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就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点赞:23773 浏览:1069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现阶段社会关心的主要热点之一.本文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为基础,分析了造成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并从大学生自身、高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相应提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和方法.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创新教育政策引导

随着经济转型逐步深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全面推行,高新技术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严重脱节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加剧、大学生自我定位模糊使毕业生心生迷茫.面对复杂的就业环境,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灵活性显得日益重要.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现实与问题,从毕业生、高校及政府等角度就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出对策.

一、树立正确理念,加强实践能力、创造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就业难”并不是简单的供给大于需求,大学生不能适应就业岗位、无法满足企业招聘需求是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劳动生产率.“知识就是力量”中的“知识”是“被转化了的知识”.但是,60%的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率不足40%[1].可见,多数学生将知识转化的能力严重欠缺.在新形势下,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首先要从实践做起.

(一)审时度势,准确自我定位.

当前就业形势复杂多变,学生如果只是生活在校园里,毕业后很难快速适应企业、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调查显示,很多在校大学生愿意降低对薪酬待遇及工作地点的要求来缓解就业压力,单纯降低标准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要成为竞争中的佼佼者,就要“走出去”,再“走回来”.“走出去”,即走出大学,获取社会的各种信息,挑战社会给予的磨炼;“走回来”,即在社会大环境里,将接收到的讯息与学校的理论相互渗透,将知识社会化、实践化,再从实践经验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其实,从走进大学的那一刻起学生就要做好就业的准备,一年级了解自我、关心就业环境,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参与社会活动,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寻找企事业单位实习机会,四年级提高就业实践能力,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尽早确定职业目标并不会限制学生的就业范围,而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职业方向,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杯“羹”.

(二)改变观念,提升行动力、创造力.

创新能力滞后是大学生就业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企业反映大学生眼高手低,实际操作经验薄弱.大学生依赖性强、创造力弱跟其成长环境有很大关联.现在很多学生家长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规划孩子的职业生涯,这种代劳使学生错过了创新意识培养的大好时机.近年来,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新点和热点,但如果没有家庭、高校、社会共同搭建大学生创新自立的平台,高校改革只是隔靴搔痒.如果不改变观念,中西方大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只会越来越大.环境是外因,个人是本因,环境的影响再大,学生仍旧是培养能力的载体.观念与思维确立以后,重要的就是行动.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实现取决于计划的执行力.当规划好职业生涯时,就应根据已定的目标采取有效的行动.当今社会,只有树立正确观念,采取有效行动,才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更新教育观念,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就业率成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需从教育质量抓起,教育学生树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观.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就业支持.

创新教育,更新教育观念.

随着21世纪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从“精英”到“大众”的转变成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趋势.高等教育不仅要普及教育、培养素质型人才,更要创新教育,培养精英式人才.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呼唤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教育者常常把中美教育模式对比:美国教育是应用教育,即将来要用什么学什么,而中国教育是应试教育,为了考试而学习.尽管中国现在也提倡素质教育、开放教育,但其成效和改革力度都比较小.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又有多少?将来凭什么与他人竞争?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得从高校的教育模式着手,我国高等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中小学教育模式,落后的教育观念已经严重影响到高等教育质量.高校的教育就是要开放、创新,突出其专业性、研究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因此,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能力培养[2].


创业教育,端正择业观.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从狭义上讲则指“为创办企业所接受的职业教育”[3].随着我国创业教育推进,创业教育研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其于创业前期缺乏资金、创业意识单薄等原因,只有少数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创业,甚至很多学生因为惧怕失败而拒绝创业,这样易造成创业意识偏颇.高校在创业教育中不仅要加强大学生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不是每个接受创业教育的大学生都会走上创业之路,关键是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在学习中求变求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学校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从思想和技能上引导学生开辟创业之路.首先,教育模式与普通教学不同.创业教育就是使学生适应市场的需要,接受市场的考验,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在培养创业意识的同时,应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观和创业观[4].主动就业,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更需要学校提供良好平台.如学校通过开设创新性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其次,多元化的教育途径.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缺乏市场了解,易陷入眼高手低的困境.积累相关的创业知识,接受创业指导会大大提高创业成功率.一是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开展创业设计、竞赛活动,将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如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加强有关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地接受教育,并积极地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南京师范大学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在挫败中积累经验、增强抗挫折能力.二是重视创业案例教育,开展创业成功人士来校讲座、播放国内外企业家创业心路等让学生零距离与这些成功人士接触.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学习成功的创业经验,培养对市场敏锐的觉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为其今后的创业实践奠定基础.最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避难就易.几千个人抢一个公务员岗位的现象已经不稀奇.但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每一个人都应该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为之努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毕业——就业——创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灵活就业,提高创业能力,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精彩.

三、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就业环境.

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依然严峻,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各地方政府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首位.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相关配合,需要各地区、各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而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为使大学毕业生更好地入职,各相关部门应切实贯彻实施大学生就业政策,将人力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合理化,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一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了解基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拓展企业就业岗位,简化毕业生落户管理办事流程,提高怎么写作效率,采取更灵活的就业方式,让人才无障碍地流动,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很多大学生由于筹集的创业资金不足、创业手续繁琐而放弃创业梦想.南京市政府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南京工业大学共同建设的“南京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为江苏省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近1000个,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近70家.三是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从宏观上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指导高校教育改革,避免高校的资源浪费,为校企合作、劳务流动在资金和行动上提供积极而切实的支持[5].

推进就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我国所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市场机制的自我调整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政策支持能有效改善市场调控,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其实施能够在宏观上调控就业环境,完善劳动力市场人才资源的安排配置,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引导毕业生择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提高社会对毕业生关注度和信任度,让用人单位人尽其才,让大学毕业生才尽其用.

#93;黄国兵.试论地方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

[3]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

[4]谢芳.对高校“就业中心论”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0.

[5]朱生玉,陈晨.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9(9).