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厌学情绪的成因

点赞:12566 浏览:555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五年制大专是国家教育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项目,招收对象为参加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被高校录取后学制5年,系统学习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学完规定课程,成绩合格颁发普通高校统招大学专科书.是职业教育中一个重要分支.大专班学生相对于中专班学生基础总体要好一些,但我发现,学生也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厌学现象,个别的甚至因为学而不进提出退学或要求转中专班.这个现象必须要引起重视.学生厌学的原因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有自卑感.学生选择大专班学习,往往因为学习底气不足,感到自己后劲不够,高不成低不就,不得已而为之的.不像高中学习考大学那样目标明确,有强烈的学习动力,有学习成功感,一往无前.在现在的应试教育模式下,中学学习失败的阴影笼罩他们,使他们直不起来腰,学习畏难情绪大,怕字当先.自卑感强,缺乏学习信心.

二学习基础差.尽管总体比中职生基础要好一些,但如今上五年制大专的分数还是较低,门槛矮得很.特别这些学生在学习方面普遍存在“断腿”现象,有的英语差,有的语文差,有的理化差.我认为,学技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一年级学习足够的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是必须的.但学生因为基础差跟不上,听不懂,不明白,兴趣下降,越掉越厉害.

三不良风气影响.学生心智不成熟,学习总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信息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无用、一夜暴富等不良思潮影响学生,冲击学生的心灵,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加上校内一些不良风气的干扰,学生没有心思学习,互相影响,混日子的多,有学习上进心的少.再实用的课,老师再精心安排的课他们也听不进去.

四不适应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文化基础课、理论课的形式和方法有待改进.方法单一,形式老旧,照本宣读,和中学课堂教学一个模式,学生感到单调枯燥.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更加学不进,学不好,产生厌学情绪.

如放任学生厌学情绪滋长,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后果会非常严重.我采取的办法有以下几条,谈一谈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目标引领.有目标才会有动力.一个恰当的目标可以激励人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目标要明确、醒目,又鼓舞人心.引导学生制定目标时,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最优化的目标是“伸手弗得,跳之可获“.大专班学生五年学习中要获得中级工证书,高级工证书,有的可考专升本.最终成为高技能人才.这是总目标.达到这个总目标不打基础学习不努力肯定是不行的.具体到每个人又因人而异,可大可小,可远可近,可份阶段分时期.目标制订后,定期督促、检查目标实施和完成情况.对实施、完成好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产生成就感,使其上进心更强.这叫赏识教育.

其次是前景激发.所谓前景激发主要是经济前景.要是经济前景.电视上看到为什么那么多人加入吃苦受累一点不醒悟,那么执着,是因为发财梦.条条大道通罗马.我们今天学好技术将来也正正当当挣大钱发财,有了钱才能过上好日子.我结合就业教育举身边的例子讲,如李裴,从一个普通中专生成为数控高级工,在芜湖一家企业拿年薪.如我校有的同学在泰尔重工上班,因为有技术有能耐受重用,月薪四五千.我觉得如今和学生说钱不是件丑事,不必遮遮掩掩,要大大方方,因为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直接有效,它能起到一定的激发激励作用.

再次是分层要求.对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要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搞一刀切,有的学生明知不可为就只有灰心丧气彻底放弃.如我校一名语文老师,对学生语文学生要求就适当,有一定效果.拿背诵课文来讲,有的规定时间规定段落必须背诵,有的放宽时间减少段落背诵,有的不限时间随时背会随时来背,有的抄几遍也行.这样慢慢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愉快学习.

最后是改进教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浅化教材,多一些方法,加强互动.我也是一名文化课教师.我的体会是要因材料,因人而异.教学尽量做到浅显、具体、新鲜、使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成为学习的主人.还有采用多种方法教学,如把游戏引入课堂,把枯燥的概念编成歌谣,多媒体立刻花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当然我做的不够好,今后会更加用心.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初尝酸甜苦辣的我会坚持走下去,多思考多探索多时间,争取切实的成为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一盏明灯.(上接第426页)五、增删词语比较.


这种方法就是在同一语句中,增添一词或删减一词,然后两相比较,以显示某一词语的表达效果.

《阿Q正传》中写阿Q与小D打架,围观者有的说“好了,好了”,有的说“好,好”.有“了”与无“了”就不一样,前者是解劝,后者是煽动,把两种闲人的神情、口气和心理都活画出来了.又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中有这样一句:“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真的”.句中的“有点儿”和“似乎”能否删去,为什么?当然不能删去.因为皇帝是这篇童话中最为愚蠢的人,也是真相大白后将最为丢脸的人;愚蠢使他迟觉醒,丢脸又使他反而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但尽管如此,真理、真相的强大力量也使他有点儿发抖,使他也似乎觉得老百姓讲的是事实了.另外,“似乎”一词也表明,老百姓不是直接对皇帝说的,而是皇帝从旁听到了老百姓们私下的议论,表明皇帝多少还有点迷糊懵懂.所以“有点儿”、“似乎”不能删去.

当然,上述这种现成的句子,课文中不多,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语句,进行删词比较,在此不再赘述.总之,词语的比较教学,目的在于找一个参照物,造成“反差效应”.通过比较形成“反差”,其“效应”能使学生产生“顿悟感”,提高品味和运用词语的能力.事实证明,两相比较,形成“反差效应”,其效果比单纯就词讲词要好得多.当然,比较方法不只上述五种,本文只是笔者的一得之见,有待于同行们的指正.

大专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