管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的发生,但至少降低了同类型错误发生的概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